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康熙年間,施琅收復臺灣,名垂青史!

作者:由 歷史中的詩和遠方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8-13

藉寇兵的籍什麼意思

為了表彰施琅收復臺灣之功,康熙賜封他為定海侯,賞三眼花翎頂戴。康熙對出生入死的藍理進行了特別嘉獎,詔至御前,親自看視傷口,把盞勸酒、君臣雙雙動容落淚。

康熙年間,施琅收復臺灣,名垂青史!

康熙轉身接過內侍呈遞的四寶,奮筆疾書剛勁渾厚的“所向無敵”御字橫幅賜給藍理,凱旋慶功宴達到高潮,在一片萬歲聲中降下帷幕。

鄭氏依照詢旨受降條件投降後,康

熙實踐諾言,詔封鄭克爽為靖海侯,令其移駐京師;籍隸漢軍,晉一等公;劉國軒、馮錫範等以下大小屬員官兵各分封官爵,劃撥官房土地,妥善安置。

消滅了臺灣鄭氏集團,清廷又圍繞

臺灣的棄守問題出現了意見分歧,廷議結果竟以臺灣孤懸海外,藏汙納垢,不若內遷臺民,放棄臺灣,專守澎湖諸島。

內閣大學士李光地竟認為荷蘭人幫助攻擊東南沿海鄭氏勢力有功,主張將臺灣賞賜給荷蘭,令其世守輸貢,以示天朝恩威。李光地是福建人,出於免除福建地方提供臺灣防務額飲負擔的鄉土觀念和“徐遠人”的傳統外交政策才提出上述貌似豁達實則荒繆的嫂主意。

康熙年間,施琅收復臺灣,名垂青史!

施琅曾任臺灣鄭氏水師職官,有過鄭氏騷擾東南沿海的經歷,任清朝水師提督率軍徵臺,深知臺灣取之非易和對東南海疆的重大國防戰略價值,為此他又專門在臺灣實地考察,結合鄭氏所獻圖籍冊簿和留在臺灣的檔案,上書康熙皇帝,據理駁斥棄臺論調:“中國東南形勢在海而不在陸。陸之為患有形,海之數奸莫測!臺灣雖一島,實腹地數省之遮蔽。

棄之,則不歸番,不歸賊,而必歸於荷蘭。彼侍其戈船火器,又據形勝膏沃為巢穴,是藉寇兵又資盜糧也。且澎湖不毛之地,不及臺灣什一,無臺灣,則澎湖亦不能守。”他指出,臺灣與內地分裂數十年,現在終於收復,“此誠天佑皇上以未闢之方輿資東南之保障”。我們如果遷民棄臺,則“紅毛”原來侵佔過該地,“萬一乘隙復據,後患方長”。他認為,現在海疆平定,正可以在臺灣安置內地溢員沉兵,保衛海疆。

康熙年間,施琅收復臺灣,名垂青史!

如果說存在經濟問題,則臺灣只要開發三年就可不必依靠內地輸響濟械,自給自足。因此,他斷定:“棄之必貼大患,守則永固邊偶”。施琅的奏摺有理有據,對形勢分析透徹,從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各個方面論證了守臺治臺的必要行和可行性,充分表現出一位大將的遠見卓識和海疆國防戰略思想。此後,大學士李蝶、福建總督姚啟聖等人也上書力主守臺,康熙否決了廷臣前議,決定設立臺……,小故事僅供娛樂,歷史在向前走,我呢可以回眸一笑百媚生![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機智][機智][機智][可愛][可愛][可愛][贊][贊][贊][贊]#歷史中的詩和遠方# #歷史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