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國畫之美:“跡簡意淡而雅正,細密精緻而臻麗”

作者:由 書畫大家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8-19

淡而什麼什麼

“上古之畫,跡簡意淡而雅正,中古之畫細密精緻而臻麗,今人之畫錯亂而無旨,眾工之跡是也。”看完張彥遠所寫的這段文字,感覺彷彿其與我們一個時代。張彥遠的“今人之畫錯亂無旨,眾工之跡是也”感覺寫的就是我們這個時代,可以說非常的貼切這個時代的畫作。

國畫之美:“跡簡意淡而雅正,細密精緻而臻麗”

孫本見作品

張彥遠的這段文字,我們不去考究上古、中古與今人,只看其所對不同時期畫作的評價。“跡簡意淡而雅正,細密精緻而臻麗”雖然形容的是不同時期的畫風及表現技法。但是如果把其放在一起,就是對中國畫的最好評價,也是最好的創作導向明燈。“錯亂無旨,眾工之跡是也”同樣也是一種“座右銘”,可以時刻警示我們。

國畫之美:“跡簡意淡而雅正,細密精緻而臻麗”

孫本見作品

文明的進步,文化的發展,審美也就會隨著變化,這個變化包含對美的新發現,對美的認識更加深層次,當然也會出現推翻曾經的認識的美,但是美者就是美。所以社會的發展中,美的定義是在不變中逐漸完善的。

國畫之美:“跡簡意淡而雅正,細密精緻而臻麗”

孫本見作品

中國畫的發展,自其由社會需要的工具作用轉變為藝術時,其“美”的定義就基本設定,畫家們也就是在這個初始設定的“美”之下去創作和發展。而其“美”之初始形成就是“跡簡意淡而雅正”,後續中國畫的發展中,為“美”的認知又增添了“細密精緻而臻麗”從而完善了中國畫審美的基本框架結構“跡簡意淡而雅正,細密精緻而臻麗”。

國畫之美:“跡簡意淡而雅正,細密精緻而臻麗”

孫本見作品

審美體系的完善,也就是審美頹廢的開始,這個就像文化發展一樣,每一個文化高峰後面都會出現文化頹廢期一樣。這也所以引起了張彥遠的感慨,方有了“今人之畫錯亂而無旨,眾工之跡是也”這段話。張彥遠是唐代人,所以其講述也是所指唐代以前。宋、元、明、清湧現了許多優秀的畫家,也流傳下來了不少優秀的中國畫作品。如宋畫在中國繪畫史上的高度,元四家的影響,明代的徐渭、董其昌、沈周,清四僧、四王等。可以說達到了中國畫等空前高度。當然隨之而來的就是頹廢期,我們這個時代。也就又應驗了張彥遠的那句話“今人之畫錯亂而無旨,眾工之跡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