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城市向新 生活向上

作者: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8-11

老鴉衝小區怎麼樣

本文轉自:南方日報

雙向六車道的路面鋪就瀝青,道路寬敞且平坦,有效分散交通承載力,緩解堵車情況,這是吳川市的濱江路。作為主幹道級別的道路,濱江路的改變正是近年來吳川城市擴容提質結出的碩果之一。

2021年10月,吳川市人民政府出臺《吳川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願景目標綱要》(下稱《規劃》)。《規劃》提出,要提升城鄉品質,打造魅力濱海幸福城,強化全域空間統籌,推進現代城市建設和管理,最佳化鎮域經濟發展,走有吳川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目前,吳川堅持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科學佈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有機統一經濟、社會、生態效益,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實現承東啟西的戰略支點、產業繁榮的濱海城市、優美田園生態濱江城市、幸福和諧的宜居城市空間開發格局最佳化目標。到2025年,中心城區面積達到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達到40萬人,實現城市擴容提質。

陳瑋琪 麥青

生產空間集約高效 從高速到城區更快捷了

經濟發展,交通先行。吳川市第十六屆人大五次會議上釋出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打好交通專案建設攻堅戰,努力構建外聯內暢的現代化交通體系,突出交通建設的先行地位,著力打造“大樞紐”、打通“主動脈”、暢通“微迴圈”,推動全市交通基礎設施升級換代,加快形成多式聯運、連通內外、覆蓋城鄉的現代化快速立體交通網路。目前吳川已基本形成集機場、高鐵、高速公路於一體的立體交通格局。

落地基層,切實提升民生福祉。“十三五”以來,吳川打通“斷頭路”,緩解周邊交通擁堵現象,升級改造創業路,美化城區東西出口,不斷提高路網密度,提高交通綜合承載能力。同時還對市區道路進行“白改黑”,升級改造了市區沿江路、人民路、解放路等十幾條主次幹道,增加行車舒適度。

“以前從高速口到城區,只能走鄉道,道路寬度只有五六米,距離較窄,塞車情況非常嚴重,路況也非常不好,大家回城區都是從茂名的高速口出來。如今迎賓大道建好,高速口到城區的時間大大縮短,從高速口到城區更快捷便利啦。”住在城區的市民許小姐開心地分享道。

高鐵建成後,吳川市重新規劃建設了迎賓大道,連線吳川高鐵站、湛江吳川機場、吳川城區以及高速出口,方便市民從高速口到城區,為市民打造一條通往高鐵站的美麗“綠道”。

此外,吳川市規劃道路系統為“一環+方格網”結構,但中心城區內現有路網分佈不均,街道路網密集,原有城市道路不能滿足人民出行的正常需求。“十三五”以來,吳川透過投資完善梅東片區路網設定,規劃建設梅東南路、漁港路和海濱二路,進一步提高梅東片區的路網通行能力,一定程度上增加路網承載力,改善片區交通環境。

路網建設的同時,水網整治工程也在同步進行。《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吳川要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分流改造城市管網,全力推進城區排水渠環境整治工程,完善城區防洪排澇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海綿城市”。

“我們透過增加城市內澇調蓄空間,最佳化汙水系統,運用控源截汙、清淤疏浚、生態修復、初期雨水處理等工程措施,共整治消除1處黑臭水體以及6個易澇點,改造後沒有出現積水和內澇現象。”吳川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市政管理股負責人說。

截至2021年,吳川市建成區道路長約157。76公里,道路面積約301。91萬平方米。

為確保群眾的出行安全,吳川還重建加固了城區的危橋。2019年以來,吳川逐步推進城區上隔海橋、中隔海橋、下隔海橋等拆除重建。目前,城區內的危橋已全部重建加固完成,徹底消除多年來城區危橋的安全隱患,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解決窯地、山腳片區通往市區的交通問題。

“要做到城市擴容提質,不僅建設要同步,管理也要跟上。作為一名吳川人,我深刻理解良好的環境對於生活幸福指數的重要性。”吳川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局長黃福傑提到,吳川將不斷規範佔道經營、亂擺亂賣、亂停亂放等問題。同時,針對車位不足的問題,吳川計劃對“8米小路”進行管理規劃,“能劃盡劃”地規劃城市車位,“這些道路的潛力是很大的,都規範化管理起來的話,能增加5000至6000個城市車位。”黃福傑說。

