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周敦頤:宋明理學理論體系的奠基人

作者:由 桃子有事說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6-25

宋明理學的創始人是誰

周敦頤:宋明理學理論體系的奠基人

周敦頤(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實,字茂叔,諡號元公,道州營道樓田保(今湖南省道縣)人,世稱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文學家、哲學家。

著有《周元公集》《愛蓮說》《太極圖說》《通書》(後人整編進《周元公集》)。周敦頤所提出的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動靜、主靜、至誠、無慾、順化等理學基本概念,為後世的理學家反覆討論和發揮,構成理學範疇體系中的重要內容。

周敦頤:宋明理學理論體系的奠基人

周敦頤在世之時,人們只知道他“政事精絕”,宦業“過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懷灑脫,有仙風道骨。但沒多少人知道他的理學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珦(字太中)知道他的理學造詣很深,並將兩個兒子——程顥、程頤送到他的門下,後來二程均為著名理學家。

至南宋,周敦頤聲名振起,學者胡宏等人開始對濂溪之學倍加推崇。起到關鍵作用的是理學集大成者朱熹,他對周敦頤評價很高,為他作事狀,又為周敦頤的《太極圖說》《通書》作注。南宋“東南三賢”之一張栻更稱他為“道學宗主”。

於是周敦頤盛名一時天下傳頌。九江、道州、南安等地紛紛建濂溪祠紀念他;宋寧宗賜周敦頤諡號為“元”,因此周敦頤又被稱為“元公”;到宋理宗時,從祀孔子廟庭,確定了周敦頤的理學開山地位。

周敦頤的哲學思想具有劃時代意義。由他的哲學思想發展而成的理學,成為中國思想史上七百年不動搖的官學。但是,他的著述甚少,一輩子留給後人的主要著作有:《通書》2832字、《太極圖說》249字、《養心亭說》140字、《愛蓮說》119字、《拙賦》65字(含序)、若干詩詞書信等,共計6000餘字。

周敦頤:宋明理學理論體系的奠基人

名傳後世的《愛蓮說》中,周敦頤以蓮花喻君子的人格,成為後人此類譬喻的楷模,有開山的意義。以蓮花喻君子並側重於“出淤泥而不染”,是強調人和環境之間的關係。對於君子來說,環境可以不如意,但人格必須高尚。文中幾種花的比較,實際上是幾種不同人格、不同價值取向的比較。人生在世,不能被物慾所遮蔽,應該有一片精神上的淨土,有一處精神上的美好家園。這種標舉,在今天依然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拙賦》作於永州任上,全篇只有40字,加上序25字,總共65字,可以稱得上一篇“微博體”的超級短文。但這篇短文,卻集中地體現了周敦頤的政治思想與理念。周敦頤奉行和嚮往的是“上下安順,風清弊絕”的和諧景象。風清主要是指官場風清氣正。官場風氣清正了,各種弊端才能得到抑制、減少。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端正官場風氣,提倡“老老實實做人,老老實實做事”,反對一切華而不實、投機取巧的行為。他寫這篇短文的目的,就是要崇拙而去巧,頌拙而恥巧,以期形成一種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

由於這篇短文意義重大,後人為紀念週敦頤,在永州通判廳的後面建立“拙堂”,將《拙賦》刻於堂中石碑之上。

《太極圖說》就更加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了。《宋史》的評價是:“(周敦頤)博學力行,著《太極圖》,明天理之根源,究萬物之終始。又著《通書》四十篇,發明太極之蘊……其言約而道大,文質而義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於學者也。”

《太極圖說》的突出貢獻是“三論”:

(一)宇宙論

:《太極圖說》是一個言簡意賅的宇宙發生發展論綱。全文僅249字,卻被奉為“宋理學之宗祖”。因為它是中國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統地、完整地論述宇宙發生、發展的著作,對而後來儒家學說的更新與發展產生了重大的推動作用。《太極圖說》將宇宙演化過程歸納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無極而生太極”;第二階段:從“太極”到“陰陽”;第三階段:從“陰陽”到“五行”;第四階段:從“五行”的運動到“萬物化生”。綜上所述,周敦頤的宇宙發生論,可以概括為這樣一個公式: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天地萬物。

(二)動靜論

:在談到動靜問題時,《太極圖說》較好地解決了陽動與陰靜的關係。周敦頤把這種關係概括為四句話:“動極而靜,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在周敦頤看來,陽動與陰靜,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而且還相互轉化。靜止中有運動,運動中有靜止。這便是萬物生生不息、變化無窮的基本規律。1000年前的周敦頤就能如此精闢地闡釋“運動與靜止”這一哲學命題,確屬可貴。

