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姜夔《淡黃柳》,客居的小情緒,如何寫成名篇?

作者:由 閱讀後遺症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6-06

問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宋代大詞人姜夔,非常有名的一大特色是愛“自度曲”。

拋開現成的曲牌,自己另外創作“自度曲”,換句話說,姜夔愛一人承包作詞作曲等多項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姜夔往往在自度曲之前附贈一段創作背景介紹,大家可以將之理解為如今歌曲專輯的文案,大多是創作的心路歷程或相關周邊資訊。

姜夔《淡黃柳》,客居的小情緒,如何寫成名篇?

淡黃柳·空城曉角

客居合肥南城赤闌橋之西,巷陌淒涼,與江左異。唯柳色夾道,依依可憐。因度此闋,以紓客懷。

空城曉角,吹入垂楊陌。馬上單衣寒惻惻。看盡鵝黃嫩綠,都是江南舊相識。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強攜酒、小橋宅。怕梨花落盡成秋色。燕燕飛來,問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姜夔《淡黃柳》,客居的小情緒,如何寫成名篇?

比如這篇《淡黃柳》,姜夔介紹這是在客居合肥之時,看見巷陌淒涼、柳色夾道“依依可憐”而寫作的作品,“以紓客懷”紓解零落他鄉、漂泊客居的感傷情緒。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一篇“風景抒情”,從視覺上的

所見切入所感所思,事實上詞作描寫中視覺變化、空間時間維度變化,恰巧可以用電影的運鏡手法和蒙太奇表現來解讀。

起首第一句姜夔寫“空城曉角,吹入垂楊陌”。

姜夔《淡黃柳》,客居的小情緒,如何寫成名篇?

如果是鏡頭,這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鏡頭?

顯然是

動態的、唯美畫風的空境。

鏡頭從城樓拍到佈滿垂楊的道路,再轉向中近景特寫,“馬上單衣寒惻惻”

,路上一人穿著單薄衣衫騎馬而來,重點在“寒惻惻”。

空鏡頭大全景慢慢拉近,切入中近景的主角特寫,這樣的手法不僅出現在詞作中,在諸多影視劇作品中也非常常見(比如《鶴唳華亭》開局)。

此後姜夔又寫“看盡鵝黃嫩綠,都是江南舊相識”。

姜夔《淡黃柳》,客居的小情緒,如何寫成名篇?

鏡頭又離開抒情主人公而轉向景色,但

這景色又並非客觀零度的“走進自然”,而是帶著唏噓感慨之情的“主觀景色”。

如果呈現在鏡頭中,悽婉迷離的背景音樂、搭配漫天春花爛漫,效果應該非常貼近詞作。

接下來姜夔寫“正岑寂,明朝又寒食”,事實上很多古詩詞中上句下句中的承接關係,非常接近電影的蒙太奇式處理。

從某種程度上說它是打亂時空順序、隨時隨地跳躍的,但內在的肌理上又有著非常統一的脈絡。

姜夔《淡黃柳》,客居的小情緒,如何寫成名篇?

寒食本該和家人一起,但姜夔孤零零客居外地,只能“強攜酒,小橋宅”。

本該共飲的酒,獨自一人品嚐都多了幾分悽清之色。此處最打動人的是一個“強”字,強撐著、強行讓自己勉為其難。這樣反常的舉動為何反而有感染力呢?情緒低落之時,尋常的寒食飲酒都變成了“強攜酒”,狀態描繪得非常鮮活。

姜夔《淡黃柳》,客居的小情緒,如何寫成名篇?

再下一句姜夔寫“怕梨花落盡成秋色”,事實上類似的表達古詩詞中很多,現代也有歌手唱“看春花落盡成秋色”(將梨花更改成春花),

這都是想象中的時間變遷、是對流光容易把人拋的憂慮之情。

姜夔《淡黃柳》,客居的小情緒,如何寫成名篇?

姜夔詞集

檢視

冬去春來、寒來暑往是很

漫長的過程

,但在詞作中,“怕梨花落盡成秋色”似乎將遙遠的開頭和結尾並置在一起,似乎花期正好之後

很快就將零落成秋色,感染力很強

姜夔《淡黃柳》,客居的小情緒,如何寫成名篇?

最後一句“燕燕飛來,問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則是典型的借物寫人、對比寫法。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同樣是將物和人作對比、突出年華暗換的悽愴,不論在寫作視角中將物還是將人置於比較的彼端、效果都一樣的無奈、雋永。

像是那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