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甄士隱和賈雨村,碌碌紅塵中你我的縮影

作者:由 翠袖賞紅樓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1-05-24

避影匿形是什麼意思

《紅樓夢》在大家印象中,是一部花團錦簇的小說,不但描述了富貴生活的繁華如夢,更描寫了眾多精彩的謫仙般人物,比如寶玉、黛玉、寶釵、鳳姐等,這些人物的優缺點鮮明、性格純粹,令人神往。

甄士隱和賈雨村,碌碌紅塵中你我的縮影

比起這些主流人物和主線情節,開篇第一回,甄士隱和賈雨村兩個人的故事,就顯得與主體沒有太直接的關係。所以這部分情節,往往在說書唱戲和影視劇中被忽略或者簡化。

那麼,為什麼作者要寫這兩個人的故事呢?因為甄士隱和賈雨村才是紅塵俗世中人的真實寫照,此後寫到的人物,其實都是這兩個人物的分身折射和提純。而甄家的一段小榮枯,也映射出賈家後來這場大榮枯。好像變魔術,起初是變小玩意,後來是大場面,但本質手法和規律是一樣的。

我們不太喜歡看甄賈二人的故事,一是因為他們的故事不夠曲折精彩,二是他們太像我們自己,細想起來,難免扎心。

背景

首先,這兩個人的資質類似,而背景是截然相反。

甄士隱的出身,大概是我們每一個凡人的夢想。

甄士隱和賈雨村,碌碌紅塵中你我的縮影

蘇州的閶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而甄家在此有地產宅院,是本地望族。甄士隱生來就是這家鄉宦的繼承人,太平紳士。原著說他“秉性恬淡,不以功名為念,每日只以觀花修竹,酌酒吟詩為樂,倒是神仙一流人品”。

作為凡人,我們多半不奢求富可敵國、權勢滔天,只要能像甄士隱這樣財務自由,安享清閒,不為生計和野心奔波,已經是天大的幸福了。

甄士隱因為家裡有現成的財產,所以並不特別努力上進,沒有讀書考科舉,也沒有學習商業農業經營,每天就是玩園藝、品酒和寫詩。

記得新聞報道說,有個孩子問媽媽:“咱家有六套房子,我為什麼還要努力讀書?”媽媽居然無話可答。可見,

如果家裡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的話,多數人就會失去奮鬥的動力,甄士隱就是如此

人們認可一個說法,就是“知識改變命運”,讀書是為了學知識,為了改變命運。如果自己的命運已經很好,那就只管享受好了,何必要那麼辛苦,去讀書和奮鬥呢?

後文中,包括寶玉在內的一干賈家子弟,其實也都是這樣的想法。

甄士隱和賈雨村,碌碌紅塵中你我的縮影

但是,士隱的不以功名為念,並不意味著他藐視權貴名利,他只是明白,以他這樣的小鄉紳如果去求功名,需要付出很多辛苦,既然現在已經衣食無憂,他寧可選擇安於現狀。

士隱心底其實覺得追求功名是一件好事。當他結識賈雨村之後,就斷言他“必非久困之人”。他與雨村結交,除了愛惜他的才華,也是看出他將來一定有出息。如果雨村是個落魄無福的面相,他還會這樣喜歡他嗎?不好說了。

雨村吟詩“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他就讚歎他“抱負不淺”,雨村吟詩“人間萬姓仰頭看”,他就讚美說“飛騰之兆已見,不日可接履於雲霓之上矣”,還要親自斟酒祝賀。可見,甄士隱真心覺得飛黃騰達、升官發財,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所以後來才熱心資助雨村趕考,又打算寫信推薦他給京中的朋友。

甄士隱的心底,也隱隱有一個“雄飛高舉”的夢想,可惜他為人惰性太強,自己又沒有兒子,如果有兒子,他必定也會斥資為他延請名師,讓他考取科舉,為官做宰,改換門庭。

通常,

如果我們願意幫別人實現夢想,往往是因為我們自己心底對這個夢想很認可,甚至這夢想是自己未能實現的

。後文中賈政自己做官不努力,卻喜歡苛求兒子讀書考試,樂意幫助清貧出身的才子加官進爵,也是出於同樣的心態。

這種人認可努力奮鬥的價值,只是他們自己懶得奮鬥,寧可去幫別人成功,自己就覺得很有成就感了。

甄士隱在賈雨村身上看到了自己所欠缺的東西,那就是更強的才華和野心,雨村是他理想中的自己。別看雨村窮困潦倒,其實士隱是羨慕他的。

甄士隱和賈雨村,碌碌紅塵中你我的縮影

雨村大概也是看穿了這一點,所以,在他與士隱的交往中,並不感到自卑,人家來請他吃喝,他並不推辭,人家資助他趕考,他也“並不介意”。因為知道自己有才華,也知道自己遇到了懂得賞識的人。

