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融合匈奴完成北方統一,走向漢化之路,北魏孝文帝變法的貢獻

作者:由 小僧歷史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8-29

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何歷史作用

中國古代史是一個由民族交匯與融合組成的歷史,在長城以北,歷來都是屬於遊牧與漁獵民族的發源地和聚居區,先後產生了匈奴、鮮卑和高句麗、女真等多個民族。這些民族他們都建立起自己的國家,但是這些國家在與漢族幾千年的爭鬥中逐漸走向融合。

融合匈奴完成北方統一,走向漢化之路,北魏孝文帝變法的貢獻

很多民族已經消失了,但其基因還保留在民族的大家庭裡。民族融合是一個極為艱難的過程,融合是不同文化的碰撞,需要不同種族的人共同努力。

而在少數民族漢化融合的過程中,鮮卑的孝文帝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日益壯大的鮮卑

鮮卑起源於東北的遊牧民族,在20世紀80年代,科考學者在大興安嶺北發現了一個洞,命名為“嘎仙洞”,在洞內石壁上有公元4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派遣中書侍郎李散代替自己祭祀祖先所刻的祝文,

據專家考證這就是鮮卑族拓跋氏的祖廟。

融合匈奴完成北方統一,走向漢化之路,北魏孝文帝變法的貢獻

鮮卑人的興起,得益於東漢大將軍竇憲發動的匈奴戰爭,北奴在東漢以及南匈奴與鮮卑人的共同打擊下,勢力急劇衰弱,使得他們不得不拖兒帶女遠走歐洲。這些匈奴人最終遷徙到了歐洲東部,這也間接造成了羅馬帝國的滅亡。

匈奴人退往歐洲之時,沙漠出現真空、鮮卑人趁機佔據,合併了北匈奴留在當地的十餘萬戶人口,經過這一次民族融合,鮮卑人的勢力逐漸強大起來。鮮卑人在北方共建立過九個政權,

拓跋部的北魏是最強大的一個政權,形成逐漸統一北方的態勢,這一時期稱為“五胡十六國”。

融合匈奴完成北方統一,走向漢化之路,北魏孝文帝變法的貢獻

完成北方統一,漢化之路

鮮卑拓跋部的開國皇帝道武帝拓跋珪,雖然只活了三十八歲,晚年還精神失常,但魏國卻是他一手建立起來的。拓跋珪經過多年的征討,終於在內蒙古西部和山西北部,古地名為“代”這個地方開創了一個國家,定都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大同市。

融合匈奴完成北方統一,走向漢化之路,北魏孝文帝變法的貢獻

北魏完成北方統一的帝王是太武帝拓跋燾,鮮卑貴族在北方士族大戶的支援下,利用騎兵的優勢先後滅掉夏國、北燕、北涼等政權,降伏了柔然、部善、吐谷渾、山胡等國家。

北魏的歷代皇帝命運異常坎坷,因此本來應該一代人完成的使命,延續了五六代人才完成。拓跋氏作為個少數民族政權入主中原,它就必須接受從武治集團向文治集團的轉變。漢族文化遠高於周邊遊牧民族,

各民族如果想和平相處,漢化就成為維持統治的必經之路

。在這一點上,鮮卑貴族曾做過激烈的反抗。

融合匈奴完成北方統一,走向漢化之路,北魏孝文帝變法的貢獻

例如崔浩,這個幫助北魏統一北方的功臣,因為表現出漢族大夫的優越性,結果被拓跋燾虐殺滅族。然而當鮮卑人與漢人混居,且以征服者姿態榨取其他民族的財產,供自己享樂時,漢族驕奢淫逸的一套東西卻很快就會被他們學去,這是人性的本能。

畢竟獸皮不如絲綢舒服,亭臺樓閣裡左擁右抱,要比嚴寒草原上更誘人。

因此,鮮卑族想要和漢族和諧共處,就必須要有一套完善的解決方案。

融合匈奴完成北方統一,走向漢化之路,北魏孝文帝變法的貢獻

孝文帝選擇的解決方法是進行變法和改革,與其說這是北魏政權的變法和改革,倒不如說是一次鮮卑人融入漢民族的移風易俗。關於均田令、三長制和班俸祿等改革,開始於公元485年,提出者為孝文帝的祖母馮太后,以及北魏重要的政治家李衝。

融合匈奴完成北方統一,走向漢化之路,北魏孝文帝變法的貢獻

史書上常常把這次改革記在孝文帝的名下,實際是有偏頗的。任何一個少數民族在強盛後,都需要一次文化整合,在文化交融中窺探治理之道,

孝文帝進行的變法,是在繼續他祖先沒有完成的任務。

孝文帝里程碑的改革

遷移都城是北魏孝文帝整個改革中的“第一步”,大同市位於山西省北部,臨近內蒙古草原,是個典型的遊牧民族與漢民族交界之處,它不是漢族文化中心,因此在這裡建立都城不利於少數民族的漢化。

融合匈奴完成北方統一,走向漢化之路,北魏孝文帝變法的貢獻

而洛陽是中原的政治、文化中心,如果不在漢文化中心地帶建都,很難得到漢族各方的認可。全盤漢化包括語言、衣裝、文字、名稱、風俗等方面。另外他實行班俸祿,就是給官吏發工資,這是鮮卑貴族從武治集團向官僚集團轉化的重要標誌。

以前官吏們靠對所轄地盤剝生,如今有了保障性收入,沒必要冒風險從事過往事情,這一策略的實施,對建立吏治是有好處的。

融合匈奴完成北方統一,走向漢化之路,北魏孝文帝變法的貢獻

如果說其他少數民族政權建立之時,後期所發生的改變是對外界的被動適應,那麼在這套改革中,則體現出對社會的主動改革

。所謂“三長制”就是設立“鄰長”,“里長”和“黨長”,主要承擔起替政府徵稅,以及檢查人口等等。這就像今天的街道辦事處,三長制也成為隋唐以後的鄉里體制。

北魏前期實行的是宗主督護制,士族是地方政權的主體,三長制建立以後,朝廷直接管理戶口和百姓,這是實施均田令的基礎。均田制很簡單,把政府控制的土地,按一定數量分給農民,然後制定新的租調製,由農民向朝廷交稅和服勞役。種植穀物的露田等本人離世後,需要要交還朝廷,再重新分配,保證耕者有其田,只有桑田可以傳承。

融合匈奴完成北方統一,走向漢化之路,北魏孝文帝變法的貢獻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

,這次改革變法開啟了少數民族融合漢文化的先河,為以後多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礎,如今我們能夠成為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家庭,有北魏統治者的一份功勞。

謝謝觀賞,關注我,瞭解更多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