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帶“80後老人”看電影:中年人多久沒去影院了?

作者:由 光明網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9-04

具體的反應詞是什麼?

澎湃特約評論員 韓浩月

近日,河北清河縣一家電影院釋出的免費觀影活動資訊,在社交媒體上刷屏。該影院稱:觀影者可以帶“家中老人(1970-1985)”免費觀影,引發不少中年人主動轉發和自我解嘲。對此電影院迴應稱,確實“就是一個調侃”,“初衷是希望小一輩帶父母來看電影。”

帶“80後老人”看電影:中年人多久沒去影院了?

影院訊息截圖

這個解釋感覺又是給70後、80後補了一刀,雖然人家不叫“老人”了,但是強調:你們已經到了“由小一輩帶父母看電影”的年紀,又狠狠戳了中年群體敏感的神經。

按照普遍標準,60歲才算是真正進入老年時代,“1970-1985”出生者顯然不在此列。但就像每個時代的年輕人,都迫不及待地認為他們的父母“老了”一樣,這一代的年輕人,也無師自通地學會了給長輩貼標籤。所以,70後、80後們的這次刷屏,與其說是自我調侃,不如說一次是“不服老”的爭辯,與被貼了“老年”標籤之後的一次反抗。

“希望小一輩帶父母來看電影”,這話雖然不中聽,可是這一說法的確有資料支援,2021年的一項電影觀眾調查結果顯示,“40歲及以上的觀眾僅佔11。2%”,這一年齡段恰好將“1970-1985”出生者基本涵蓋在內,40歲以上的人不愛看電影,或者說缺乏看電影的足夠條件,這是一個鐵的事實。

雖然沒有具體的統計,但能大概看得出來,參與刷屏的中年人,多屬於文化、影視、媒體等行業的從業者,他們對電影的關注度,甚至要高於不少年輕人,消費電影的頻次,也會高於平均數,他們不是被動地被帶著看電影,更多時候看電影是一種主動行為。這些從業者人數加在一起雖然也不少,但從統計學意義上來講,更多沉默的中年人,才是“大資料”主要構成者,他們的確需要更多的刺激條件,一年當中才有可能多進幾次影院。

河北這家影院釋出的資訊雖短,但所包含的“老人”、“免費”這兩個關鍵詞,卻反應了這一帶有娛樂性質新聞背後一些現象:中老年人觀影頻次少只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是,生存或養老壓力大,電影票價偏高,電影內容過重傾斜於年輕人等,這些都給中老年人觀影,造成了無形的門檻。真正好的市場,不是靠“免費”推動的,而是靠全年齡段受眾的主動消費,才能製造出真正的繁榮。

拿河北這家影院的通知刷屏、開玩笑,其實算不上一種“心理焦慮”,70後、80後這兩代人,受成長環境與文化氛圍影響,在心理層面上或多或少都有著一種理想主義,不承認自己“老了”,除了確實年齡未達“老人”標準外,對於過去“純真年代”的懷念,還有一種“拒絕成長”的心態,決定了他們會以更年輕的眼光來看待自身。

比起需不需要年輕人帶著看電影,以及如何讓中老年人更多地看電影,更重要的一個問題是,行業與社會能創造出一個什麼樣的環境,把“非主流觀影人群”吸引到影院中來,當他們可以在電影中,真正看到自己渴望看到的,像河北這家影院所釋出的通知,就不會引起輿論的波瀾了。電影面前,人人年輕,這是電影與觀眾之間,最有魅力的一種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