賈雨村的人生是另外一種模式,

每個凡夫俗子心中,都有個逆襲的夢想,賈雨村就是這個夢想的踐行者。

賈雨村是湖州人,本來也是詩書仕宦之族,可惜生在末世,祖宗根基沒有了,只剩一個人,想要進京趕考,卻又淹蹇住了,說白了就是沒錢趕路了,只能寄居葫蘆廟,賣字作文為生。

可是他依然懷揣夢想,尋找機會。他這麼窮,唯一能結交到的體面人就是甄士隱,但是雨村的學問使他自傲和清高。士隱對他的禮賢下士和慷慨解囊,他都“並不介意”,因為舊時代捐助落魄文人是一件雅事,何況拿出五十兩銀子對於甄家當時也不算艱難。雨村自己有自信日後功成名就就回來答謝他。

甄士隱和賈雨村,碌碌紅塵中你我的縮影

雨村的功名之路並非一帆風順,考試得官之後,就有貪酷之弊,且恃才侮上。其實,恃才傲物是雨村的習慣,他對甄士隱也是很傲的,甄士隱也認可他這種文人習氣,因為他們都是隻讀書,不懂世事的人。但並非所有人都願意慣著他,於是他遭到了排擠。貪酷是草根爆發的他必然的情形,他苦了一輩子,驟然有了權柄,希望馬上享受起來,補償自己前半生的艱辛。然而他只有書本知識,沒有官場常識,人又孤傲,所以引得大家都對他側目而視,最後被上司參倒革職。

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常會遇到一個老謀深算的刻薄上司,因為你不擅於討好他、不熟悉潛規則而故意給你小鞋穿,甚至可能把你擠走。雨村的官場失敗,主要不是因為貪酷,而是因為恃才傲物,不擅於搞好人際關係。如果換作甄士隱遇到這種事,大概就心灰意懶,回家過清閒日子去了。但是雨村不甘心失敗,他要繼續尋求東山再起的機會。

苦出身的人不怕吃苦,不怕失敗,只怕再回到原來的卑微

雨村擔風袖月,遊歷天下,到處給官宦人家做家庭教師——有學問就是好,就算不能做官,至少還能以高雅姿態混口飯吃,同時也尋找進身機會。雨村在金陵體仁院總裁甄家,給甄寶玉作家教,因為他祖母溺愛,每每因為教育問題“辱師責子”,所以雨村不堪受辱,辭職出來。他進一步明白了,學問不是一切,權勢才是最終的決定者。

甄士隱和賈雨村,碌碌紅塵中你我的縮影

終於在林如海那裡,他攀附上了榮國府賈家,又認作賈家的侄子輩,憑著亂判甄英蓮的案件,博得了王子騰的賞識和保舉,此後又幫助賈赦謀奪石呆子的古扇,至此,雨村已徹底墮落了。他拋開了書本,完全拜倒在權力腳下。

因為出身優越,甄士隱胸無大志得過且過,由神仙人品到家亡人散。

因為家境清寒,賈雨村奮發向上不擇手段,由出人頭地到惡貫滿盈。

這是現實中人兩種極端情況下的不同人生模式。

資質

說到天生資質,這二位差距倒不是很大。

甄士隱是有宿慧和仙緣的,他能欣賞雨村的詩,後來對渺渺真人唱的《好了歌》註解也頗有文采,可見他不是愚笨沒文化的人,只是他從來懶得在學問上下功夫。

士隱的學識也就止步於做個好伯樂上。“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如果按照這個說法,那麼他這個讀書人在學問上,真是個差等生。

