首頁 > 成語

百家姓之九:馮————可能有個姓馮的漢傳佛教的觀音

作者:由 字線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1-05-16

暴虎馮河的暴是什麼意思

任何一箇中國人,對觀音的形象都是非常熟悉。她大多是一襲白衣,面容姣好,手持楊柳和淨瓶,非常具有親和力,帶著一種知心姐姐的感覺。但對佛教歷史稍微一些的小夥伴可能都知道,這位“知心姐姐”,其實是個男兒郎。

百家姓之九:馮————可能有個姓馮的漢傳佛教的觀音

敦煌絹畫觀音像

宋代之後,“女相觀音”才逐漸成為主流,而到了明清時期,大部分的觀音形象都成了女性,一直到現在,我們在各種寺廟裡看到的觀音,基本都是女性的形象。

百家姓之九:馮————可能有個姓馮的漢傳佛教的觀音

一般認為觀音形象的女性化是從南北朝時期開始的,所以在敦煌壁畫、龍門石窟造像或其他更早期的宗教場所中還能看到男性觀音的形象。那是極度的不舒適啊!

百家姓之九:馮————可能有個姓馮的漢傳佛教的觀音

健陀羅地區:觀音菩薩半跏思惟像,2-3世紀

關於觀音形象女性化的原因,有很多正史專家都做了論述,我這樣一個野路子的人聊聊不太正式的說法。

魏孝文帝

拓跋宏

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非常有名的皇帝。他在位期間從政治、文化、經濟、軍事等多方面推進了鮮卑族的漢化,史稱“太和改制”。然而太和改制真正的推手,是

拓跋宏

的奶奶——

馮太后

馮太后

(442-490年),長樂信都(今河北冀州市)人。北魏文成帝

拓跋濬

(音俊)的皇后,獻文帝

拓跋弘

的嫡母,孝文帝

元宏

(拓跋宏)的祖母。太和新制和遷都洛陽,標誌著北朝胡人政權的封建化和中國化,為南北的再次統一奠定了基礎。改革後產生了北魏軍事集團八柱國,其中

李虎

是唐高祖

李淵

的祖父,

孤獨信

是隋文帝

楊堅

的岳父、

李淵

的外祖父。隋唐的政治制度,如府兵制、均田制都源於

馮太后

的改革,可以說

馮太后

是盛唐的引路人。

馮太后

篤信佛教。她去世後,其孫魏孝文帝

拓跋宏

在洛陽龍門興建了最早的一龕石窟——古陽洞。古陽洞是龍門石窟開鑿最早、時代延續最長、內容最豐富的一個洞窟,也是北魏皇室貴族發願造像最為集中的洞窟。而正是這個時期觀世音的男性形象開始向女性轉變。

百家姓之九:馮————可能有個姓馮的漢傳佛教的觀音

洛陽龍門石窟——古陽洞

還有一個作證,出自宋代

朱弁

的《曲洧舊聞》。觀音為興林國

妙莊王

的第三女

妙善

,從小虔誠禮佛。為救父病,毅然獻出手眼為父親合藥治病。果然,不久

妙莊王

的病體就康復了。此事感動了

釋加

牟尼

。他為讓

妙善

公主能時時拯救苦難眾生,便賞賜了千手千眼給

妙善

公主。從此,

妙善

公主就成了眾所祈求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這裡湊巧的有如下兩點:其一興林國就在

馮太后

的故鄉——古長樂郡;其二

妙善

馮太后

都是皇室。

百家姓之九:馮————可能有個姓馮的漢傳佛教的觀音

馮太后

是北燕昭成帝

馮弘

的孫女,其族源出自

畢萬

畢萬

的祖先為周文王第十五子

姬高

,封於畢地。

畢萬

因隨

晉獻公

消滅耿、霍、魏三國有功,

晉獻公

於是任命他為大夫,將魏地賜封他。

畢萬

死後,畢萬子孫以其封地為氏,稱魏氏,成為戰國七雄之一的魏國先祖。魏文侯

魏斯

有後人封於馮地(河南省

滎陽市高村鄉馮城村

),其後裔也以馮為姓,馮氏屬姬姓。這一支馮姓雖然發源較晚,但是世系源流清楚,被稱之為馮姓正宗。

百家姓之九:馮————可能有個姓馮的漢傳佛教的觀音

馮氏最早的起源可能是官名——馮(音憑)相。馮相,就是左右宰相。據典籍《周禮·春官·宗伯》記載,兩位馮相共同掌春、夏、秋、東四府司,處理國政。在馮相氏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馮相氏,後簡化為單姓馮氏、相氏。春秋之前出現的馮姓,應該來源於此。

馮氏的另一個起源是來自於

馮簡子

,與

孔子

同處一個歷史時代,以善斷而名聞於諸侯各國。

馮簡子

,為歸姓,是鄭國名相子產的助手,但世系不清楚。為了表彰

馮簡子

的功績,將今天的河南省滎陽市高村鄉馮城村作為他的采邑。但是,這個地方是原來就叫馮,還是之後稱為馮,也是不清楚的。

馮去疾

就是馮簡子的後裔,生活在秦始皇時期,與

李斯

同為丞相。

馮,從仌(音冰)從馬,似乎符合一句古詩“鐵馬冰河入夢來”,《說文解字》說“馮,馬行疾也。從馬,仌聲”。馮,作為姓氏時,音讀逢,但不做姓氏用時,音讀憑,是依靠、依仗的意思。這個意思現在很少用了,但在“暴虎馮河”這個成語中“無兵搏虎曰暴,無舟渡河曰馮”,讀作憑。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

漢武帝

改左內史為左馮翊。馮,意為輔;翊,意為佐,馮翊二字完整地可以讀解為輔佐,左馮翊就是都城長安的輔助。雖然左馮翊職位相當於郡守,但他的地位遠遠在郡守之上,是君王看重的顯赫人物。三國黃初元年(公元220年),

魏文帝

將左馮翊改為馮翊郡,郡署設臨晉,即今天的陝西省渭南市大荔縣。今大荔縣城就有一條馮翊路

從字義上講,我不贊同《說文解字》的解釋。“馬行疾”與依靠、支援的含義相差太遠。從“馮”的字型上,我推斷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仌”其實是“水”字的省略,如同況、準等字,其實都是從水的。在篆書中,也確實有從水的寫法。如果是這樣,“馮”的意思就是憑藉馬力而渡河,這在古代遊牧民族中也是非常常見的。在黃河陝西段,古代的河伯就叫馮夷。這個區域與歸姓馮氏和馮城大致在一個地理區域內,相互之間或許有些不為人知的聯絡。還有一種說法是“仌”表示上馬石的形象,人依靠上馬石而上馬,所以有了憑藉的含義。但是這個推斷缺乏足夠的旁證,望文生義的可能性比較大。

如果您覺得本文尚可,敬請關注並轉發,您的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白字先生在此叩首拜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