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打敗拖延症的3個絕對有效辦法

作者:由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10-21

怎麼解決拖事情的人

作者:平凡人(富書專欄作者)

你是否總是因為沒有做成某事而討厭自己?

是否因為延期錯過某事而感到非常沮喪?

是否因為他人嫌棄你做事沒有效率而常常產生自卑感?

人們總是把由於各種原因導致沒完成的任務歸咎於同一個罪魁禍首——

拖延症。

甚至有人將拖延症上升到了浪費生命、沒有道德的層面。

偉大的革命者李大釗同志說:“

時間就是生命,浪費了時間就是犧牲了生命。

德國有名的作家克里斯蒂安·蒙森說:“不守時間就是沒有道德。”

類似以上關於珍惜時間,不要拖延的名言警句我們都聽過無數句。

打從孩童時期我們就知道:“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句話的道理,可為什麼絕大多數的人還是在拖延中虛度光陰,等到年長有了切身體會才來追悔莫及呢?

美國作家約翰-佩裡在《

拖拉一點也無妨

》中告訴我們什麼是拖延的悖論,如何讓拖延者在拖拉中也能做事高效,以及配合多種戰拖方法。

一步步打破拖延者對拖延的心理防線,從而幫助我們做到輕鬆、有效的戰拖。

打敗拖延症的3個絕對有效辦法

一、拖延的悖論

人類天生就是理性的動物。

理智行事的能力把我們和其它動物分開來,所以似乎我們就應當極其的理智,每個行為都基於慎重思考,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

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師徒兩,尤其醉心於這種完美的理性境界,以至於他們在人們踐行理性失敗當中,發現了一個問題:

意志薄弱

這正是人們明知某種做法對自己是最好的,卻偏偏不那樣做的神秘緣由所在。

絕大多數的人在完美理性跟前最顯著的失敗就是做事愛拖延。

由於人類帶有天生的意志薄弱卻又對於理性境界的完美苛求,造成了許多毫無必要的負面情緒。

其實有時候我們反過來想一想,雖然很多我們想做的事情沒有做到,但事實上我們也因此做成了許多讓我們頗有成就感的事情。

按照咋們自己的方式做事,結果往往也挺好,實在犯不著陷入慚愧和絕望並因此抬不起頭。

忘了是哪位名人說的:“

世界無對錯,有人說是就一定有人說否,好壞不重要,重要的是擁有心靈的寧靜。

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打敗拖延症的3個絕對有效辦法

二、結構化拖延法

結構化拖延的意思是:

由於沒做成某事,從而做成了不少別的事

最關鍵的一點在於:拖延不等於兩手一攤,什麼都不做。

實事上極少拖延患者什麼都不做,他們會做一些略微有用的事情藉此去逃避做更重要的事。

結構化拖延法利用了拖延者的這種心態,為某人必須完成的事按重要性列一個清單。

把看起來最緊急、最重要的事排在最前頭,但也有些值得做的事情位列其後。

於是,完成後邊的任務,就變成避免去做清單最上方的任務的手段。

藉助於這種排列得當的任務結構,拖延人士就變成了有用的人!

在這裡你可能會產生疑問:清單最開頭的那幾件重要任務怎麼辦?永遠也不做了?

訣竅就在於,

要為優先順序最高的位置選對任務

最理想的備選任務有兩個特點:

第一,它看似有明確的截止期限,但實際上並沒有。

第二,它看似重要得不得了,但實際上並不是。

生活中具備這兩點的性質的任務有很多。

例如:大學生寫畢業論文這件事,畢業論文的上交時間大概在每年的5月份左右,它關乎大學生能否夠順利畢業。

可能在4月份或者大四新學期開始的時候很多學生就會把這項任務列在清單的最上面,在此期間大學生為了不去寫它,已經完成了不計其數的重要任務。

就算到了五月份臨近論文的上交時間,大學生再去動手完成,結果也不會比其他人晚交多少。

而且雖然這件事看似很重要,但事實上也沒有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所以比它更重要的事情總歸還是會冒出來,到了那個時候大學生就會開始動筆寫的。

打敗拖延症的3個絕對有效辦法

三、3種行之有效的戰拖方法

1、 不要“完美主義”

許多的拖延者都不知道自己有完美主義。

因為我們從沒有幹過什麼完美的事情,就連線近完美的事也沒做過;

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們,將某件事情做得完美無瑕,我們自己也沒這麼覺得;

我們誤以為,作為一個完美主義者,就是要經常或有時表現得很完美。

其實這是對於“完美主義”概念的誤解。

什麼是完美主義?

本書說所的完美主義:

不在於你做了什麼完美的事,而是借用手邊的任務來滿足自己的白日夢,讓你幻想把事情做得十足完美。

一位完美主義的評論家在接到報社給出評審一部書稿的任務之後,他會立馬切換到幻想模式。

想象自己正在寫一份精彩絕倫的審讀報告;想象自己全面而深入地閱讀了手稿,給出的意見偏僻入裡,大大提高了作者的寫作水準。

想象出版社編輯接到他的報告之後感嘆道:“這是我有史以來拜讀過的最好的評審意見!”

想像自己無論是對作家還是出版社都百分百的提供了莫大的幫助……

完美主義的幻想是如何導致拖延的呢?

