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北魏高允:效忠過五位皇帝,身具三道光環,馮太后拒絕其告老還鄉

作者:由 豆蔻文史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2-28

澄之不清的澄是什麼意思

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北魏,高允居然有近百歲的壽數。高允多次提出告老還鄉,均未得到太皇太后的批准。孝文帝不解,太皇太后說,老令公的家境十分貧寒,他若告老,哀家如何照顧他的起居飲食?孝文帝親往府上探望,常常命御廚做菜給高允送去,高允則邀請他的門徒,一起品嚐皇帝的“恩典”。

北魏王朝,有一位效忠過五位皇帝的老臣,他就是一代大儒、享年九十八歲的漢臣高允。

公元

390

年,高允出生在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其父丞相參軍高韜早逝。高允少年時期便顯露出許多過人之處,他聰慧好學、

品行

甚佳,從不與他人爭利。十幾歲時,他為祖父奔喪歸來,把家中財產分給兩位弟弟而自己皈依佛門,法號為法淨。後還俗。

高允一生好學,尤喜文學和音樂,

對儒、道、佛宗教思想,還有經史、天文、數術等兼精通。由於少年時期經歷曲折,

一直到四十多歲他才步入仕途。

太武帝拓跋燾的舅舅杜超任徵南大將軍鎮守鄴城時,任高允為從事中郎。當時正值杜超手下積案眾多,杜超命高允等人全權處理,結果唯有高允秉公辦案,得到杜超的賞識和重用,其他幾位皆因貪贓枉法受到制裁。

北魏高允:效忠過五位皇帝,身具三道光環,馮太后拒絕其告老還鄉

高允被太武帝寵弟衛大將軍、樂安王拓跋範招用,輔佐拓跋範鎮守長安,深得稱讚。後轉而參與驃騎大將軍、樂平王拓跋丕西征上邽、平定涼州建功,太武帝賜爵高允汶陽子,加建武將軍。太武帝下令讓高允與當時位高權重的司

崔浩

一起

編撰

北魏發

展史

,結果因《國記

了涉及皇家陰暗面的

內容被

處死

高允

倖免

且得到

拓跋燾的讚賞

允先後任

秦王拓跋翰

和大子

拓跋晃的老師

還參與朝廷律令的商議

,與

太子

結下深厚感情。

子晃

被奸人誣陷

,氣絕身

,高允十分悲痛。文成帝

拓跋濬

繼位後,高允

繼續

得到重用,為中書

令兼

著作

。文成帝英年早

,太子獻文帝拓跋弘繼位,

馮太

後因剷除乙渾

叛賊

保護獻文帝等作為,在朝廷內外樹立了威望,在獻文帝和朝廷重臣的請求之下,

輔佐幼帝

,主持朝政三載。

馮太后十分看重高允的人品和才華,

請高允出面共商國

,並且組成以高允、高

賈秀等漢臣為倚重的新

中樞

。高允為弘揚儒家

想,強化辦學

才,使中華經典文化成為大魏王朝管理國家的主要思想體系。當時的高允已經八十多歲,在封建社會,高允這樣的年齡,在世人眼裡已經是可望不可即的

神話

了。

北魏高允:效忠過五位皇帝,身具三道光環,馮太后拒絕其告老還鄉

高允幾次向

後和皇帝提出告老還鄉,未得到准許。

高允遂寫下一首《告老詩》,表達自己的心情。不久,高允被任命為持使節、散騎常侍、徵西將軍、懷州刺史,實際上是讓高允自由自在,安享晚年,既有官做,又沒有大大的

責任

,可是高允不然,仍盡職盡責。他常常巡視轄地,瞭解百姓疾苦和官員履職情況,為一方百姓造福。

後孝文帝拓跋宏登基,太皇太后馮氏再次主持朝政,高允十多次上表要求迴歸故里,馮氏不準。幼帝拓跋宏不解,太皇太后說:

皇帝有所不知,像高允這樣的忠臣、清官,他若是告老還鄉,誰來照顧他的起居,如何能讓哀家放下心來?

於是孝文帝下詔,允許高允的車輦進出皇宮,上朝不必跪拜,還經常差人給高允送去吃穿,瞭解他的身體狀況。

高允一生,有三道光環圍繞著他。第一道,是正直之光。

當年因《國記》之事,太武帝第一個要追究的就是高允。關於《國記》裡所涉及的拓跋先祖的

醜聞

,高允與崔浩意見是一致的,應該承擔的責任也是一致的。

北魏高允:效忠過五位皇帝,身具三道光環,馮太后拒絕其告老還鄉

太子晃極力為他開脫,但是高允對

武帝坦言:

這些內容沒有什麼不該寫,自古以來,著史之人當以真實為本,皇上要治罪,臣無話可說。太子所言,都是善意,想為臣減罪,可是臣不能怕死而不承認事實。

崔浩面對太武帝問責時,卻百般辯解。結果太武帝被高允的忠貞和誠實感動了

他說道:

