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劉邦為田橫之死傷心落淚,所為何事?

作者:由 七品草民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3-29

豈為封諸侯

對話,跨越兩千年;邂逅,司馬遷密碼。

《史記》中,司馬遷記載的劉邦為之落淚的人屈指可數:

哭喪義帝楚懷王,發揮表演天賦,贏得各路起義諸侯的支援;

淚灑故鄉,衣錦回鄉涕泣數下,這是遊子對故鄉的眷戀,也是人之將死的悲憫;

除此外便是對田橫落淚,這可能是唯一的真情流露……

而讓劉邦崇拜的人又有誰呢?

第一個應該是秦始皇,“嗟乎!大丈夫當如此!”言語中無不羨慕和嚮往;

第二個應該是信陵君魏無忌,所以安排了“守冢五家”,僅次於諸侯王的待遇;

第三個還是田橫,田橫守節不屈以及五百壯士追隨赴死,這忠義亙古未有,也創造了“士為知己者死”壯烈局面的巔峰。

再讀《田儋田橫列傳》,跟隨司馬遷了解一下田橫的忠義之舉。

劉邦兩派使者召見田橫

話說漢五年,即公元前202年,劉邦消滅了項羽,天下大定,在諸侯及將相的擁戴下登基稱皇帝。

劉邦聽說田橫帶領著一幫兄弟居住在海島上——即墨田橫島。“以為田橫兄弟本定齊”,劉邦認為田橫兄弟本來就平定了齊國,“齊賢者多附焉”,齊國賢能人才多歸順了他們。

“今在海中不收,後恐為亂”,如今田橫雖然流落海島,若不加以收服,將來恐怕難免有禍患。

關於“田橫兄弟”在《田儋 田橫列傳》開篇,司馬遷是這麼介紹的,“田儋者,狄人也,故齊王田氏族也”。“狄”是地名,今山東濱州高青縣;田儋是齊王田姓後人。“儋從弟田榮,榮弟田橫”,“從弟”為叔伯堂弟。

劉邦為田橫之死傷心落淚,所為何事?

田儋畫像。

到了劉邦稱帝時,田橫帶領了五百人退守到了田橫島。“乃使使赦田橫罪而召之”,劉邦於是就派使者赦免田橫之罪並且召他入朝。田橫卻對前來使者辭謝。

“臣烹陛下之使酈生,今聞其弟酈商為漢將而賢,臣恐懼,不敢奉詔,請為庶人,守海島中。”——《史記·列傳第三十四 田儋 田橫》

“我曾經烹殺了陛下的使臣酈食其,現在聽說他的弟弟酈商是一個很有才能的漢朝將領,所以我非常害怕,不敢奉詔進京。請允許我做一個平民百姓,待在這海島上。”

從此話來看,田橫已經明確了自己的身份,畢竟已經兵敗退守海島,所以對劉邦主動“俯首稱臣”了。至於烹殺酈食其,或者害怕酈商只是藉口罷了。

使者將田橫的話帶回洛陽(當時長安城在營建,暫時定都洛陽。)彙報給劉邦。

劉邦立刻下詔給衛尉酈商,“齊王田橫即至,人馬從者敢動搖者致族夷”。意思明確田橫進京不要復仇,哪怕是他的隨從人員。

“乃復使使持節具告以詔商狀”,接著又派使者拿著符節把皇帝下詔酈商的情況原原本本地告訴了田橫。此行劉邦還附帶威脅,“田橫來,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來,且舉兵加誅焉。”

從劉邦兩次派使臣召見田橫來看,田橫的影響力舉足輕重。“能得士”應該是劉邦最忌憚和擔心的,所以要求進京無非是約束,而不僅僅是一睹“尊容”。

田橫無奈,於是帶了兩個門客一塊乘坐驛站的馬車前往洛陽。

回憶過往曾南面稱孤

“未至三十里,至屍鄉廄置”,距離洛陽三十里遠,田橫一行到了屍鄉(今河南偃師西)驛站。田橫對漢使要求“止留”,停留休息,“人臣見天子當洗沐”,要求拜見天子前沐浴更衣。