士隱家裡雖然沒有榮國府那樣的規模,但呼奴喚婢是很平常的。士隱自幼就是個少爺,卻不太懂得家務和用人。如果說,他是像賈政那樣嬌貴出身又有官職來推託忙碌,倒也罷了,他其實每天都是清閒的。但他絲毫不留心這些。

甄士隱和賈雨村,碌碌紅塵中你我的縮影

元宵夜觀燈,原是自古以來的風俗,那正是“寶馬雕車香滿路”的熱鬧時節,大街小巷萬頭攢動、人山人海,走丟了鞋、被偷了包,都是此夜常事,他卻只叫了霍啟一個男僕抱了唯一的寶貝女兒英蓮去看燈,家裡的奶媽丫鬟一個都不帶去,幾十歲的人,似乎一點兒常識都不具備,導致霍啟小解暫離片刻,英蓮就被拐走了。

耐人尋味的是,士隱夫婦“見女兒一夜不歸,便知有些不妥”。通常兒童被拐後,有三小時的黃金救助時間,此時如果派出幾路人馬分頭去搜尋、報官、在官道和碼頭上打聽攔截,還是有希望把孩子找回來的,甄家也不缺這個財力和人力。

然而士隱的選擇是,過了一夜再說。這一夜兩口子在做什麼?睡大覺還是打麻將?

有人說甄士隱重男輕女,不疼愛英蓮,但似乎也不是,書裡說他們夫婦“晝夜啼哭,幾乎不曾尋死。”而且“看看的一月,士隱先就得了一病”。看來,士隱也不是對女兒不上心,主要還是太缺乏生活常識了。

甄士隱和賈雨村,碌碌紅塵中你我的縮影

後來甄家受葫蘆廟火災連累而家宅被燒,古時候也沒有保險公司來賠付,甄士隱只得去田莊安身,然而又遇到水旱災害,鼠盜蜂起,他又只好把田莊折變了,帶了妻子和兩個丫鬟去投奔岳父。

災年折賣田莊,其實並不是個好主意,因為此時不動產跌價,賣掉必然賠本。如果士隱能籌得資金,僱用鄉勇守土種田,或許還能試試捱過這段艱苦日子,可惜他大概一來沒錢沒勇,二來也沒有可籌錢的渠道。他平日結交的那些朋友,比如“嚴老爺”之類的,此刻全都銷聲匿跡了,也不知他以往是怎麼交朋友怎麼為人的。事到臨頭,居然只有岳父肯接納他。

岳父封肅是個殷實而刻薄的農民,見女婿落魄了來投靠,心裡就不滿,士隱又拿出銀子託岳父隨分就價薄置些須房地,為後日衣食之計。其實士隱也是本地人,為何不自己置業,卻要拜託岳父呢?因為他實在是不懂得行情,沒有任何投資常識啊!

封肅“半哄半賺,些須與他些薄田朽屋”,這人跟後文中的卜世仁一樣,都是專門佔熟人便宜的。如果甄士隱具備一定的農業經營知識,也許能苦幹幾年,把薄田改造成高產田。然而“士隱乃讀書之人,不慣生理稼穡等事”,所以日子越過越窮。

甄士隱和賈雨村,碌碌紅塵中你我的縮影

甄士隱讀書讀了這麼多年,治國安邦能力不足,交朋友也沒交到有用的,沒有用人之明,也沒有投資知識和農業常識,那麼他這些年讀的都是些什麼書呢?曹雪芹給他“甄費”這個名字,也是真廢的意思。百無一用是書生,說的就是這種人。

甄士隱的問題在於他的前半生太過順利了,生長在富裕人家的獨生子,讀不讀書,讀什麼書,都可以隨心所欲。他從沒遇到過一點兒挫折,所以也沒有任何危機意識,但凡他有點兒危機意識,能多投資幾個不同行業,或者多置幾處宅院,他的日子也不至於後來那樣一敗塗地。

雨村的資質與士隱很像,他也有宿慧,看到智通寺外的舊對聯,立刻就感悟到這裡有個“翻過筋斗來的”高人,可惜他就像甄士隱初識癩頭僧,看見老和尚又聾又糊塗,就懶得詳談了。這是人生經歷不足,難以開悟。後來他與冷子興談論“正邪兩賦”的理論,可看作是全書的綱領文字,可見雨村為人聰慧,並非只懂得八股和鑽營的俗才。