下一步,吳川將投資44781萬元,推進吳川市濱江南片區開發建設專案建設,建設濱江南路,連線濱江北路與博茂漁港,銜接梅東片區,有效改善周邊環境,促進地塊開發;同時,投資8400萬元,推進吳川市隔海片區綜合整治專案建設,解決新中醫院的排汙問題,完善華基濱江華府市政配套設施,有效改善排水設施,提升人居環境。

生活空間宜居適度 環保熱力發電廠讓垃圾“大山”變小了

雨後的空氣帶著水汽,清新溫潤。天空在經過雨水的清洗後,更顯澄淨與湛藍。沿著蜿蜒的瀝青路驅車前往,前方出現一個50多米高的簡約現代化風格的建築,這是吳川市環保熱力發電廠配套設施專案(下稱“發電廠”)。園區透過採用物理、化學及植物等多項除臭技術手段,多管齊下杜絕臭氣外洩,同時科學規劃綠化景觀,打造花園式生態園區。

“1994年的時候,吳川建了一個垃圾簡易堆放場,由於異味重,觀感不佳,給附近村民的生活帶來很大影響。後來根據社會需要及環保要求,我們對堆放場進行升級改造,變為無害化垃圾填埋場,但這樣的垃圾處理方式需要較多土地資源,而吳川是一個人多地少的城市,垃圾填埋不是長久之計,也沒有讓垃圾變廢為寶。”黃福傑表示。

據瞭解,無害化垃圾填埋場雖然已將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但是土地的降解能力有限,許多垃圾在經過長時間的堆積後,逐漸形成了一座黑乎乎的“大山”,非常影響觀感。“堆積久了之後,氣味非常難聞,還容易滋生蚊子、蒼蠅等,我們的生活受到很大困擾。”一名住在附近的村民談起曾經的垃圾填埋場,不滿之情溢於言表。

黃福傑表示,受垃圾填埋場的影響,附近村民的生活環境質量不高。為解決群眾的訴求,也為滿足國家建設發展的需要,2019年7月,發電廠正式動工,並於2021年上半年完工並投入使用。

發電廠的專案建設用地約88960平方米,總投資約5。6億元,主要負責處理吳川市區、各鄉鎮及農村地區的生活垃圾以及吳川市老鴉埇填埋場的存量垃圾,不僅100%消除日產垃圾,還對存量垃圾進行開挖並處理,黑乎乎的“大山”正逐漸縮小,有效地改善了周圍的環境,空氣質量慢慢提高。

“發電廠每天能處理1000噸生活垃圾,其中30%是存量垃圾。透過一系列的技術手段,讓生活垃圾的處理達到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吳川市環保熱力發電廠生產執行負責人蔣海東介紹,發電廠目前採用全自動裝置,生活垃圾運送過來後,會自動倒入垃圾庫中,經過5—7天的發酵,垃圾滲濾液經厭氧、過濾等工藝處理後,所生成的水可重新投入生產過程中得到回用,而發酵後的垃圾則透過機械爐排爐進行充分焚燒。

據介紹,垃圾經過減量化焚燒處理後,有少於30%的部分會成為爐渣,而爐渣可透過外運進行綜合利用,如製成磚頭等。產生的飛灰待穩定後,配套的飛灰填埋場會將其進行無害化填埋。一系列的技術處理後,不論是重量還是體積上,生活垃圾都真正實現了減量化。同時,在焚燒垃圾過程中產生的煙氣,採用活性炭吸附和布袋除塵等工藝,可使處理後的煙氣達到排放標準,不影響空氣質量,實現垃圾無害化處理。

垃圾焚燒後所產生的能量,還能進行發電。發電廠如今每天能生產50萬千瓦的電量,在除去工廠自身的用電後,其中有40萬千瓦的電量可以上傳到國家電網。一年下來,傳至電網的電高達1。3億千瓦,真正實現了垃圾的資源化利用,既從根本上解決城鄉生活垃圾處置問題,改觀城市面貌、改善生態環境,還能促進資源再利用,變廢為寶。

“以前政府說要在這裡建垃圾處理廠,雖然說會透過技術處理,沒有異味產生,但我們還是擔心空氣汙染會影響生活。發電廠建成後,那個高高的煙囪裡沒有廢氣排出,也沒有異味產生,乾乾淨淨的,我們也就放心了。”住在發電廠附近的村民表示。

