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數十位文弱大臣在朝堂上群毆幾個宦黨,活活打死三人,什麼情況?

作者:由 劍宗臣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8-10

烈火焚燒怎麼讀

公元1449年,北京皇宮,皇帝代理人朱祁鈺坐在大殿上方,目瞪口呆地看著眼前瘋狂的一幕:數十位朝廷大臣不顧斯文形象,在朝堂上開始群毆大太監王振的親信官員,大臣們當著朱祁鈺的面,活活用拳腳打死了三人。眼看局面就要失控了,這時,一直在角落裡的兵部侍郎站了出來。

數十位文弱大臣在朝堂上群毆幾個宦黨,活活打死三人,什麼情況?

(大殿群毆)

可能大家心裡都有一個疑問,在王朝最神聖的地方,為什麼會發生如此荒唐的事情?那就要從一個叫王振的太監說起了。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太監”的名聲一直都不怎麼好。但是能配得上“臭名昭著、人神共憤”評語的太監並不多,王振就是其中一個。

這個王振是怎麼爭取到如此評價,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他親自帶領大明朝年輕的皇帝朱祁鎮,和20萬精銳士兵,在土木堡,用自己的無知和愚蠢,造成了史上恥辱的“土木堡之變”。大明皇帝朱祁鎮被俘,20萬將士全軍覆沒。

所以,就發生了文章開頭那一幕。太監王振專權多年,殘害了不少忠良,此次又一手造成皇帝被俘,20萬將士全軍覆沒,瓦剌大軍直指都城。王振雖已被憤怒的將士在土木堡之役中當場殺死,但還是無法平息舉國上下的怒火。

數十位文弱大臣在朝堂上群毆幾個宦黨,活活打死三人,什麼情況?

(王振 畫像)

皇帝被俘,精銳盡喪。首都北京城內人心惶惶,皇帝代理人朱祁鈺也是六神無主。危急關頭,兵部侍郎挺身而出,他叫于謙,浙江杭州人。

于謙官職雖不高,但在朝中的聲望還不錯。他曾經因不給王振送禮而被關進牢裡,王振本想屈打成招廢了這個不識相的小官員,沒想到碰到了硬骨頭。于謙在牢裡把王振罵得狗血淋頭。

後來民間有人向朝廷請命,朝中大臣也為于謙鳴不平,皇帝干涉後,王振才不得不放了于謙。有人建議于謙還是送點禮與王振緩和一下關係,于謙拒絕了,還創作了一首名為“入京”的詩。

《入京》—于謙

絹帕蘑菇及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數十位文弱大臣在朝堂上群毆幾個宦黨,活活打死三人,什麼情況?

(于謙 畫像)

國家議事大殿上發生了嚴重的打架鬥毆事件,參與人員還是各部門的大佬。于謙對朱祁鈺說,你必須做出正確的決定,不然隊伍就散了,人心就散了,不等瓦刺軍打過來,大明朝就完了。

皇帝代理人朱祁鈺是皇帝朱祁鎮的親弟弟,他對皇位真的是沒有一絲想法。哪怕是現在,皇帝朱祁鎮被敵軍俘虜,朱祁鈺的想法也是希望朱祁鎮能快點回來繼續當皇帝,他不願意每天都聽這些大臣們的嘮叨。

現在這個情形可不是嘮叨了,直接幹起來了,還出了人命。于謙所說的並不是危言聳聽,真的是內憂外患啊,作為朱家子孫,不能逃避。

按照于謙的建議,朱祁鈺下旨徹查王振黨羽,並赦免了在大殿參與毆打他人的所有大臣的罪責,首先穩定了王朝的管理隊伍。

數十位文弱大臣在朝堂上群毆幾個宦黨,活活打死三人,什麼情況?

(王振 影視形象)

稍微踏實的大臣們開始正常工作,在於謙的主持下,他們協商後上奏的第一件事,就是請朱祁鈺正式登基稱帝。不能讓大明朝因為-人被俘而受到要挾,哪怕這人是皇帝。正所謂社稷為重,君為輕。

在於謙等人的強力要求下,朱祁鈺才不情不願地正式做了皇帝,是為明代宗。但朱祁鈺不曾想權力會上癮,皇帝這個職業,他越幹越喜歡,這是後話。

現在,擺在明代宗面前的是一個爛攤子。都城的軍事力量基本上為零,而瓦剌軍已經對北京城虎視眈眈。朝中很多大臣建議南遷,準備效仿宋朝,去南方偏安一隅,也來一個“南明”。

于謙又挺身而出,力主留守。他義正言辭地說道:“南宋的結局是什麼,你們難道不知道麼?”(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閱小編之前關於南宋“崖山之役”的作品)于謙繼續說道:“我願意承擔保衛北京城的任務,絕不讓敵人踏入都城半步”。

數十位文弱大臣在朝堂上群毆幾個宦黨,活活打死三人,什麼情況?

