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劉秀整理群書,對中華文化貢獻巨大,真實目的卻讓人不齒

作者:由 老嚴拍案說古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3-25

王莽當政多少年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著名的劉秀,最著名的那個當了東漢的開國皇帝。另外一個也非常著名,我們今天讀到的古書也很多跟他有關。今天介紹的就是這個劉秀。他本名劉歆,成年之後改名為劉秀。

劉秀整理群書,對中華文化貢獻巨大,真實目的卻讓人不齒

他是劉向的兒子。如果大家對劉向沒什麼印象,那一定知道《戰國策》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就是劉向。他還有一本著名的書叫《烈女傳》。作為文學家的兒子,劉秀自小就博覽群書,今天的人們啃不動的四書五經之類的,他在十多歲的時候就揉碎進腦子裡面了。因為才華橫溢,又是室宗室,他有機會見到皇帝。十三四歲的時候,他見到了漢成帝,漢成帝為他的才華所驚訝,準備給他封個中常侍,要不是大將軍王鳳阻撓,這事兒就成了。

劉秀整理群書,對中華文化貢獻巨大,真實目的卻讓人不齒

過了十來年,劉秀進入天祿閣,整理皇家藏書。皇家藏書豐富而詳細,很多是民間找不到的,劉秀如獲至寶,假公濟私看了很多書。他的博學多才再一次打動了皇帝,被任命為黃門侍郎。這個官職位不高,但是很特別,負責在皇帝和各大臣之間傳達文書、命令之類的,所以能經常見到皇帝。

而這時候另外一個人也被任命為黃門侍郎,這就是王莽。兩個人都很年輕,一個是宗室,一個是外戚,兩個都是讀書人,又在同一個崗位,自然關係越來越好。當然老嚴一直不承認王莽有多深的才學,他不過是讀過幾年國子學,也沒有機會像劉秀一樣博覽全書。

劉秀整理群書,對中華文化貢獻巨大,真實目的卻讓人不齒

劉秀雖然被皇帝賞識,但當時短命皇帝太多,大家都在忙著各種新皇繼位的事情,還沒有考慮到他身上來。而就在那忙亂之中,王莽上臺了,被扶植到了國家權力中樞。他要建立自己的勢力集團,因此把發小劉秀拉到自己摩下。從此這位才華橫溢的文學青年,就走上了拍馬屁的不歸路。

王莽作為假儒學,倡導的不是儒家的精髓,而是其中的崇古。稍微瞭解點儒學的人都知道,孔子推崇堯舜禹和西周,但這並不是儒學的主要精神。然而王莽就把這作為自己的最主要的政治目標,開始把龐大中國拉回到西周甚至堯舜禹時代。其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考證西周時期,甚至堯舜禹時代的官名、地名和法律條文,用來在西漢末年施行。這就是所謂的王莽新政。

劉秀整理群書,對中華文化貢獻巨大,真實目的卻讓人不齒

而當時文學界的泰斗,也是文學界的領袖,就是劉秀。他領著一大批文學、文字工作者,去翻遍所有的古書,考究上古時候的內容。以傾國之力去完成這件事情,成果自然很豐碩。因為他的團隊做的工作,對中華文化的影響非常巨大。比如他考證出來,黃帝時期主管天象文學的官叫羲和,因此朝廷也把主管文學的官叫作羲和,而這個羲和就是劉秀。

因為要考證所有的經典,劉秀的確對整理和編校古典圖書做出了傑出貢獻,但是這個貢獻只是衍生物,目的是幫助王莽復古。《山海經》提到的很多地名也被考證了出來,然後把當時的地名改回到山海經時代。然而因為考證不總那麼準確,看到其他的書,才發現之前的考證是錯的,所以要再改一遍。有的地名在一年之內改了三四遍。全國各地驛道上的朝廷使者,多數是去改地名的。

劉秀整理群書,對中華文化貢獻巨大,真實目的卻讓人不齒

除了官名、地名和法律文書,劉秀還要負責考證西周時候的樂律。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樂律在很大程度上就體現了禮儀的等級,所以這個領域也至關重要。王莽篡位之後,還真的恢復了西周時候的樂律,以及當時的禮儀制度。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叔孫通給漢高祖制定了朝儀,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皇帝高高坐在龍椅上,大臣在下面磕頭,山呼萬歲。這個朝儀也被王莽改了,變成了像西周時候一樣君臣屈膝而坐,只講究方位而不講究姿勢的那種狀態。

劉秀整理群書,對中華文化貢獻巨大,真實目的卻讓人不齒

劉秀因為博學,很多考證非常能服人,對於王莽的復古政策居功至偉,所以王莽封他為休陽候、國師,後來還封了嘉新公。成為朝廷舉足輕重的人物。然而劉秀既然博覽全書,就應該知道恢復古制是阻礙國家發展的,但因為王莽的要求,他在這方面給王莽做了巨大貢獻。另一方面,他作為漢高祖劉邦的後代,在王莽篡權的時候依然推波助瀾,完全不顧自己的血統。所以於公於私來說,這個人都是毫無底線的,是人世間最骯髒的。他的終極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自己升官發財,為此可以背叛國家,背叛祖宗。

劉秀整理群書,對中華文化貢獻巨大,真實目的卻讓人不齒

老嚴很喜歡《山海經》,覺得讀了之後獲益匪淺。然而這本書差點沒能流傳下來。而促使山海經流傳到今天的,劉秀功不可沒。他把殘缺和破損的山海經竹簡整理了一遍,而且自己寫作了最後一節《海內經》,這是這本書能流傳下來的關鍵原因。但就是整理這本書,劉秀的目的也非常骯髒:他僅僅是為了向漢哀帝說明,在古代就有祥瑞一類的東西。這是為了配合王莽到處徵集祥瑞,從而為自己篡奪權位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