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5000+好友的微信王國,Ta們都是怎麼管理的?

作者:由 南都週刊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7-02

有幾千人的群怎麼互動

5000+好友的微信王國,Ta們都是怎麼管理的?

在微信這顆社交星球上,有人秉承“小而美”宗旨,始終將好友控制在可接受的數量水平;也有人開疆拓土,積累了成千上萬的好友,建立起了自己的“線上社交王國”。

文 | 賴聰 阿樹 編輯 | 胡雯雯

“我從沒想過,有一天我的微信好友會達到5000+人。”晚上九點鐘,和我相隔2310公里的大穆給我發了條微信。大穆是西北某985高校的副教授,今年54歲,是最早使用微信的一批人。

在2019年微信公開課上,微信創始人張小龍介紹,截至2018年9月,微信月活躍賬戶已達10。08億。而到了2019年5月,馬化騰在騰訊財報中表示,微信月活躍使用者已經突破了11億。而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中國人口現在還不到14億。

在微信這顆社交星球上,有人秉承“小而美”宗旨,積極踐行“線上斷舍離”社交守則,始終將自己的微信好友控制在可想象可接受的數量水平;也有人開疆拓土,自覺或不自覺地積累了成千上萬的好友,初步完成了“原始積累”,建立起了自己的“線上社交王國”。

作為一名微齡3年,好友三位數,常年潛水、偶發動態的level 1微信使用者,我一直在疑惑,微信好友5000人的“線上社交王國”該咋管理?

村隊青年進省城

“無論你想做任何事情,拓展足夠多的強關係和弱關係,足夠多的好友,絕對會為你所做的事情增光添彩。無論是進行專業的社會化媒體運營,還是集贊換免費火鍋換洗衣粉,無論你需要找到多元化資訊還是單純做微商,因此,請不要單純將其作為作業,進省城是為了增加你個人的社交資本。”

這是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社會與新媒體專業的課程作業要求。這是一項理論與實踐高度結合的作業,需要學生透過策劃人設、豐富社交賬號內容、微博與微信等平臺導流的方式增加微信新使用者。這項作業被稱作“村隊青年進省城計劃”,加到1001個好友為及格,“到了地市”,超過1667個則為滿分,“到了京城”。

以此標準來看,廣州的武楷斯早已進京多年、走向國際了。這位95後舊物館館主擁有6個微訊號,其中4個是他的私人號。

“收破爛的95後”、“985法學畢業生”……武楷斯身上有很多標籤,也因為這些標籤,武楷斯紅了,微信好友數目不斷增加,但大多是別人加他。“我永遠是被動社交,不是主動社交。”

大學期間,他就迎來了他的第一個5000,往後的兩三年裡,武楷斯好友數量開掛了似的增加了一萬五。如今,他四個私人號共有接近兩萬的好友。

根據微信團隊的官方說法,一個微訊號的好友上限為5000人。微信剛推出之時,對於多數人來說,擁有5000好友,就像月入5萬一樣艱難。2012年8月,齊魯晚報甚至發過一條“本報微信好友已達5000人”的新聞稿來慶祝。

如今,當“加微信”成為各種活動必備環節之後,越來越多的人主動或被動地突破了這一社交結界。翻開你的通訊錄,相信不少人在暱稱後會備註“通訊錄已滿“、”另加小號“等。5000好友,成了家常便飯。

5000個好友是什麼概念?武楷斯為我演繹了一下:一臺5。99寸螢幕的手機,在標準字號下滿屏可以顯示10來位聯絡人。5000個好友的列表,相當於500個手機屏從上到下排列的長度。

從佛繫到過載

好友數量多,必然意味著過載的社交負擔。微信創始人張小龍自己就說過:“不要加重使用者負擔,現實裡的人處理不了那麼複雜的關係,還是簡單社交才輕鬆。”

對於兩萬好友的武楷斯,微信社交確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兒。最初,他奉行的是“佛系管理”:有人加好友就加,說不定是潛在客戶;不刻意維持,你在通訊錄裡待著就行;你沒刪我我絕不刪你;朋友圈偶爾翻翻,別人過得好不好和我沒太大關係。

他覺得自己到現在都管理不好微信好友。微信的操作,也成了一件極其複雜的事兒:他常年兩臺手機雙開微信,四個賬號同時登入,每個微信每天更新五六次,大多和舊物有關。

每次發朋友圈,在挑圖、修圖、寫文案之後,他得先在賬號“A上門收廢品·小武”傳送出去,然後登入同一個手機的“AA上門收廢品·小武”,接著將照片傳送給“AAA上門收廢品·小武”和“AAAA上門收廢品·小武”。然後,他得換一臺手機、儲存圖片、再次挑圖、編輯文案,發朋友圈。

“其實我到現在都維持不好朋友圈,不過我只要維持好她就行了!”他痞痞一笑,指了指坐在一旁的女朋友。他把另外三個自己和女朋友拉了一個五人群,不管哪個號線上,都可以聯絡上。有一段時間,女朋友成了他的助手,專門幫他管理微訊號。

根據“鄧巴數字理論”,每一類靈長類動物都幾乎有固定的社會群體規模,人只能應付數量有限的關係和勾心鬥角。這是由人腦新皮層大小決定的,根據計算,人能維持好友的上限是150。

在現實世界,150人的群體規模可能確實足夠,然而微信關係鏈的形成機制特殊,諸如群、微信公眾號及拓寬人脈建立聯絡的願望等,使得大部分人微信好友數量遠大於150,而5000只不過是上限的一個數字表現而已。

微信,提出了現代社交管理的新學問。

5000+好友的微信王國,Ta們都是怎麼管理的?

