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孔光:C位出道,奈何官場太黑暗!

作者:由 阿願說歷史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6-23

孔霸的父親是誰

1

“學而優則仕”

是古代大多數學子都會選擇的一條路,這些人滿腹經綸,走上官場,有的榮華富貴、光耀門楣,有的起起伏伏、一生顛沛。

今天我們的主角——孔光的職場路起點很高,但卻走得極為艱辛。

孔光是古聖先師孔子的十四世孫,是西漢大儒孔霸的兒子。

在漢朝那個靠察舉制選仕的時代,這樣的家庭背景可謂牛逼閃閃了。漢元帝又極為好儒,所以他即位後便拜孔霸為太師,賜爵關內侯。

上有所好,下有所效,漢朝的察舉制也以多發現儒士大才為主要使命。在先祖孔子及父親孔霸的雙重名氣加持下,

孔霸20歲便被舉為議郎。後光祿勳匡衡推舉其為方正,入朝任諫大夫。

孔光:C位出道,奈何官場太黑暗!

剛剛入仕的學子的自我定位與人生設計無非是從修身哲學到政治實踐的邏輯推演和理想結合。

然而,理想雖然美好,現實難免錯亂。

當懷抱人格理想的知識分子進入現實政治中時,卻往往遭遇碰撞與尷尬。

孔光自然也不例外,他對儒家思想的解讀與深愛更甚一般士子。初入職場的他性格剛正,直諫無忌,經常讓大老闆漢元帝下不來臺。結果便可想而知了,

不久被外放地方

任虹縣(今安徽五河縣)縣長。仕途第一次受挫,孔

光乾脆辭官回家,廣收門徒,專心講學,

所教弟子多數成就為博士、大夫。

2

這頭孔光教書育人,日子過得平安喜樂,那頭,漢元帝因為身體原因一命嗚呼,他的兒子劉驁即位,是為漢成帝。

成帝即位後,孔光被舉為博士

,自此開啟了職場晉升之路

。在做博士時他幾次到各地檢查冤獄,教化風俗,賑濟災民。舉個栗子:漢成帝時有一個案子,定陵侯淳于長因犯大逆罪當誅,他的六個小妾在其事已犯而未發之間均已離去,丞相翟方進、大司空何武認為,淳于長犯罪之時與六人仍為夫妻,因此當以連坐判之。

孔光則認為,夫婦之道,有義則合,無義則離,淳于長拋棄六人時,並沒有想到所犯之罪會敗露,因此不是有意為她們將來脫身考慮,既然當時已斷絕了夫妻情義,如今再以夫妻之名判處六人連坐,實屬“名不正”。

漢成帝最終被孔光說服,下令免去六人死罪。

孔光:C位出道,奈何官場太黑暗!

孔光還有一個大優點,那就是為官謹慎、做事嚴謹,也因此留下了“溫樹”的傳說。

事情是這樣的,每到休沐之日,孔光與兄弟、妻兒閒話家常之時,從來不提朝廷中的事情。有次他的妻子聽聞宮中建了一個溫室,其中種植了許多名貴樹木,就問孔光說:“長樂宮溫室殿中到底種了些什麼啊?”孔光嘿嘿一笑,什麼也沒告訴妻子。

關於宮中之事,即使是樹木,孔光也絕口不提,

秉持著“少說話,多做事”的原則。

這大概就是漢成帝看中孔廣的原因之一吧。漢成帝以政事問詢孔光時,孔光總是依照歷史和法典來回答,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告訴漢成帝,從不去迎合漢成帝的想法。即使有時候他與漢成帝的意見相左,孔光也不力爭強諫,這樣便不會觸怒漢成帝,

所以孔光一直被連連提拔,官至御史大夫。

3

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

漢成帝去世

,時任左將軍的孔光在成帝靈前

拜受丞相位

,成為新皇帝漢哀帝的股肱之臣。不過,這段政治蜜月期並沒有維繫多久。

孔光先是多次與哀帝祖母傅太后就朝政問題發生爭執,再加上當初成帝議立太子時,孔光所建議人選並非哀帝,嫌隙早已種下。

因此,出任丞相後的第三年,孔光就被罷官回鄉,從此不問政事,杜門自守。

孔光罷相後,不到一年時間,

朝廷連續更換了朱博、平當、王嘉三任丞相,

時人認為這幾位都比不上孔光,漢哀帝“由是思之”,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傅太后去世,漢哀帝下令徵召其入朝,拜為光祿大夫,數月後又復任丞相。

孔光:C位出道,奈何官場太黑暗!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正發生日蝕,哀帝以此詢問孔光,

孔光勸告哀帝敬畏天變,正德順天,進賢退佞,平刑罰,薄賦斂,恩澤加於百姓,

“誠為政之大本,應變之至務也”,至於“祈禳小數,終無益於應天塞異,銷禍興福”,可謂至理之言。反觀如今一些官員尋仙求佛拜大師,不問蒼生問鬼神,無疑高下立判。

4

一年之後,哀帝去世,

年僅9歲的漢平帝繼位

,太后王政君臨朝稱制,政事盡委於大司馬王莽。由於孔光乃“舊相名儒,天下所信,太后敬之”,

王莽對孔光一方面備禮事之,另一方面又著意利用

每欲打擊政敵,總是先擬好奏章,再以太后名義要求孔光據此上奏。目睹王莽威權日盛,孔光“憂懼不知所出”,連續上書請求告老退休,

最終以太師身份“歸老於第”。

伴隨著宦海浮沉,特別是在經歷了罷相打擊後,年輕時的銳氣在孔光身上似乎越來越淡,

他慢慢變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直至渾然成了庸庸碌碌的老官僚。

孔光:C位出道,奈何官場太黑暗!

孔光的宦海人生,可以說正是儒家知識分子心路歷程的典型軌跡,也因此,尤其具有典型意義。

換言之,孔光所代表的,是千千萬萬的讀書人。

當人格理想與冰冷的現實政治發生碰撞時,是堅守還是妥協,是直面還是逃避,是一往無前還是隨波逐流,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還是識時務者為俊傑,就成了擺在士人面前的兩難抉擇。

有人選擇了前者,也有人選擇了後者。必須指出,這種選擇不是截然分離的,前者可能演變為後者,後者也可能蛻變為前者,甚至二者還可能相互交織。這其中既有人性複雜的原因,也有政治千變萬化的結果。這種複雜性也深刻反映在孔光身上,他的仕宦人生,

正是儒家知識分子在現實政治中無奈、掙扎與扭曲的寫照。

孔光:C位出道,奈何官場太黑暗!

也因此,如今當我們重讀孔光的一生,就無法輕輕鬆鬆、簡簡單單地或表示責備,或感到惋嘆,或哀其不幸,或怒其不爭,

我們所能做的,也許只是叩問內心,換作是自己,又會有什麼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