(明英宗朱祁鎮 影視形象)

就這樣,于謙擔任兵部尚書,開始指揮“北京保衛戰”。當時北京城的精銳已被朱祁鎮、王振帶到土木堡葬送,京城軍力空虛。

于謙首先下令邊關守軍死守,任何情況下都不能開啟關口,哪怕是朱祁鎮親自來敲門。果不其然,後來瓦剌軍多次利用大明前皇帝朱祁鎮帶路敲門,大明守軍都沒有開門,這為都城的佈防爭取到了時間。

在此期間,于謙積極調遣全國預備力量進京,短時間內集結了二十多萬士兵,日夜操列,精心佈防。等待著決定大明朝命運的這場大戰的到來。

公元1449年10月11日,瓦剌大軍終於來到了北京城下,北京保衛戰拉開帷幕。于謙雖為文官,但也飽讀兵書,在他的正確指揮下,萬眾一心的大明軍民,抵擋住了外族的入侵,守住了大明王朝的國門。

數十位文弱大臣在朝堂上群毆幾個宦黨,活活打死三人,什麼情況?

(北京保衛戰)

北京保衛戰的勝利,挽救了大明江山,于謙立下了曠世奇功,但是他並沒有因此得意忘形、仍然是那個敢於直言、清正廉潔、文稻武略的兵部尚書,皇帝的封賞通通推掉,只領受了一個“少保”虛銜。但舉國上下,都把他奉為民族英雄。

瓦剌軍在北京城外留下一萬多具屍體後,狼狽不堪地撤回草原。之後便向大明議和,還送回了大明前皇帝朱祁鎮。現任皇帝朱祁鈺心裡很不高興,他覺得自己當皇帝挺好的。

朱祁鈺不可能再把皇位還給他哥朱祁鎮,沒有要他的命還算是講了兄弟之情。朱祁鎮被朱祁鈺尊為太上皇,軟禁在南宮。世事難料啊,這位太上皇還有翻身之時。

公元1457年,明代宗朱祁鈺病重,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貞幾名大臣為了永保高位,密謀迎接被軟禁在南宮的朱祁鎮重登帝位。這樣一來,咱們的民族英雄危矣!

朱祁鎮重新當上皇帝后,第一件事就是

下詔為他的老師,太監王振正名,第二件事是

把于謙抓進大牢裡。他雖是皇帝,為了名聲也不敢亂殺國家英雄,和幾個奸臣-起,弄出一個“欲意”謀反的罪名強加給於謙。

數十位文弱大臣在朝堂上群毆幾個宦黨,活活打死三人,什麼情況?

(明代宗朱祁鈺 畫像)

公元1457年2月16日,北京西四刑場,天灰濛濛的。大明皇帝親自下旨,斬殺了王朝的守護者,民族的英雄于謙。很諷刺,于謙一介文官,為了大明王朝他義不容辭上戰場,守護住了這個國家,到頭來,他卻死在這個國家的鐮刀之下。

縱觀大明二百多年的歷史,開國皇帝朱元璋屢興大獄,對官吏的敲打一直未停。後來的明成祖朱棣,更是誅了讀書人方孝孺的十族。所以明朝很少出現比較有擔當、有作為的風骨名臣,而於謙就是,大明親手剃掉了這塊風骨。

當於謙站在刑場上時,小編相信,他是心安的。他可以理直氣壯地告訴世人:于謙,無愧於國家,無愧於人民。他的一生,正如他十七歲時寫下的那首詩。

石灰吟/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數十位文弱大臣在朝堂上群毆幾個宦黨,活活打死三人,什麼情況?

(于謙 影視形象)

于謙死後,負責抄家的官員,沒有在“於少保”的家裡找到一點多餘的錢財。正如作家“當年明月”所說:“他的偉大不需要任何人去肯定,也不需要任何證明,因為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那首詩一樣,坦坦蕩蕩,堪與日月同輝”。

參考文獻:《明史》、《明朝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