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東周時期,諸侯爭霸,中國古代的政體是如何變遷的?

作者:由 大椿趣談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5-14

列國時代諸國是怎樣進行爭霸的

公元前1099年,武王滅商,建立周朝,都城設在鎬京(今陝西省西安附近)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殺死,新繼位的周平王為躲避犬戎騷擾,將國都東遷洛邑(今河南省洛陽王城公園一帶)。史學家把平王東遷之前的周朝稱為西周,把東遷之後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稱為東周。西周與東周總計八百七十餘年。

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歷史階段。春秋時代(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03年),因比較權威的魯國編年史《春秋》一書而得名。這部史書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間十二位國君共二百四十四年的各國大事,和從平王東遷(公元前70)到三晉封侯(公元前403年)揭開戰國序幕的時間大體相仿。

“戰國”一詞,在東周時期就使用過,當時不過只是用來稱呼那些連年參加戰爭的強國的,到西漢末年劉向編輯《戰國策》一書時,才開始把戰國作為特定的歷史時代的名稱。這一歷史時代大體包括從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的一百八十多年的時間。

東周時期,諸侯爭霸,中國古代的政體是如何變遷的?

從社會發展史的角度看,春秋戰國之際,是戰國的封建制取代隸奴制的社會大變動、大革命時期。舊的奴隸制的生產關係,此時已經成為新的生產力發展的栓楷;而新的封建制的生產關係在奴隸制的母胎裡也已逐漸發育成熟。

這樣,公元前五世紀至四世紀的春秋戰國之交,也就成為中國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的一個界標。

當然,新舊兩種社會制度的交替,不是透過和平過渡的方式,而是透過階級鬥爭的最高形式一戰爭實現的。從《東周列國志》也可以看出,當時華夏諸國與戎狄族的戰爭,新興地主階級奪取政權的戰爭,是交織在一起的、連綿不斷的。

據魯史《春秋》不完全記載,在春秋時代將近三百年的時間裡,就有過四百八十三次軍事行動。《左傳》所記載的戰爭,也有四、五百次之多。

東周時期,諸侯爭霸,中國古代的政體是如何變遷的?

平王東遷之後,戎狄部族繼續威脅著東周的政權和社會,它逐步向黃河流域進逼,伐鄭擊齊,亡邢滅衛,甚至攻打過衰微著的周王朝的京城。

這種情勢迫使混戕中原的華夏諸國暫時聯合起來,抵抗處於遊牧階段,生產力極為落後的戎狄對中原的進犯與破壞,保衛中原文化。

故自春秋中期以後,戎狄的威脅才大為減輕。然而,戎狄降服,諸侯兼併和大國之間爭霸的戰爭卻日益加劇起來。

周王朝封國林立。

據傳說,周朝初期的公封有五等公、侯、伯、子、男,大大小小計一千七百七十三國。

東周時期,諸侯爭霸,中國古代的政體是如何變遷的?

春秋之世,諸侯之間擅兵征伐,尚存一千二百餘國,其中成型的封國一百三十一個。由於東遷後各封國間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和周王朝的衰落,諸侯國失控,大國企圖架空周王朝由自己來維護奴隸主專政,因而出現了兼併爭霸的局面。

鄭國首先站出來企圖號令諸侯,但霸業未成齊國即代之而興。

齊桓公北定諸戎,侵蔡伐楚,觀兵召陵,成為中原第一霸主。

齊桓公死後,宋襄公想代齊而居霸位,但力不從心,縣花一現。

待晉國勃起,幾代稱霸,秦國也東進飲馬黃河,楚國亦揮戈向北,進擊中原。

於是,從公元前632年的晉楚城濮之成起,以晉、楚、秦、齊為中心,接連爆發了

骰之戰、彭衙之戰、令狐之戰、大棘之戰、沁之戰、麻燧之戰、鄙陵之戰、櫟之戰、平陰之成、湛阪之戰、朝歌之戰

等多次有名的大戰,霸主迭現。

東周時期,諸侯爭霸,中國古代的政體是如何變遷的?

繼晉文公重耳開創了晉國的霸業之後,又陸續出現了

楚莊王

秦穆公

等有雄才大略的霸主。

公元前546年的弭兵大會之後,中原爭霸的烽煙剛熄,後起的東南方的吳、越又燒起了另次爭箭的戰火。但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階級鬥爭的深入,奴隸社會中的基本矛盾—奴隸和奴隸主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新興地主階級與沒落奴隸主貴族之間的矛盾也日趨明朗,兼併戰爭與爭霸戰爭開始轉變為各國內部的奪權戰爭。

所以,吳、越兩國間的爭霸戰爭,已經是春秋時期爭霸戰爭的尾聲。經過兩百多年的兼併與爭霸戰爭封國的數量大為減少。到戰國開始時,只剩下秦、楚、齊、燕、韓、趙、魏七個大國和十多個奄奄待斃的泗上小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