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第一位民辦教師:孔子

作者:由 金一狂輔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12-06

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什麼意思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魯國人(山東省),生於公元前551年,死於公元前479年。孔子年輕時很窮,五十歲時進入魯國政府做了官,後來在一場政治陰謀下逼他下臺,離鄉背井。此後十三年他周遊列國,希望實現他的政治理想,可是一處也沒有找到,最後回到魯國,三年後就死了。

第一位民辦教師:孔子

孔子是一位“儒”,是儒家創始人,不過孔子不只是普通意義上的“儒”,在《論語》裡他被描寫成一個教育家。作為教師,他覺得他的基本任務,是向弟子們解釋古代文化遺產,包括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

關於人的德性,孔子強調仁和義,特別是仁。曾經有學生問孔子,什麼是仁?孔子說:仁就是愛人,真正愛人的人,是能夠履行社會義務的人。如何實行仁,在於推己及人。換句話說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關於義,孔子說過,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在儒家思想中,義與利是直接對立的。從義的觀念,孔子推出“無所為而為”的觀念。依儒家看來,一個人不可能無為,因為每個人都有他應該做的事,我們能夠做的,莫過於一心一意地盡力去做我們知道是我們應該做的事,而不計成敗。這樣做的結果,我們將永不患得患失,因而永遠快樂。所以孔子說: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孔子談到自己時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說的學跟我們現在所說的學不一樣,我們所說的學,是指增加知識,孔子所說的學,應該是道。三十而立應該是立於禮,這個時候應該懂得了禮,言行都很得當了。四十不惑,應該已經成為知者了,正如前面所說的“知者不惑”。到了五六十,就認識到天命了,並且能夠順乎天命。七十就從心所欲了,所做的一切自然而然。

孔子本來是位普通教師,但在他死後,逐漸被認為是“至聖先師”。此外,孔子在生前就被認為是博學的人。他的工作是以述為作,這使得他的學派重新解釋了前代的文化。他堅持了古代中他認為是最好的東西,又創立了一個有力的傳統,一直傳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