我們都知道要把事情做到完美並不容易,不僅需要花時間,還得做足準備。

顯而易見的,上文提到的評論家為了審讀書稿,他得把它細讀一遍。這得花上幾個小時。

如果他還希望跳出稿子的限制,讀作者援引的參考資料,確保作者的觀點正確的話。

他得去泡圖書館或上網查詢資料,如此一來又幾個小時過去了。

接著,他還會拿出足夠多的時間,把全書瀏覽一遍,要形成自己的觀點。

可就算是這樣他還是沒法完成評審報告,對於完美主義的人來說只要他寫出來的觀點稍微和他的想法有點出入,就會一蹶不振選擇擱置或者放棄。

那麼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夠幫助我們控制對完美主義的幻想呢?

想控制自己關於完美的幻想,你需要做到心裡有數。

打敗拖延症的3個絕對有效辦法

要做到心裡有數你就必須養成以下這三個習慣:

第一:

接下一份任務的時候就逼著自己分析“不那麼完美”的代價有多大,好處有多少;

第二:

你必須問問自己:把這件事做到完美無缺有多大意義?比起“蠻好”的結果,“完美”會更有用處嗎?比起“一般”又如何呢?

第三:

你還得問問自己:在這件事上,我真的願意做到完美無瑕的可能性有多大?結果是否完美對我有多大區別?對別人呢?

答案往往是“沒那麼完美”就夠了。

所以我們可以允許自己哪怕把事情做得比“完美”差一點,也不要做等任務過期。

就像美國總統林肯說的:

立即行動,不要拖延

2、聽音樂

拖延患者時常會受到鬱悶情緒的困擾。

究竟是拖延導致了鬱悶,還是鬱悶導致了拖延(就像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一樣)我們不得而知。

不管誰先誰後,這兩個因素總是相輔相成的。

有些抑鬱的個案需要心理療法或者藥物幫助。

但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

恰當的音樂往往會對緩解情緒有很大的作用。

就像約翰尼卡什那首《找到節奏》歌裡唱的:搽皮鞋的小男孩對黑衣男子說:“鬱悶的時候就打打拍子,歡快的節奏會趕走煩惱”。

音樂和情緒之間存在著直接的聯絡。

打敗拖延症的3個絕對有效辦法

當我們悶悶不樂的時候,一首節奏極富感染力的歡快歌曲能讓人精神為之一振。

1.如果你比較鬱悶,提不起勁來可以聽:

滾石樂隊的《啟動我》(StartMeUp),艾瑞沙富蘭克林的《尊重》(Respect)。

如果你還惦記著約翰尼卡什,那首《西納西旗幟》(TennesseeFlatTopBox)也不錯。

2.當你早上起來,情緒有點低落,那你可以聽聽像:

《七十六號》(Seventy-six Trombones)那樣的歌,聽到這首歌,心情就會變好了。

它的節奏會讓你渾身是勁,躍躍欲試。

3.你也可以換另一種方式讓音樂來幫你“戰拖”:

當你需要完成一項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巨大任務的時候,可能一開始就會把你給嚇退了。

但是這時候找到一兩首喜歡的鼓勁歌曲,就能讓你順利開始。

鼓勁的歌曲可以是:披頭士的《嘿,朱迪》(hey,Jude)或者《噢-啦-滴,噢-啦-達》(Ob-La-Di,Ob-La-Di)前者的節奏感要比後者好得多,但是後者更適合在早上聽。

你也可以聽:卡崔娜與波浪樂團的《陽光漫步》(Waliking on Sunshine)這是一首能讓你蹦蹦跳跳的快活歌曲。

3 、 列清單

在這本書中作者提出了一種列清單方式叫做:

當日待辦事項清單

這張清單除了能提醒你一天要做哪些事情以外。

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功能:讓愛拖沓的人每做完一件事就可以把它劃掉;在某條事項旁打鉤;

或是乾脆一點把它刪除掉,這個動作會讓我們覺得自己是行動派,很能幹,讓我們在心裡上有了動力。

這種把長期任務拆成小塊,每完成一個就鼓勵自己一下的做法,印證了《道德經》裡說的:“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除了列當日待辦清單以外你還可以做個預防性的任務清單。

不妨花點時間想一想,如果你的一天從早晨開始就拐了岔路,可能你一整天要做的事情就給嚴重耽誤了。

假設你現在為了寫一篇由孫儷、陳曉主演的《那年花開月正圓》的電視劇劇評而去追劇,那麼你很有可能因為主演的精湛演技,在追完劇之後不是去寫這部劇的劇評。

反倒是去查詢主演以往演過的電視劇,然後又沉浸在另一部劇中無法自拔了。以至於這部劇評遲遲沒有完成而錯過熱點。

那麼這個時候你就要在追劇之前先把你在追劇的過程中可能會拐岔路的點寫下來,讓後在追劇的過程中避免觸碰到這些雷點。

這一類“

自我操縱

”的策略能讓做事愛拖沓的人變得高產高效起來。

我相信閱讀到這裡,你已經對自己的感覺變得好多了。

儘管你做事還是有點拖拉,但你在想方設法多做事,這比起你千方百計要徹底改掉拖延的毛病重要得多。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作者簡介:

平凡人,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專欄作者,95後勵志美少女,會熬雞湯會曬乾貨給你打雞血亦給你方法論。世界那麼大等你來撩我。本文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萬新中產生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