如此正直之人,寧死不移,寡人寧可漏掉一個有罪之人,也不能殺了你。

結果高允赦無

浩滅五族,其他一百二十多人被處斬。文成帝登基不久,給事中第春明討好皇帝,建議文成帝修築一處規模宏大、精彩絕倫的皇

,而且把具體的設想都面呈皇上,文成帝一聽大喜。

然而高允站出來表示反對,他說道武帝平定天下之後,才選址建都於平城:宗愛之輩禍亂朝廷多年,百廢待興,皇上需要辦的事情太多了,如此勞民傷財之事,絕不可為之。文成帝最終聽了高允的意見,放下了新建皇宮的念頭。就此一事,文成帝對高允產生了極大的敬仰之意。

北魏高允:效忠過五位皇帝,身具三道光環,馮太后拒絕其告老還鄉

他常常把高允請到內室請教各種軍國大事,有時談到深夜,用龍輦送高允回家,第二天再把高允接回來,繼續討教。眾大臣不知他們在談什麼,對高允更加仰慕和尊重。

高允的第二道光環,是才學之光。

高允少年成才、博學多藝,尤以文學為長。在高允經歷的五位皇帝時期,大魏國有許多著作都出自高允之手。

歷史上留下來的高允的文學作品,就有《左氏解》《公羊釋》《毛詩拾遺》《議何鄭膏肓事》《塞上翁詩》《代都賦》《徵士頌》《北伐頌》和《酒訓》等等。高允每當遇到重大國事,就開動腦筋,揮毫撰寫妙文,向朝廷陳述自己的觀點,即使是皇上和太皇太后不開心,他也直言不諱,毫不保留。

太皇太后就朝廷辦郡學一事請教高允,高允經過再三考慮,呈上了辦學的具體方案,他認為各州要辦學,大郡當請兩位博士(主講老師),再配備四位助理,可招收學生上百人;中郡辦學當請博士兩位,助理兩位,可招收學生五十人;小郡辦學也要請博士兩位,助理一位,招收學生四十人。

北魏高允:效忠過五位皇帝,身具三道光環,馮太后拒絕其告老還鄉

不論大郡小那辦學,都要請精通多部經典的儒者來充當博士,而且要考察其人品和家庭背景,不能讓貪腐之輩為人師,此標準絕不能降低,以免誤國誤人。高允的方案被全部採用,各郡學情況良好,一如京城的皇宗學,為國家培養了許多人才。太皇太后為了培養孝文帝,提升皇族子弟和臣子的儒學修養,也為了給今後大魏江山的改制和發展規劃藍圖,親自擬撰了《皇浩》十八章,非常誠懇地請高允指點。

九十多歲的高允被太皇太后再次請到皇宮。高允沐浴淨手,深宮掌燈,夜讀華章,被太皇太后的文采和高論所感動,而且也為此提出了修改的意見。高允在朝堂上朗聲道:

老朽不敢說《皇誥》超出了孔聖的《論語》和《春秋》,卻敢言《皇誥》摸準了大魏國的脈搏,如此鉅著,國之

幸也。

高允的第三道光環,是清廉之光。

應當說,高允之清廉,是骨子裡自然流露的。文成帝時期,有人提出老臣高允兢兢業業、勞苦功高,卻只是一箇中書侍郎,他在這個

位子

上已經幹了二十七年了,皇上感到汗顏,立刻晉升他為中書令。陸麗將軍說,高允家裡一貧如洗,只有幾間草屋和布被麻袍,據說他的孩子經常砍柴採野果供養自己。

北魏高允:效忠過五位皇帝,身具三道光環,馮太后拒絕其告老還鄉

文成帝再次被感動,賜高允帛五百匹,糧食千斛,拜高允長子高忱為綏遠將軍、長樂太守,高允拒絕,被皇帝駁回。高允在最後的二十多年裡,常常得到皇上和太后的賞賜,但他從不自己享用,而是賙濟同鄉、鄰里,自己則是粗茶淡飯。

高允曾說:

老朽任中書令時,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天下百姓,如果陽報不差的話,老朽應該壽命在百歲之上。

高允一生,對功名和利祿看得很淡,對內心的修煉,卻非常到位,真可謂是

神仙

級別的人物了。

結語

公元487年,高允去世,離百歲只差兩年。

他去世前十幾日,身體只是略有不適,依然手捧經典吟詠不止。太皇太后與孝文帝多次探望,並差御醫診治。御醫上表道令公脈象有異,太皇太后與孝文帝遂備厚禮慰問,高允談笑風生,說:

老朽年邁,得到如此豐厚的禮物,正好可以款待各路賓客和我的學生了。

仙人已去,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