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新洲老師匿名捐款14年,卻只肯留下背影

作者:由 長江日報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8-17

留下什麼樣的背影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3月2日訊  

新洲區慈善會3年來收到631位匿名愛心人士的捐款。慈善會工作人員徵得捐款者同意後留存了20多人的背影照,作為財務手續和後期尋人依據。

3月1日,長江日報記者看到了其中一張捐款者的背影照:男性,身高1。6米左右,體態微胖,穿著樸素。

因為他多次去捐款,新洲區慈善會秘書長汪海燕對這位男士的體態很熟悉,尤其是他的一雙眼睛。

一次,汪海燕去學校接孩子,在校門口巧遇了這位熟悉的陌生人。多方詢問下,張山(化名)見瞞不住,只好說出了身份,但要求為他保密。

新洲老師匿名捐款14年,卻只肯留下背影

張山(化名)接受長江日報記者採訪。

今年38歲的張山是新洲人,在新洲一所學校當老師,父母和妻子也都是老師。從2008年開始,他就一直堅持匿名捐款。

張山是家裡的獨子,小時候家裡遇到困難時,左鄰右舍都會給予幫助,他自小被父母教育要幫助別人。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後,張山為災區捐了1000元,當時剛參加工作他月工資2000元。人生中的第一次捐款,他就要求匿名,也沒有要捐贈票據。他的想法很簡單,“幫助別人的事情,沒有必要要回報。”此後張山每年堅持匿名捐款。

從2019年開始,張山主動來到新洲區慈善會捐款。2021年7月,張山到新洲區慈善會來給河南災區捐款時,工作人員留下了一張他的背影照。

他堅持捐款的事情,全家人都知道,不僅支援他,有時還會跟他一起捐款。張山的妻子是他的同事,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後,她與張山一樣捐款不留名。

新洲老師匿名捐款14年,卻只肯留下背影

新洲慈善會開具的匿名捐款者收據。

一次,張山去慈善會捐款時帶上了10歲的女兒。孩子好奇地問:“爸爸為什麼要把錢給別人?”張山告訴她:“社會上還有很多人需要幫助,我們要力所能及幫助他們。”此後,孩子的零錢罐只存不取,用存下的錢參加學校組織的愛心活動。張山說:“希望愛心能在家裡一直傳承下去。”

2021年的一天,為了幫助新洲一位因患白血病導致家庭困難的女孩,張山所在的學校舉辦了一次募捐。那天上午,張山和其他老師一樣在學校捐了200元。

張山接觸過白血病患兒,深知這些孩子和家庭的不易,“有能力一定要幫幫他們”。那天下午,張山上完課後戴著口罩趕到新洲區慈善會又為這名女孩捐了500元。這次捐款,他同樣選擇匿名,也拒絕了工作人員為其開具票據。

幾天後,張山得知女孩已經收到了他的捐款,慈善會公示的賬目明顯中也有他的這筆捐款,“雖然錢不多,但希望能幫他們解決一點問題”。

張山會每天關注新聞,看到有需要幫助的物件時,他就會直接去慈善會捐款。14年來,張山每年會捐款兩三次,每次金額從500元到1000元不等,累計捐了2萬多元。

新洲老師匿名捐款14年,卻只肯留下背影

記者為匿名捐款者留下珍貴的背影照。

在慈善會留存的20多張背影照中,40歲的李樂(化名)也是新洲當地的一名老師。父親10多年來堅持資助一名貧困學生上了大學,這也讓她樂於助人,“獻愛心不一定要留名,追求的是心靈上的滿足和心安”。

“每張背影照背後都有一個暖心故事。”在汪海燕看來,雖然拍下的都是匿名愛心人士的背影,但背影之後凝聚的慈善精神清晰感人。

【新聞回放】

1.“鴨舌帽奶奶”3年捐款不留名,631位匿名獻愛心人士都是誰

2.工業園裡,我們找到11位匿名捐款人:不求回報,不要報道

(長江日報記者史強 通訊員劉慧 王萍  攝影/影片:記者胡九思)

【編輯:丁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