當夜,田橫與兩位門客促膝長談,回憶過往,感慨萬千。

“橫始與漢王俱南面稱孤,今漢王為天子,而橫乃為亡虜而北面事之,其恥固已甚矣。且吾烹人之兄,與其弟並肩而事其主,縱彼畏天子之詔,不敢動我,我獨不愧於心乎?”——《史記·列傳第三十四 田儋 田橫》

回憶當年,那是在陳勝吳廣起義後,田橫跟隨田儋、田榮在狄舉事反秦,田儋自立為齊王。秦將章邯圍攻魏王咎於臨濟,“田儋將兵救魏”,與秦軍交戰中田儋敗亡。

“田榮收儋餘兵東走東阿(今山東陽穀)”,章邯繼續圍追田榮,項梁帶兵援助,戰敗章邯。田榮趁機平定了齊地之後,扶持田儋之子田市為齊王,而田橫則為將軍。

劉邦為田橫之死傷心落淚,所為何事?

田榮雕像。

項羽滅秦後自稱西楚霸王,大封諸侯。“田榮以負項梁未出兵助楚、趙攻秦,故不得王”,田榮因為沒有答應項梁幫助一起攻打秦國而未被封王。齊國分為三地分封,田市被封為膠東王,田都被封齊王,田安被封濟北王。

田榮由此對項羽心懷不滿,於是聯絡了趙將陳餘一起反楚。田榮派兵攻打田都、田安,田市因怕項羽便想到膠東上任也被田榮追殺。“田榮乃自立為齊王,盡並三齊之地”。

項羽聽說之後,十分惱怒,於公元前205年冬起兵北伐齊國。“齊王田榮兵敗,走(逃跑)平原(今山東平原縣),平原人殺榮”。其後項羽就燒燬蕩平了齊國都城的城郭,所過之處都大加屠戮,齊國人無法忍受而相聚反叛。

“榮弟橫,收齊散兵,得數萬人”,田橫收募齊國被打散士兵,得到好幾萬人馬。“反擊項羽於城陽(今山東鄄城)”,重整隊伍調頭在城陽攻打項羽。“而漢王率諸侯敗楚,入彭城(今江蘇徐州)”,而在此時劉邦帶領諸侯的軍隊擊敗楚軍,公元前205年四月漢軍進入彭城。

“項羽聞之,乃釋齊而歸,擊漢於彭城”,項羽聽說老窩被偷襲,就放棄討伐齊軍而返回彭城,對漢兵發起攻擊。“因連與漢戰,相拒滎陽”,楚漢兩軍多次交鋒,在滎陽相持不下。田橫趁此時機再次收復齊國大小城邑,立田榮之子田廣為齊王,田橫自為丞相輔佐他。“專國政,政無鉅細皆斷於相”,田橫專斷國政,政事無論大小都由他決定。

從這裡來看,田橫在平定了齊國之後,滿足於現狀,樂於偏安一隅為王。就像項羽分封各地的諸侯王一樣擁兵自重,沒有更高的目標。沒有想法,當然也不會有業績,所以田橫沒有建功立業,統一天下的雄心。

烹殺漢王說客酈食其

“橫定齊三年,漢王使酈生往說下齊王廣及其相國橫”,田橫平定齊國三年之後,劉邦派酈食其向田廣和田橫遊說,勸他們順應大勢歸順漢朝。“王(田廣)疾先下漢,齊國社稷可得而保也”,酈食其勸降田廣早點歸降劉邦,可以保有齊國做一方諸侯。

田廣答應了酈食其。其實,“專政”的田橫肯定也是同意歸順。當然,這再次說明田橫沒有一統天下的野心,只是想割據為王。

劉邦為田橫之死傷心落淚,所為何事?

