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南懷瑾老師:勞心勞力者的醒與夢

作者:由 傳承網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7-22

苦矣什麼意思

南懷瑾老師:勞心勞力者的醒與夢

勞心勞力者的醒與夢

本文摘錄自 《列子臆說》

【周之尹氏大治產,其下趣役者,侵晨昏而弗息。有老役夫,筋力竭矣,而使之彌勤。晝則呻呼而即事,夜則昏憊而熟寐。精神荒散,昔昔夢為國君。居人民之上,總一國之事。遊燕宮觀,恣意所欲,其樂無比。覺則復役。人有慰喻其懃者,役夫曰:“人生百年,晝夜各分,吾晝為僕虜,苦則苦矣;夜為人君,其樂無比。何所怨哉?”】

周王城有一個姓尹的、產業很大的人家,“其下趣役者,侵晨昏而弗息”,他下面做勞力的人,早晚勞動,晝夜不休息。幾十年前大家研究《列子》就提到,這是西方人,尤其美國人,他們那裡有真正的奴隸。“有老役夫,筋力竭矣,而使之彌勤”,有些奴隸年老,老得衰弱不堪了,人老筋骨都硬了,力量快要用光了,但是仍不給他們休息,還要他們做工。因此那些老的奴隸真可憐,過去白種人奴役黑種人也是這樣。“晝則呻呼而即事”,這些老奴隸白天“嗨喲嗨喲”地叫,一邊做事一邊叫苦,“夜則昏憊而熟寐”,夜裡躺下去不到一秒鐘就睡著了。睡得很熟,打起鼾來,比豬叫的聲音還大,所以“精神荒散”。這一句話特別注意。

道家說夜裡做夢,是因為魂魄不能相依了。很明顯的,白天就叫精神,夜裡睡著就是魂魄。譬如我們思想這一部分就是魂;生理身體部分剩餘下來的力量,叫做魄。“魄”字旁邊這個“白”字,代表已經返本還源了,一切都沒有了。所以“魂魄”這兩個字都從“鬼”部,這個鬼也是電能,看不見的,但是兩個字邊不同。白天我們這個魂魄就是精神,人的精神強烈,有思想,有體能;夜裡睡著了做夢,是魂魄不相交。魂魄相交就得道了,就是精神歸一。佛學講精神歸一就叫得定,叫做入定;道家就叫做凝神,神跟氣一凝結就入定。所以不能入定是因為氣跟神不能凝結攏來、魂魄兩個不能相交的原故。

“昔昔夢為國君”,我們想不想做這樣的人?其實我們大家都是這樣的人,很有意思。剛才提到“精神荒散”,體能的疲勞過度了,魂魄不能相交,所以夜裡做夢。“昔昔”就是昨天的昨天,過去的過去,也就是常常。他夜裡常常做夢,夢到當皇帝,坐在那裡一呼百諾,威風凜凜。“居人民之上,總一國之事”,這個人大概勞苦慣了,白天做勞役,做夢當皇帝也是做全國人的奴役,一天到晚辦公,公文不曉得多少。“遊燕宮觀”,不過休息的時候也很舒服,在皇宮裡頭玩樂。“恣意所欲,其樂無比”,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什麼都做得到,生活很快樂。“覺則復役”,醒來以後,還要去做苦工,老了又做不動,鞭子在後面打,還是“嗨喲嗨喲”地叫。其實我們每人都是這樣,不過我們的皇帝是自己的孩子,兒女就是皇帝,白天鞭打你,你要把飯做好,孩子一哭,你心就慌了,手燙到了也要炒菜,這也是一種捱打。

“人有慰喻其懃者”,有人安慰他,說你偷懶一點嘛,不要那麼辛苦。“役夫曰:人生百年,晝夜各分”,可是這個老頭子說你不懂我,他說人生有一百年,白天夜裡各一半。“吾晝為僕虜,苦則苦矣,夜為人君,其樂無比”,他說我白天是給人家當奴隸,當然很痛苦,夜裡這一半我當皇帝啊,快樂無比。“何所怨哉”,所以我對白天的痛苦沒有什麼埋怨,權利跟義務相等,夜裡享受,白天就要還回去,因果報應;白天受了罪,但是我夜裡去當皇帝嘛,這也很舒服啊!

【尹氏心營世事,慮鍾家業,心形俱疲,夜亦昏憊而寐,昔昔夢為人僕,趨走作役,無不為也;數罵杖撻,無不至也。眠中啽囈呻呼,徹旦息焉。尹氏病之,以訪其友。友曰:“若位足榮身,資財有餘,勝人遠矣。夜夢為僕,苦逸之復,數之常也。若欲覺夢兼之豈可得邪?”尹氏聞其友言,寬其役夫之程,減己思慮之事,疾並少閒。】

“尹氏心營世事”,這個姓尹的老闆,每天忙忙碌碌做生意,想發財,想事業,想得多了,營是形容忙忙碌碌地奔走。“慮鍾家業”,慮就是思慮,怎麼樣發展家庭事業,理念如何,前途如何。就像修道的人,想怎麼樣得定,怎麼成佛,成不了也很苦啦,都是心裡頭在打主意。所以“心形俱疲,夜亦昏憊而寐”,心理同形體,身心越來越疲勞。夜裡躺在床上,昏昏的就睡了。“昔昔夢為人僕”,常常做夢,夢中是做人家的奴隸。依照夢的道理解釋,因為心頭壓力太大了,就會夢到做人家的奴隸,這是正常的。相反的就會當皇帝,因為心中壓迫得太苦,下意識發奮要出人頭地,只有夢中出人頭地。這是研究生理學的說法,物極必反。“趨走作役,無不為也”,所以他夢裡要給人家跑腿,被趕著走,什麼事情都要做,“數罵杖撻,無不至也”,而且做不好還要挨主人的打罵。“眠中啽囈呻呼,徹旦息焉”,睡著了都在講夢話,又一夜呻吟不停,天亮醒了才停止。

“尹氏病之”,尹氏有病了,夜裡很痛苦,夢話講到天亮。說夢話就是病,為什麼講“病之”呢?心裡討厭這個病態,“以訪其友”,就去拜訪一個朋友請教。“友曰:若位足榮身,資財有餘,勝人遠矣”,這個朋友說,你的地位在社會上很高,夠光榮了,錢又那麼多,比一般人好多了。“夜夢為僕,苦逸之復”,痛苦與安逸幸福,一正一反,這就是迴圈往復的道理,是果報自然的現象。“數之常也”,這個數在《易經》的哲學,就代表萬事有一定的規律,規律之中自然有其數字,物極必反。“若欲覺夢兼之,豈可得邪”,你想白天幸福,夜裡做夢也幸福;白天當皇帝,夢中去當上帝,那太難了,是不可能的。

“尹氏聞其友言,寬其役夫之程,減己思慮之事”,尹氏聽了朋友的勸告,就改變了作風,對用人比較寬厚了,工作大概減輕了些,自己的思慮就少了。因此他說夢話痛苦的這個病,“疾並少閒”,這裡閒字跟間通用,就稍稍好些了,並不是完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