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一首《塞下曲》,竟然包含四大典故,絕對的漲知識!

作者:由 蒙學園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1-03

匹馬隻輪是成語嗎

《塞下曲》透過東漢 馬援 、 班超 和唐初薛仁貴三個名將的故事,謳歌了將士們激昂慷慨、視死如歸、堅決消滅來犯之敵的英雄氣概和勇於犧牲的精神,全詩情調激昂,音節嘹亮,是一首激勵人們捨身報國的豪邁詩篇。

《塞下曲》

李益

伏波惟願裹屍還,

定遠何須生入關。

莫遣只輪歸海窟,

仍留一箭定天山。

在這首詩中,詩人連用四個典故,以凝練、生動的筆調,表現了 唐軍 將士精忠報國,視死如歸的豪情壯志。

一首《塞下曲》,竟然包含四大典故,絕對的漲知識!

典故一:漢代名將馬援"為保國家,甘願馬革裹屍而還”。

馬援,字文淵。扶風郡茂陵縣(今陝西興平 )人。西漢末年至東漢初年著名軍事家,東漢開國功臣之一。新朝末年,馬援投靠隴右軍閥隗囂麾下,甚得其器重。後歸順光武帝劉秀,為劉秀統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統一之後,馬援雖已年邁,但仍請纓東征西討,西破隴羌,南征交趾,北擊烏桓,官至伏波將軍,封新息侯,世稱“馬伏波”。其老當益壯、馬革裹屍的氣概,受到後人的崇敬。

建武二十五年(49年),馬援在討伐五溪蠻時身染重病,不幸逝世。死後遭人構陷,被劉秀收回新息侯印綬,直到漢章帝時才獲得平反,追諡“忠成”。唐德宗時,成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之一 。宋徽宗時被加封為忠顯佑順王 ,位列武廟七十二將 。

一首《塞下曲》,竟然包含四大典故,絕對的漲知識!

典故二:定遠侯班超“為了國家的安定,大丈夫死而不懼”

班超,字仲升,扶風郡平陵縣(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外交家,史學家班彪的幼子,其長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學家。

班超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但內心孝敬恭謹,審察事理。他口齒辯給,博覽群書。不甘於為官府抄寫文書,投筆從戎,隨竇固出擊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時間裡,平定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迴歸、促進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官至西域都護,封定遠侯,世稱“班定遠”。

永元十二年(100年),班超因年邁請求回國。永元十四年,抵達洛陽,被拜為射聲校尉。不久後便病逝,享年七十一歲。死後葬於洛陽邙山之上。

典故三:只輪不歸

“只輪”應是借代戰車,“只輪不歸”的意思是,不要乘著自己的戰車歸附胡人。這個典故出自《公羊傳·僖公三十三年》:“然而晉人與姜戎要之餚而擊之,匹馬隻輪無反(返)者。”

一首《塞下曲》,竟然包含四大典故,絕對的漲知識!

典故四:唐代聞名將領薛仁貴三箭定天山

薛仁貴在與九姓突厥在天山作戰時,連發三箭,射殺三人,使得敵人下馬降服。當時軍歌唱道:“將軍三箭定天山,戰士長歌人漢關。”想想這仗打得多漂亮啊,戰爭本來是艱苦,殘忍的事情,士兵能唱著歌回家,表達了軍民將士們的喜悅之情。

這次戰役,薛仁貴雖然立了大功,但主將鄭仁泰犯了錯誤,導致了這次戰爭不完美。鐵勒的思結、多覽葛等部落本來要投降,鄭仁泰不結納,反而出兵捕獲了對方的家屬,賞賜給部下,這些部落只好逃亡。鄭仁泰派兵追趕,不但沒有找到敵軍,還因為缺乏糧草,損失了許多兵員。薛仁貴自己也娶了一個妾。一回到朝廷,部隊的許多將領都遭到朝臣的彈劾,唐高宗以功抵過,未加追究。

此詩成功地運用四個典故,並將典故的內涵和詩人的情感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收到了語言簡練、形象豐富的藝術效果。真實的反映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的豪情。

注:圖文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