田橫雕像。

“齊初使華無傷、田解軍(駐紮)於歷下以拒(對陣)漢”,田橫聽從了酈食其遊說之辭,“橫以為然(正確)”,並派人與漢軍媾和。“解其歷下軍”,歷下駐軍放鬆了對漢軍的防備,“乃罷守戰備,縱酒”,不站崗放哨了,天天喝酒慶祝。

韓信平定了趙國、燕國之後,又接受了劉邦準備攻打齊國,“信引兵東,未渡平原,聞漢王使酈食其已說下齊”,韓信揮兵東進,未到平原渡口,就聽說酈食其已經勸降了齊國,而且也是劉邦的命令。

“將軍受詔擊齊,而漢獨髮間使下齊,寧有詔止將軍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酈生一士,伏軾掉三寸之舌,下齊七十城,將軍將數萬眾,歲餘乃下趙五十餘城,為將數歲,反不如一豎儒之功乎?”——《史記·列傳第三十二 淮陰侯》

蒯通的話大致意思是:將軍受命攻打齊國,而漢王又派密使勸降,並沒有接到停止進攻的命令。既然如此為什麼要停止進軍呢?況且,一介書生耍嘴皮子,勸降了七十餘座城。將軍您率領數萬兵眾,一年多才攻佔趙國五十餘座城。將軍功勞不如耍嘴皮子的儒生。

“用蒯通計,度平原,襲破齊歷下(今濟南西)軍”,韓信本來打算停止進軍,“欲止”。韓信謀士蒯通為爭奪功勞,即上述遊說之辭。於是,韓信率兵渡過平原,發動突然襲擊,打敗了歷下齊軍,順勢又攻入臨淄。

“齊王廣、相橫怒,以酈生賣己”,齊王田廣、丞相田橫對突然出現的漢軍非常生氣,認為受酈食其欺騙了,於是“而烹酈生”。

關於酈食其之死,真是一筆糊塗賬。既可以說死於劉邦,派去遊說,卻未阻止韓信進軍;又可以說死於韓信或者說蒯通,明知齊國已經投降,卻執意進軍;當然直接死於田廣田橫之手,畢竟是他們下命令烹殺酈食其了。

事隔一年,田橫仍對烹殺酈食其耿耿於懷,甚至對與酈商同朝為官感到羞愧。這足以說明田橫心存仁善,或者說在與酈食其勸降期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田橫兵敗退居田橫島

國都臨淄被攻破之後,齊王田廣往東逃到高密,丞相田橫逃到博陽,守相田光逃向城陽,將軍田既帶領軍隊駐守膠東。

“楚使龍且救齊,齊王與合軍高密”,楚國派來龍且帶領軍隊救助齊國,齊王田廣與龍且在高密會師。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楚國又與齊國站在了同一條戰線。

可惜,齊楚聯合晚了,而且又碰上了韓信、曹參。

“漢將韓信與曹參破殺龍且,虜齊王廣”,齊楚聯軍被打敗,龍且被殺死,田廣被俘虜。“漢將灌嬰追得齊守相田光”,齊國守相田光又被灌嬰追擊俘虜了。

“橫聞齊王死,自立為齊王”,田橫聽到齊王田廣已死,就自立為齊王。“還擊嬰,嬰敗橫之軍於贏下(萊蕪西北)”,田橫轉過來與灌嬰交戰,灌嬰在嬴下再次打敗田橫的軍隊。

“田橫亡走梁,歸彭越”,田橫逃到梁地,投歸彭越。“彭越是時居梁地,中立,且為漢,且為楚”,此時彭越擁兵梁地,在楚漢之間保持中立,一會兒歸附漢,一會兒又歸順楚。

“齊邊楚,權輕,不為假王,恐不能安齊”,齊國靠近楚國,這裡的權力不夠大,不設一個代理王,恐怕不能安定齊國。韓信平定了齊地向劉邦請求代理齊王。劉邦迫於形勢立韓信為齊王。

劉邦稱帝之後進行封賞,其中建成侯彭越被封為梁王。“田橫懼誅,而與其徒屬五百人入海,居島中”,躲藏在彭越處的田橫害怕遭受誅殺,帶著五百子弟兵逃進了田橫島居住。

曾幾何時,田橫與劉邦都是割據一方的諸侯王,而今物是人非,劉邦稱帝,田橫卻落得兵敗稱臣。

“南面稱孤貴,西京謁帝卑。”

田橫認為赴洛陽向劉邦稱臣,這是莫大的恥辱!