雨村因為受夠了窮,所以他的人生理想並不是做學問,也不是經世濟民,而是名利雙收、飛黃騰達,當他知道考科舉可以做官,他就發奮苦讀,當他知道學問之外更重要是依附權勢,他立刻趨炎附勢拜高踩低,他是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學問只增加了他的精緻性和欺騙性,而貧窮則扭曲了他的心志,骨子裡,他與卜世仁之流沒有分別。

甄士隱和賈雨村,碌碌紅塵中你我的縮影

雨村的故事成為每個窮小子鳳凰男的勵志傳奇,而每個落馬貪官背後也往往都有過一個艱苦奮鬥的少年時代和勵精圖治的青年時代,只是在歲月的磨礪中,他們失落初心,由最初的理想主義墮落為利己主義。

雨村也受過貪官汙吏的欺壓和勢利小人的白眼,可是一朝大權在握,他也變成了自己年輕時厭惡的那種人。他應該也知道必定有很多人恨罵自己,可是他更怕的是打回原型。

要想出人頭地,除了要有過人的才智和野心,還要具備其他優點。雨村有些優點,就是甄士隱這樣的人所不具備的,主要就是行動力。

一個人要獲得成功,必須有足夠行動力,當初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前也曾猶疑問卜,他的得力干將張公謹一見此情此景,立即把龜殼扔到一邊。亢聲說道:“若卜卦結果不吉利,難道就不動手了嗎!”一語點醒李世民,終於放手去做,奪得皇位。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賈雨村困頓已久,一得到甄士隱資助,立刻動身趕考,完全不顧甄士隱那個等四天以後的黃道吉日出發的建議。中秋夜喝酒到三更,五鼓就動身,其實就是一夜沒睡。可見他多著急。

他說:“讀書人不在黃道黑道,總以事理為要。”真是至理!抱著這種心態的他,自然能高中,即便被罷官之後也能想法起復。抓住機會,想到就去做。頭天拿到邸報,次日就謀之於如海——不料如海行動力比他還強,連推薦信和謀官費用都為他安排好了。如海的能力其實勝過雨村,若是長壽,他本應有更遠大的前程。

甄士隱和賈雨村,碌碌紅塵中你我的縮影

而甄士隱的行動力就很弱,因為養尊處優久了,他無論做什麼都是好整以暇的態度。女兒出去幾個時辰他也沒在意,等到發現女兒被拐再出去尋找,人販子早就帶著孩子跑遠了。甄家的敗落,皆從英蓮被拐開始,甄士隱的行動力差,毀了一家人的幸福。

英蓮的一生是“有命無運”,她運氣最差的地方就在於,毀她的人都行動力強(比如薛蟠和夏金桂),而愛她的人都是些行動力特別差的人。除了她的父親,馮淵公子也是。

馮淵家境跟甄士隱很像,也是一個小鄉紳,原本是個同性戀,卻因為英蓮而改變了取向。他打算與英蓮廝守終生,從此不要別人。英蓮聽說也很高興,說:“我從此冤孽可滿了。”如果他們真成了眷屬,那就是另一對甄士隱夫婦。

可是這個馮淵跟甄士隱一個毛病,就是不以事理為要,只以黃道吉日為要,所以非要等三日之後才過門,結果柺子把英蓮又轉賣薛蟠,引起紛爭,結果馮淵賠了夫人又喪命,英蓮的命運也從此改變。

甄士隱和賈雨村,碌碌紅塵中你我的縮影

與其說,行動力是你成功的重要條件,不如說,行動力是避免失敗和麻煩的必備技能。

賈雨村就不會犯這種夜長夢多的錯誤。他一直暗戀嬌杏,一旦找到嬌杏,當晚就尋上門,次日就提親,提親當晚就做了新郎。

對於機會難逢稍縱即逝的底層人士,必須有快人一步的辦事能力。

拋開賈雨村人品不談,他的執行力之強,確實令人佩服。抓住機會,想到就去做。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為人