(三)人生論

:《太極圖說》的目的在於把宇宙論和人生論結合起來。關於“人生論”,周敦頤概括為四條:人,萬物之一也(人也是生生不息的宇宙產物之一);萬物中,人最靈而善惡分(人是稟陰陽五行之靈秀而成,具有思維能力,更有萬物不備的善惡觀);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突出人的特別之處在於道德品性,並以此作為立“人極”的標誌,從而強調人當以“中正仁義”作為人生準則,以“主靜無慾”的方法進行修養);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其至矣!《太極圖說》的最後,周敦頤強調唯有對大“道”有真切體認的人才享有最寶貴的財富。這是一種因自我生命之原發舒展獲得的充實和快樂,是對生命本質的徹悟。

周敦頤不但廉潔為官,而且廉潔治家。他曾自詩云:“芋蔬可卒歲,絹布是衣食,飽暖大富貴,康寧無價金。”他崇信好義,“以名節自砥礪”,平生不慕錢財,愛談至理,他認為“君子以道充為貴,身安為富”。他儘管自身並不富裕,但還把自己的積蓄絕大部分用來幫助故里宗親。

他經常告誡家人:錢財身外物,夠用即可;房舍遮風雨,夠住就行。正是周敦頤的清廉治家,從嚴教子,他教育的兩個兒子都高中進士,長子官至司封郎中,次子為徵猷閣待制。

根據周敦頤治家思想總結出的《周氏家訓》基本內容皆為弘揚清、正、和之精神,其中的“規行矩步”“立身厚道”“尊老愛幼”以及“出仕為宦,官清吏瘦;攝職從政,報國為民”等,皆體現了“愛蓮”文化的精髓並教化了歷代後人,使後人中為民者“積德、行善、慈愛”;為官者“興農事、重教化、救良民”。

總之,在學問上,他是宋代理學的開山人;在文章上,他寫出了《通書》《太極圖說》等驚世之作;在教育上,他是理學奠基者“二程”的導師;在能力上,他初出茅廬,就令“老吏弗能如”;在品格上,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崇拙而恥巧;在仕途上,他“盡心職事,洗冤澤物為己任”;在清廉上,他“服御一敝篋”,官清贏得夢魂安;在治家上,他清正淡泊……

他,就是周敦頤!人格的楷模,廉吏的榜樣。

周敦頤:宋明理學理論體系的奠基人

朱熹認為周敦頤的“太極”說是“推一理二氣五行之分合,以紀綱道體之精微。”(《通書》)這一評價雖有以朱解周、求之過深之處,但多少概括了周敦頤哲學思想的某些特徵。以後道學家爭論的理氣關係、動靜關係和理欲關係等問題,都可以在周敦頤的哲學思想中找到“具體而微”端倪。在宋以後的哲學發展中,周敦頤的“發端”作用是不應忽視的。

胡宏《通書略序》:“今周子啟程氏兄弟以不傳之妙,一回萬古之光明,如日麗天,將為百世之利澤,如水行地。其功蓋在孔孟之間矣。”

黃宗羲《宋儒學案》:“孔子而後,漢儒止有傳經之學,性道微言之絕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論闡發心性義理之精微,端數元公之破暗也”。

宋微宗政和六年(1116)封宣奉大夫、嘉定十三年(1220)諡元,故稱元公(學生二程同時諡純諡正)。南宋理宗淳佑元年(1241)封汝南伯,元朝仁宗延祐六年(1319)封道國公,歷朝入祀孔廟。明代宗景泰七年(1456)封其後裔十二代孫周冕世襲五經博士,延至清末四百餘年共封十三位五經博士,這是自漢武帝尊儒設五經博士之稱以來,獲五經博士最多時間最長的家族。

周敦頤:宋明理學理論體系的奠基人

儒家宋明理學之前,儒家學說不講理論體系,也沒有理論體系。宋明理學卻是建立在一個理論體系的基礎之上。其核心概念就理,理本於天,天理賦予到人心中,就是性。天理本身是善的,人性本身也是善的。人應該按天理去做事,因為人性中含有天理,所以按自己的本性去做事,也就是順應天理去做事。這就是所謂的“性即理”。和天理、本性向對的就是人慾、私慾。人與物相感會產生物慾、私慾、人慾,這會讓人偏離天理和本性。所以,應該剋制私慾,迴歸本性和天理,這就是“存天理,滅人慾”。

以上是宋明理學的基本理論框架,這個框架的奠基者就是周敦頤。

周敦頤是透過重新解釋《易經》而得到這些思想的,其最著名的就是《太極圖說》,用陰陽五行直說去重新解讀《易經》,從而為整個宇宙建立了一個理論框架。所以,朱熹非常看重《太極圖說》親自為其做了一篇和很長的註解。