為了讓市民生活空間更加宜居,除了建設發電廠,“十三五”期間,吳川全市完成雨汙分流管網建設1983。9公里,完成城區人民路、敏寧路、廣沿路等雨汙分流管網改造,鋪設管網約21。7公里,新建鎮級汙水處理設施7個、村級汙水處理設施648座。

“十四五”期間,吳川積極推進鎮級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和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工作,加快推進吳川市濱江汙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建設。開展“綠化吳川”行動,高質量打造碧水清流的“吳川碧道”。同時,強化施工工地揚塵監管,嚴格落實施工“6個100%”,加大工業源、尾氣排放、揚塵等汙染整治力度,加強城區餐飲業大氣汙染防治,加強建築施工、道路運輸和堆場防揚塵環境治理,全面實施“藍天工程”,全年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5%以上;土壤治理方面,吳川將摸清土壤汙染底數,實施農用地分級分類管理,加強農業農村汙染治理,重拳打擊焚燒固體廢物、偷排偷放等汙染環境違法行為,關閉一批“散亂汙”工業企業。

接下來,吳川將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生活空間,繼續打好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三大汙染防治攻堅戰,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充分改善市民的生活空間,建設美麗吳川。

生態空間山清水秀 家門口公園讓幸福留在身邊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觀念的轉變,市民越來越注重城市人居環境。公園作為典型的城市公共開放空間,透過為城市居民提供運動、休閒、娛樂的場所,使市民能夠感受到自然和人文的魅力,充分享受綠色空間、消除疲勞,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以前我們水口渡那裡有一塊地,都是灘塗,沒有人管理,也沒有人打理。為了讓周邊的市民有一個活動場所和活動空間,也為了讓城市的面貌有些新變化,2017年的時候,吳川市政府就計劃在那邊建一個溼地公園。”吳川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園林綠化股負責人表示。

《吳川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2018—2035年)》指出,要從吳川中心城區及周邊生態基底出發,充分利用山水生態條件,以城市周邊農田、林地、山體、水體為基底,透過綠楔、綠廊,將自然引入城市,規劃形成“一環、三帶、五楔、八核”的綠地系統框架格局,而水口渡溼地公園則是“八核”之一。

水口渡溼地公園地處吳川市振文鎮水口渡橋頭,位於鑑江以西、江心島南側,西邊緊鄰以私宅為主的振文鎮居民區,屬於水口渡片區,片區綠地率35%,公園綠地服務半徑為92。12%。待水口渡溼地公園升級改造和擴大完善後,將為周邊市民提供一個服務水平更高的休閒遊憩、體育鍛煉、集會交往的開放式公園,對豐富市民生活、提升居民生活質量有積極作用。

“我現在非常期待溼地公園的建成,這樣我們吳川可以多一個地標性景點,我們附近的居民也可以有一個休閒娛樂的好去處。”住在附近小區的麥女士表示。

目前,吳川市水口渡溼地公園二期建設工程正在建設中,主要對公園一期景觀提升改造,面積65380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括綠化改造、汙水治理、棧道改建、水電安裝、停車場修建、主入口區域道路景觀改造等;北側地塊新建面積10794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括園建工程、綠化工程、水電工程等。水口渡溼地公園專案是2022年吳川十大民生工程之一,計劃今年年底建設完成,將進一步增強區域的招商引資吸引力,加快吳川城市城鎮化發展,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八核”除了水口渡溼地公園,江心島生態公園也是其中之一。

“來吳川,一定要去一趟江心島!我總是這麼和我的朋友們講。”市民方女士分享道,江心島生態公園已經是吳川的一個地標,每天都有許多市民進去遊玩、散步等。

江心島是一個紡錘形的天然獨立島,由鑑江、袂花江、梅江三條江匯流沖積而成。面積約480畝,與市區中心隔江相守,四面環江,地形獨特。2019年,吳川市政府對江心島進行全面升級改造,以“文化、生態、濱水、運動、休閒”為主題,融入吳川地方特色文化,致力打造生態文化公園。

“江心島改造完成後,我和家裡人就常常在飯後來這裡散步,不得不說,現在的綠化真的做得不錯,散步的時候非常舒服,空氣清新,我家小孩也很喜歡來這裡跑步。”一位攜同家人一起到江心島散步的市民分享道。

“十三五”期間,吳川完成改造生態公益林2。51萬畝,完成營造林5000畝,森林覆蓋率達26。4%;城區綠地面積增加到245。01公頃,公園綠地面積42。72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