5000好友管理學

大穆的好友數量登頂後,先後清理了幾次,非常剋制地控制在5000左右。

儘管如此,大穆並不打算啟用第二個微訊號。比起單純的增加好友數量,他更願意想想如何把目前的朋友圈開發和維持好。“這個問題沒有解決好,不會考慮第二個。”

下一步,大穆打算重啟幾年前申請到的美食公眾號,好好開發和維持現有朋友。“美食美語是宗旨,要吃好飯,說好話。”

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必須保證好友的質量,必須保證沒有拉黑或者其他垃圾賬號佔用通訊錄的名額,大穆在好友管理上,相對要精準很多。

加好友時,他會根據行業、職業做好初步分類。家裡人會加一個“阿”,“阿家,我家的意思”。大穆1982年大學入學,因此大學同學會加一個“82”,而初中同學一般會加一個“鄉”,表示老鄉、老友。

“阿家老大,82大羅,就是這個樣子喲!”

命名規則是一門富含智慧的學問。比如劉寧。她學習過很長一段時間的google C++,程式語言學習沒有進行下去,但她卻摸索出了一套微信好友管理的學問。

她編了一套命名規範,分別用在文件管理、聯絡人分類以及標籤管理上。按照重要性的不同,分出了A,F,J,O,R,W,X,#這樣幾列。其中,A列為現同事、近期需要頻繁聯絡的朋友、男友的媽……,F代表家庭,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擴散開去,有各種親戚。而代購、中介、快遞等,又單獨在一列。

這套規則要求格式必須統一, 她使用的是“英文字母+點+空格”,“一定要加空格,因為不加空格和加了空格的命名完全就是兩個世界,排序完全不一樣。”

至於為什麼不用ABCD,她的解釋是,沒有特殊記憶點,極其容易搞混。

有了這種條理化的整理方式後,她的微信變得完全不一樣了。“微信對我而言就是‘溝通+搜尋’,用好這兩個功能即可,不要給予太大希望,只會浪費時間。”

每天整理微信,也是在檢查自己是否有遺漏什麼資訊,一個對話方塊就相當於一個任務,任務結束做一個梳理,保留有用資訊,刪除無用資訊,避免無效社交,保證自己專注且高效。

線上斷舍離

通訊錄底端好友總數顯示為5007的時候,大穆徹底加不上人了,如果有新的好友申請,他的解決方法是節流。

刪好友不過是“線上斷舍離”的手段之一。所謂“線上斷舍離”,即不加不必要的人、刪掉可以刪掉的東西、捨棄對無效社交的迷戀,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好友多時,刪好友其實就像加好友一樣稀疏平常。

這天下課開啟微信,大穆又收到一條好友申請。他點選“同意申請”,系統提示“你的微信好友已達上限,請先刪除部分好友再新增”。他返回通訊錄,向下滑動螢幕,點進一位身份不明、沒有備註的好友朋友圈檢視動態。然後,這位無身份、無互動、無朋友圈更新的“三無人員”就被大穆刪除了。

如此操作5分鐘後,大穆的微信通訊錄空出了13個席位,準備迎接他的第4995位新友。

新的好友就像後到的租客,拿到了入住鑰匙,成功住進主人騰空的房間。你我既是房東,也是房客。我們在通訊錄裡,開闢了5000條不到一釐米寬的空框,等著別人住進來,彼此打個招呼,聊天、互動、產生線上聯絡。或者,有些租客連招呼也不打,慢慢沉寂,在未來某個時刻又被清除出主人的微信“房間”,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

相比大穆,武楷斯刪好友的過程就顯得規模宏大了。2019年春節的五天裡,他刪除了4000多個好友,平均一個號一千多人,儘管藉助了專門的刪好友程式,每個號還是花費了近十個小時。

藉助電腦程式,武楷斯檢測出了將他刪除了好友的人,檢測殭屍死粉、勾選、確定刪除,當刪除進度從99%向刪除完成推進的那一刻,4000個前好友就徹底從通訊錄消失了。這樣的刪除方式,不用給對方發驗證,也不用一個個拉群再一個個刪除,快捷、方便,優雅而不尷尬,與現代線上自由主義社交精神高度吻合。

被刪除的好友,也沒有在社交星球上孤獨流浪,只不過是雙方同時選擇將對方從自己的微信城邦除名,從此各自重新尋找新人、相識、建立聯絡,繼續生活下去。

Facebook營運長桑德伯格曾表示:“Facebook將最終取消使用者的好友上限,我們希望你能有8萬甚至10萬個好友,但這一改革仍無確切日期,好友總數仍舊會是5000。”

在中國,同樣有人提出放開5000微信好友限制,解決使用者日益增長的好友數量需求與好友上限之間的矛盾。而開閘之後,更加過載的社交,又如何應對呢?這是個難題。

我們都像微信啟動頁上那個孤獨的小孩,有的人在不斷提高通訊錄最底端那個聯絡人數值,而有些人的好友終其一生不會達到5000。無論好友上限是多少,我們都在微信星球上不斷靠近、接觸、互動,或者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