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大國者若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

作者:由 道學書院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8-11

天下之牝怎麼讀

大國者下流,

(表面意思是:大國是江河之下流,若大海。哲學含義是:人的"道、德、【非德】、思維"若大海,大海里滿滿的民是德,可有可無的民是"非德"。道是"大國"的王,若海之魂,思維是"大國"的官長,管理國民"德和非德"。"下流"是大海,大海清澈,區域性渾濁,若人。心情好與心情不好混雜在一起,德與"非德"混合在一起,若大海)

天下之牝,

(若是天下之牝,喻指包容)

天下之交也。

(是天下善與惡、德與"非德",心情好與不好,心境美與差,包容公義的思維與"非包容公義的思維"的交匯之處。人常常如此。人若"大國",有兩個"小國"居住在一起,互相交織,互相往來,一個是"道、德、思維",一個是"非德、思維"。普通人盡如此)

大國者若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

牝常以靜勝牡,

(牝常常用"有無"戰勝牡。牝若大海,江河進入大海,大海以自己的"靜"戰勝江河圍護海的稱號,消化江河,依然是海。"靜"即"有無",若大海之環流。"牡"若指入海之江河。"大國"若牝,以"有無"勝牡,"牡"即小國"非德、思維"。人若想在美好的心境裡,過高品質的生活,就可以"有無",戰勝不快樂和憂鬱)

以靜為下。

(以"有無"為基礎,為磐石,為壓艙石。"下"就是"靜","靜"就是"有無"。"有無"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和基礎)

大國者若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

所以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勝小國,

(所以人用"有無"對待自己的"憤恨、怨氣、消極、低沉"則戰勝"憤恨、怨氣、消極、低沉"。人就好比一個"大國",由兩個"小國"組成,"大國"中的小國"非德、思維"時有時無,小國"道、德、思維"是道與思維的作品,常有,只是德有時如太陽被烏雲遮蓋,人表現出德以"有無"取勝"非德"。人的思維是德和"非德"兩個狀態的橋樑和紐帶,只要人願意接受道,願意"有無",人就可以戰勝"非德、思維"這個小國,保持在"道、德、思維"這個小國裡。人皆是"大國"狀態,唯聖人例外只在德,"非德"可以有但始終無。普通人的兩個"小國"常常每天爭戰,有時候消極情緒勝利,表現突出,但是很多人還是喜歡以積極情緒。"大國、小國、小國"是同一個思維,思維是它們的橋樑,也是兩個"小國"的總管"。"大國"的思維透過"有無"令"小國"轉變,不是強迫,是順利過渡)

大國者若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

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勝大國。

(人處在小國"非德、思維"時的思維用"有無"去對待大國"道、德、【非德】、思維"則大國發生改變,隱沒"非德",變為"道、德、思維"。"大國"是一種狀態,是"非德"時隱時現的狀態,即用【非德】表示。德在任何時候都是不滅的,只是厚薄多少有別。道作用於人,許多的"有無"直接簡單容易地實現,有的"有無"需要思維配合,常受思維的阻礙,所以普通人的狀態是不完全快樂的,是亞快樂,所以要想從不利的狀態轉變成有利的狀態,從差的心境轉變成美好的心境,要取勝"大國"隱沒"非德",要"大國"變為小國"道、德、思維",就要用"有無"。"非美好的心境"顯現時,稱之為"大國",也是小國"非德、思維",之所以稱之為"大國",是因為德不滅,如太陽始終存在。"非美好的心境"時隱時現,也稱之為"大國",這是人的常態,所以人應當努力成為小國"道、德、思維"這樣一個理想狀態之"國")

大國者若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所以人的德是因為人的思維用"有無"取得,也是因為"有無"而取得。"或"是指人的屬天的本來狀態,即"道、德、思維")

大國者若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

大國不過欲兼蓄人,

("大國"的思維沒有過多欲望,只是具有德,同時蓄存"非德",有之但不用。這裡的"人"指"大國"中的民"非德"。比如人的憤怒、憂愁、憂鬱、兇殘、沉悶,有但是不用)

小國不過欲入事人。

("小國"的思維沒有過多欲望,只是進入"大國"侍候"大國"。"小國"指"非德、思維",進入"大國[道、德、【非德】、思維]"服侍,"大國"要用時則用,不用時處在隱沒狀態。比如憤怒,任何人都知道,任何人都可能憤怒,憤怒可以制止惡,惡可以制止惡,憤怒可以制止憤怒,但是聖人就是有之而不用,只用德。普通人也應該努力學習這個技巧)

大國者若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

夫兩者各得其所欲,

("大國、小國"各自得到了各自應得的願望)

故大者宜為下。

(所以"大國"宜在"有無",行"有無","有無"是基礎,是大廈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