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這麼誇女人,何愁得不到芳心

作者:由 閒書過眼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8-03

遠而望之,皎若太陽什麼意思

這麼誇女人,何愁得不到芳心

談到誇女人,曹子建的《洛神賦》和陶淵明的《閒情賦》都是極品。《洛神賦》裡一段形容洛神之姿的文句,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穠纖得中,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不御。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瓌姿豔逸,儀靜體閒。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于山隅。”

我實在無法用白話文重現這段字句的灼灼光芒,只能整段摘抄於此,希望讀者不會覺得太煩。若有什麼女人,聽到一個男人如此描繪自己,哪怕喜極而泣也毫不足怪,更不必說神魂顛倒了。

這麼誇女人,何愁得不到芳心

曹植素有才子之望,雖然傳言中曹植和自己嫂嫂甄宓的戀情,不過子虛烏有,但也無損於其多情之名遠播。誇誇女人,那是才子應有之義,但陶淵明也來誇女人,就讓人有點不太習慣了。

陶公予後人的印象是文采之風流,隱逸之風流,倒未曾聽聞還有什麼男女風流之事。但《閒情賦》內對美人傾訴心跡,說自己願在衣而為領,在裳而為帶,在發而為澤,在眉而為黛,甚至為席為履,做白晝之影深夜之燭,做扇做琴,一副要和美人廝磨一生,情懷繾綣之態,與印象中“採菊東籬下”“帶月荷鋤歸”“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的人設全然不同。

這麼誇女人,何愁得不到芳心

有維護先賢的人說陶先生這樣寫,是以美人喻君王,別有懷抱。這麼說也有道理,屈原之香草美人,靈脩之浩蕩,明眼人各個看得出來,是在向楚懷王撒嬌。但陶淵明在向誰撒嬌呢?

陶公筆下的女人,有瓌逸之令姿,傾城之豔色,堪比鳴玉幽蘭,讀到的人是不是會想到了曹子建筆下的洛神?二人的筆觸確有幾分神似。但我怎麼也想不出,陶靖節動用如此豔詞麗句,比擬的是哪位皇帝。

這麼誇女人,何愁得不到芳心

陶淵明仕宦之時是東晉後期,一般人認為,寫作《閒情賦》時陶淵明年紀還不大,我推測一下,大概是孝武帝在位期間,最晚也就在安帝時期。東晉一代,大多數時間是權臣秉政,皇帝一直擔任泥菩薩的角色,孝武帝和安帝都算不上明君雄主,配不起《閒情賦》內的美人高標。

陶淵明做的也不過是祭酒、主簿、參軍這類官,最有名的一段不為五斗米折腰而辭官的故事,發生在任職彭澤令時,仍舊是一個芝麻官。不像屈原,做到三閭大夫,參與楚國政事的最高決策,陶先生則根本無緣見皇帝,就算撒嬌,也無法上達天聽。

這麼誇女人,何愁得不到芳心

陶先生的上司有桓玄、劉裕,二人皆稱一代梟雄,都做過帝王,劉裕建立的宋更是南朝的開端,但他們都有篡位謀逆之行,怎麼說也與儒家道德標準不合。何況,陶先生既然捨得對二人如此讚美,又何來辭官之事。

若說此文以美人託寄自家高潔的情懷,倒還說得通,畢竟陶公早年也曾志在四海,思高飛遠翥。但依此說來,曹子建的《洛神賦。》是不是也可以說成是壯志難酬的影射呢?曹植在世子之爭中敗北,哥哥曹丕死後,又被侄兒曹叡壓制,一生抱負,不得施展,鬱鬱而終,洛神為什麼就不能是子建一生壯志的凝結?

這麼誇女人,何愁得不到芳心

但是,讀者何妨就把《洛神賦》和《閒情賦》看做對心中完美女人的讚美呢?莫非因為涉及男女之情,就顯得格調低下?為什麼不能去誠心正意地崇拜一個女人,而一定要用美人來影射心跡?

一個美麗的女人,一樣可以成為塵世間一份高潔的理想。如果只是讚頌美和愛,《洛神賦》和《閒情賦》也有無上價值,披露的是真性情。誇一個女人,不必非要扯到忠君愛國,何必猶抱琵琶半遮面。

最後還得說一句,誇女人能誇到如此藝術,何愁芳心不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