甄士隱的交友很隨意,因為家境優越,他不需要刻意經營自己的人脈,嬌杏說家裡並無貧窘親友,說明甄家也是“往來無白丁的人家”。可是在他的女兒走失後,並無親友鄰居幫忙尋找,在他破產後,也無處籌錢整頓家業,只能去依靠老丈人。雨村好歹還有冷子興、張如圭這樣的人來通風報信,甄士隱連這種酒肉朋友也沒得。所以,地產行情、農產品資訊都是一竅不通。可見,甄士隱並沒有交到可靠可用的朋友,賈雨村這樣的,八成已經要算是知交了。

甄士隱有文化,比較清高,平日懶得與人來往,也懶得幫助別人,所以,一旦遇到事情,也沒人願意幫他。好容易慷慨解囊一回,資助的還是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像劉姥姥、倪二那樣的仗義平民,他大概也看不上。

他娶的太太封氏也是“性情嫻淑,深明禮義”,他那位吝嗇刻薄的農民老丈人能培養出這樣賢惠美貌(由英蓮可知)的女兒來,也真是奇蹟。

甄士隱和賈雨村,碌碌紅塵中你我的縮影

顯然,封家門第不如甄家(甄家對人,太高了不肯攀附,太低了又瞧不起,只肯跟略低於自己的門第結姻),所以封肅對女婿期待頗高,一旦女婿破產,他比誰都失望。而這位封氏,算是高攀到了夫家,自然對丈夫是滿心依賴順從,他怎麼說怎麼是。他叫霍啟帶女兒晚上出門、他去田莊、他賣房子賣地、他要投奔岳父……她都沒二話。既無勸諫、更無質疑。

她難道不知道自己父親的人品?想必也是知道的,但

她多年來習慣了過三從四德、不動腦子不拿主意的日子,生生把自己活成了擺設

,由著糊塗丈夫把家敗光。家裡遇到事情,她除了哭泣就是生病,做點針線活兒還不夠自給自足的,唯一的作用就是給丈夫提供了一個可以投靠的孃家,但結果卻是所投非人、越來越慘。

要說士隱對老婆還真是不錯的,半百無子,也沒有休妻或納妾,看來夫妻感情很好,也許士隱讀的都是言情故事吧?想來閨房中也頗有浪漫情趣,大概也是因為這個,封氏才對士隱那麼盲目崇拜死心塌地。可是等到士隱只剩下她的時候,他又義無反顧地拋下她出家了。封氏賢惠柔順了一輩子,最後卻被丈夫拋棄、被孃家嫌棄,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雨村的早期人脈就更簡單了,窮人無社交,他能說得上話的,大概只有葫蘆廟裡的和尚和買字的主顧。甄士隱是他唯一真正意義上的朋友。

有人說雨村忘恩負義,甄士隱拿出五十兩銀子給他,他卻不甚介意。五十兩銀子確實為數不少,劉姥姥第一次去榮國府,也只得到二十兩銀子而已。雨村不在意,是因為他自傲,他覺得自己才華橫溢,理應得到命運眷顧,士隱不過是替天行道而已。在他當官回來後,就送了兩封銀子(合壹千兩)和四匹錦緞給甄娘子,答謝甄士隱當日的資助,買嬌杏的錢另算。所以,在他心中,甄家的恩情已經報答了。

甄士隱和賈雨村,碌碌紅塵中你我的縮影

當他做了應天知府判斷葫蘆案時,已經是憑著賈家的幫助謀得的官職了,他只想要報答賈家,所以,一切以不得罪賈家為原則。況且,即便把英蓮判給馮淵,也沒有任何好處,就算把英蓮從薛家奪回,此時英蓮可能已經是薛蟠的人,奪回也無用,她回到孃家,也未必能嫁到比薛家更好的婆家。所以,雨村並未為英蓮做任何努力,然而,他始終沒有通知甄娘子,這確實是不應該的。也許在他心裡,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雨村的朋友多是他做官以後結交的,比如冷子興、張如圭之類,其實都是酒肉朋友,頂多互通音信,但不能指望對方能仗義相助的。

與賈家、王家的交往,則純粹是為了利益,互相利用。賈、王借他的手辦事,他借賈、王的勢力升官。一旦對方倒臺,他馬上會撇清關係甚至落井下石。

人人都說雨村有莽操遺容,是個梟雄。

梟雄的特點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雨村的特點是,他可以辜負天下所有的人,卻從未辜負嬌杏。