“且陛下所以欲見我者,不過欲一見吾面貌耳。今陛下在洛陽,今斬吾頭,馳三十里間,形容尚未能敗,尤可觀瞰。”——《史記·列傳第三十四 田儋田橫》

所以,田橫做了一個重大決定,對兩位隨從的門客說道,陛下召我進京,不過是想見一下我的面貌罷了。如今皇帝就在洛陽,現在割下我的頭顱,快馬飛奔三十里的工夫,我的容貌還不會改變,還是能夠看一下我的樣子。

“遂自剄”,田橫說完之後,橫刀自刎。

司馬遷描寫過於殘忍冷酷、乾淨利索,反襯出田橫寧死不屈的精神。

“令客奉其頭,從使者馳奏高帝”,命令兩個門客手捧他的頭,跟隨使者飛馳入朝,奏知劉邦。

惺惺相惜劉邦為之落淚

“高帝曰:‘嗟乎,有以也夫!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豈不賢乎哉!’”——《史記·列傳第三十四 田儋田橫》

劉邦看到田橫的頭顱感慨道:“哎呀!有道理的呀!從平民百姓起家,兄弟三人接連稱王,難道不是賢能的人才能如此嗎!”

司馬遷對劉邦文縐縐的話語直接引用,在《史記》中並不多見。尤其是對“有以也夫”的理解因人而異,不過觀點如何都是對歷史的一種看法。我認為此處劉邦的感慨除了讚揚田橫兄弟的氣節,還有敬佩田橫兄弟能夠得人心。

“為之流涕”,劉邦忍不住流下了眼淚,這是對英雄的惋惜之情。劉邦曾為義帝楚懷王流過淚,那是虛情假意演戲而已;劉邦衣錦還鄉流過淚,那是遊子眷戀故鄉的情感。司馬遷透過劉邦的語言,還有動作描述,都是一個目的烘托田橫而已。

能讓劉邦敬佩的人物有幾個?“信陵君”應該是其中一個,秦始皇也可以算一個,再加上“漢初三傑”,別無他人了吧。而讓劉邦為之流淚傷心的,恐怕就只有田橫了。

“拜其二客為都尉,發卒二千人,以王者禮葬田橫”,劉邦任命田橫的兩個門客為都尉,並且派兩千名士卒,以諸侯王的喪禮安葬了田橫。

田橫墓並不在田橫島,而是就地安置在屍鄉(今河南偃師)。“既葬,二客穿其冢旁孔,皆自剄,下從之”,兩名門客在田橫墳墓旁各挖了一個洞,安葬完田橫之後,就地自殺倒在洞中,追隨田橫死去。

“高帝聞之,乃大驚,以田橫之客皆賢”,劉邦聽說之後很是驚訝,認為田橫的門客是才德兼備的能人。

劉邦為田橫之死傷心落淚,所為何事?

徐悲鴻五百義士畫。

“吾聞其餘尚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之”,聽說田橫還有五百手下在海島上,劉邦派使者召他們進京。“至則聞田橫死,亦皆自殺”,五百門客聽說田橫已死,他們都在島上自殺了。

“於是乃知田橫兄弟能得士也”,由此更可以瞭解田橫兄弟確實是能夠得到賢士擁戴的人。這呼應了《田儋田橫列傳》開篇介紹三兄弟時一句話,“皆豪強,能得人”。“得人”或“得士”,得到別人的擁戴,得到別人的支援,別人既是德才兼備之人,又是廣泛的眾人。

其實,相對來講田橫是一個失敗者。

“田橫之高節,賓客慕義而從橫死,豈非至賢!餘因而列焉。”然而,司馬遷不以成敗論英雄,仍然對田橫其人其事列傳記載。這不是針對田橫功績大小來論斷,而是讚譽他為人能“得人”的高貴品質,以及守節不屈的英雄氣概,當然還有五百門客徒屬慕義死節的精神。

這便是司馬遷“成一家之言”的偉大之處!

點選關注@七品草民 我們一起讀《史記》。若有發現,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