宋明理學的主要目標是排斥佛老,即破除佛教和道教的影響。佛教、道教的共同特徵是,他們都有一個形而上的理論體系。所以,宋明理學就需要一個理論體系來對抗和替代佛道的。儒家最古老、最核心的經典是《易經》,周敦頤(1017-1073年),以及張載(1020年—1077年)、程頤(1033年——1107年)、程顥(1032年—1085年)、邵勇(1011年—1077年)等人發現,《易經》中存在構架一個形而上理論體系的基礎。這五個人被稱為”北宋五子”,他們是宋明理學理論體系的創始人。

“北宋五子”生活在同一時代,而且他們之間存在密切的交往和聯絡。二程和周敦頤、張載甚至是親戚和至交。而周敦頤又比較年長,是二程的長輩。這些因素都周敦頤獲取如此之高地位的原因。談“北宋五子”時,一般都會把周敦頤排在第一位,可說是北宋五子之首。

這樣,周敦頤的《太極圖說》在宋明理學中就具備基石地位。然而,戲劇的是,到了清朝,著名的考據家胡渭卻用詳實的證據證明,“太極圖”是偽造的,並非出自伏羲之手,而是出於北宋的江湖道士之手。這對當時的學界是一個巨大的震動。胡渭的書叫《易圖明辨》。

周敦頤:宋明理學理論體系的奠基人

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甚愛 一作:盛愛)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周敦頤:宋明理學理論體系的奠基人

白話譯文

水上,陸地上的各種花草樹木,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朝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唐朝以來世間的人們非常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淤泥中長出來,卻不沾染汙穢,在清水裡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長枝節,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淨地立在那裡,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於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和我一樣的還有誰?對於牡丹的喜愛,當然有很多人了。

周敦頤:宋明理學理論體系的奠基人

寫作背景

據清鄧顯鶴《周子全書》《年譜》記載:“八年癸卯。先生四十七,正月七日,行縣至於都,邀餘杭錢建侯(拓)、四明沈希顏遊巖題石,並有詩刻石。五月,作《愛蓮說》,沈希顏書,五摶篆額。錢拓上石,即十五日事也。”先生四十七,即嘉祐八年(1063)。

《贛州府志》記有愛蓮書院,雲:“愛蓮書院在城北,其地原為督學試院,有周茂叔蓮池遺蹟。”又有愛蓮亭條目:“濂溪書院舊在東北玉虛觀左······”這些記載充分證明,北宋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64)周敦頤任虔州通判時,已建蓮池,並於嘉祐八年五月在此地已揮筆題寫《愛蓮說》。

周敦頤:宋明理學理論體系的奠基人

周敦頤《太極圖說》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唯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無慾故靜),立人極焉。

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兇。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周敦頤:宋明理學理論體系的奠基人

《太極圖說》是中國宋代周敦頤為其《太極圖》寫的一篇說明 。全文249字。該文認為,“太極”是宇宙的本原,人和萬物都是由於陰陽二氣和水火木金土五行相互作用構成的。五行統一於陰陽,陰陽統一於太極。文中突出人的價值和作用,該文主張:“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在人群中,又特別突出聖人的價值和作用,認為“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該文對後世影響很大,版本很多,朱熹《近思錄》、黃宗羲等所編《宋元學案》等盡皆收入。

題浩然閣

[宋] 周敦頤

劉侯戴武弁,政則心吾儒。

士茂先興學,子賢勤讀書。

猷為莫不善,才力蓋有餘。

西北方求帥,浩然寧久居。

讀易象

[宋] 周敦頤

書房兀坐萬機休,日暖風和草色幽。

誰道二千年遠事,而今只在眼前頭。

題惠州羅浮山

[宋] 周敦頤

紅塵白日無間人,況有魚緋擊此身。

關上羅浮間送目,浩然心意復吾真。

遊山上一道觀三佛寺

[宋] 周敦頤

琳宮金剎接林巒,一徑潛通竹樹寒。

是處塵埃皆可息,時清終未忍辭官。

題酆都觀·讀英真君丹訣

[宋] 周敦頤

始觀丹訣信希夷,蓋得陰陽造化機。

子自母生能致主,精神合後更知微。

題酆都觀·仙都觀

[宋] 周敦頤

山盤江上虯龍活,殿倚雲中洞府深。

欽想真風杳何在,偃松喬柏共蕭森。

夜雨書窗

[宋] 周敦頤

秋風拂盡熱,半夜雨淋漓。

繞屋是芭蕉,一枕萬響圍。

恰似釣魚船,篷底睡覺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