嬌杏是甄家的丫鬟,因為偶爾回頭多看了雨村一眼,被他以為對方有意於他,如同紅拂愛李靖一樣(看來賈雨村也沒少看言情故事),從此心心念念不忘,還許下了“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頭”的誓言。

甄士隱和賈雨村,碌碌紅塵中你我的縮影

這誓言嬌杏並不知道,雨村是許給自己的。後來他花幾百兩銀子從封肅家買來嬌杏,算是圓了自己的夢,後來他原配死了,嬌杏又生了兒子,他就直接把她扶正。

其實嬌杏並非絕色,也無甚過人之處,雨村做了官,未嘗不可娶到更有門第的小姐,可是他始終不曾辜負她。他被罷官,把財產都交給嬌杏,把她和兒子送回老家生活,自己獨自在外繼續闖蕩,尋找機會,頗有點兒患難夫妻之間的信任。

嬌杏真愛雨村嗎?起初肯定不是,後來也許有真情。不過雨村這樣的強人,就算是單戀也不在乎。他注重的是自己的感受和人設。

因為嬌杏是這世上唯一一個見證了他的落魄到發跡過程的人,讓她來陪伴自己、分享自己的成功,是他的快事。再好的演員,也要有觀眾來看才有意思。

衣錦還鄉對他毫無價值,因為老家已經沒有親人了,可能認識他的人都沒幾個。如此看來,嬌杏倒成了故人。

把一個同樣出身微賤的女子救出苦境,提拔成為人上人,讓她來感激自己,這樣,雨村才感到了自己的能力和優越。

他不需要嬌杏來輔佐和幫襯,他願意獨自擔當家裡的責任,嬌杏只要滿臉崇拜地鼓掌喝彩即可。雖然雨村深諳攀龍附鳳之道,但他從沒想過要透過婚姻來延展自己的人脈、扶助自己的事業。光這一點,就愧煞現實中的很多成功人士呢。

甄士隱和賈雨村,碌碌紅塵中你我的縮影

嬌杏天資平凡,只是運氣超好,曹雪芹也懶得解釋,只送了她這個名字,表明她的僥倖。最後雨村結果是“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嬌杏要是不辜負這個好名字,就勢必在雨村倒臺之前病故,享盡榮華富貴,躲開家破人亡。雨村少了這一道幫夫運,報應自然來得很快。

說起來,嬌杏唯一與眾不同之處,就是那年夏天在花園擷花時回頭多看了雨村兩眼,

未婚丫鬟看陌生男人,是違背規矩的,卻給她帶來了一生的好運。甄娘子深明禮義,一輩子沒幹過任何出格的事,卻落個家破人散,被丈夫拋棄的結局。

那麼,女人到底是守規矩為好還是不守規矩為好呢?曹雪芹不說答案,叫你自己琢磨去。

結語

甄士隱和賈雨村都是讀書人出身,甄士隱沒得到任何讀書的好處,反而被限制了能力和思路,最後由盛而衰。有人感嘆好人沒好報,其實甄士隱並不是因為善良才倒黴,而是因為懶惰和不思進取,缺乏生存技能。

甄士隱和賈雨村,碌碌紅塵中你我的縮影

賈雨村透過讀書考試得官,卻是因為搞人際關係而飛黃騰達。人情世故並不是壞的東西,也是世情學問,只是賈雨村利慾薰心,把世故之學往壞裡用,把讀書學來的知識都拿來做壞事,喪盡天良。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書能育人,也能毀人。如寶釵所說,這兩種人都是被書所誤,他們自己也把書糟蹋了,還不如去耕種買賣呢!

甄士隱和賈雨村,碌碌紅塵中你我的縮影

碌碌紅塵中的你我,如果條件好,可能會像甄士隱一樣得過且過,失去危機感,躲不過來自命運的猝然一擊;如果條件艱苦,又不甘屈服於命運,則可能會像賈雨村一樣奮發圖強之後不斷鋌而走險,抱著“勝天半子”的僥倖心理,逆天行事,最後身敗名裂。

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這是多數凡人的可悲。

所以,平凡的我們,當以甄、賈二人的故事為鑑,順境時能居安思危,逆境時能不泯天良。讀懂了他們,才算是初步讀懂了《紅樓夢》。

歡迎關注憑欄翠袖,品讀不一樣的《紅樓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