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如若沒有嬴政,秦國能否一統

作者:由 燭下青史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12-12

從來沒有什麼

引言:

嬴政,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位稱皇帝的君王,也正是他創造了“皇帝”這個稱呼。在嬴政一統六國之後,他覺得自己的成就,在秦朝以前,沒有任何一位君王做的到,也就是說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與之相比,那麼自己的稱呼自然也要前所未有。

於是他便從“三皇”之中取了“皇”,又從“五帝”之中取了“帝”,並稱作“皇帝”。意思是即使是三皇五帝也不能與自己的功績相比肩。

當時的國家不少,那些實力弱小的國家對於秦國來講自然不在話下,需要費一番功夫的,就是其他六個規模和實力都和秦國差不多的國家。然而秦朝如果想要統一六國,就必然要將其他六個國家消滅或者征服,那麼就必定會招來這幾個國家的仇恨,反抗或是復仇。

如若沒有嬴政,秦國能否一統

因此秦始皇執掌國家大權期間,不論是一統六國之前,還是之後,他遭到的明裡暗裡的刺殺只會多不會少,所以嬴政也一直都是很小心防備的。以這種角度來看的話,帝王確實是很辛苦的一個職位。不僅每天要處理很多政務,而且還每天都活得小心翼翼的。當然了,那種只知道享樂,不顧國家社稷,不管百姓死活的帝王除外。這種皇帝早就已經失去了成為一個國家統治者的資格,如果不是因為古代的世襲制度,這種人在皇位上不會坐的太久。不過即使是世襲制,長久以後必然會有無法忍受的人站出來,推翻他。因此

秦始皇遭到過很多次的謀殺,都是有驚無險安然無恙。但是有一次刺殺,是他最靠近死亡的一次,這一次就是來自燕國的刺殺。

一、荊軻刺殺始皇帝

秦國在攻打了趙國,殺了趙國的君王,並侵吞了整個趙國之後,便繼續揮兵向北方擴進。趙國的北方,緊緊地挨著燕國的南部。燕國的太子擔憂無比,擔心燕國會成為下一個趙國,就找了刺客準備殺掉秦始皇。他找到的刺客,就是荊軻。但是秦始皇不是那麼好接近的,於是就提議殺了樊於期,帶上他的首級以及燕國部分地域的地圖,呈獻給秦始皇,這樣就可以趁機接近嬴政,隨後殺掉他了。可是燕太子不同意,他認為樊於期既然投奔了他,他就有義務保護他。

如若沒有嬴政,秦國能否一統

《史記·刺客列傳》中對此有記載:

“荊卿曰: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太子曰:“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願足下更慮之!”

雖然燕太子的這種行為看起來是非常重情義的。但是對於這種行為我卻是非常不贊同的。作為

對於一個國家的統治來說,任何的私人情感都不能與國家安危相比。所以燕太子的這種行為在我看來是表面仁義,實則極度不負責任。因為為了他這種個人的一時義氣,搭上的很有可能是他整個家族,以及無數將士,甚至很有可能是要付出整個燕國為代價換來的。這樣任性,豈是一個君王應該所為?

如若沒有嬴政,秦國能否一統

但是如果不派人殺掉秦始皇,燕國就真的只能投降,拱手讓給秦國。無奈之下,荊軻只能自己揹著燕太子,偷偷去找樊於期。《史記·刺客列傳》中記載: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荊軻曰:“願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

於是,為了不叫燕太子為難,也為了報答太子丹的收留和維護之恩,如果只犧牲自己一人,便可以換來整個燕國的安寧,自己死不足惜。於是樊於期自刎而死將自己的首級,交給了荊軻。希望他能夠成功殺死秦王,不辜負了整個燕國的殷殷期望和自己的犧牲。

如若沒有嬴政,秦國能否一統

繼而帶著樊於期的首級和地圖的荊軻,受到了秦國的熱烈歡迎,順利見到了秦始皇。但是,很遺憾的是,他的刺殺仍然失敗了。而之所以沒有刺殺成功,歷史記載是因為荊軻想要用性命要挾秦始皇,和燕國簽訂契約,從而保全燕國。因為秦國的實力已經發展到了鼎盛,沒有國家可以與之抗衡,即使殺了秦始皇,也無法阻擋秦國軍隊進攻燕國的腳步。至於事實是不是真的是這樣,後人就未可知了。

二、秦國的實力,決定了嬴政有能力統一六國

1、秦國能統一六國的第一個要點

想要知道沒有嬴政,秦國能不能一統六國,首先我們就要了解一下,秦國當時的國家綜合實力。秦國實力的發展,主要歸功於商鞅。可以說是商鞅,成就了後來的秦國。和其他國家不同的是,秦國是一個非常標準的君主集權制國家,所有的權力全部掌握在秦始皇一個人的手中。即使是手下善於作戰,驍勇無比的大將,比如白起,也沒有太大的權力。這也還是要歸功於秦國嚴謹的律法以及執法的執行力。秦國的律法,寫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什麼罪不能犯,犯罪之後有什麼處罰。

如若沒有嬴政,秦國能否一統

再加上,秦國從來沒有出現過大型的內亂,只有小規模的宮廷內鬥,國家實力一直有所儲存,這也要歸功於商鞅。

《史記·商君列傳》裡記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商君相秦,嘗臨渭論囚,渭水為之赤。”

這兩句話的意思就是秦朝的王公貴族基本上都對商鞅懷有怨恨;商鞅在渭水這個地方處決的犯人,流的血都將渭水都給染紅了。這是因為秦朝在商鞅的改革下,實行嚴格的依法治國。不論是天子也好,王公貴族也好,平民百姓也好,犯罪之後一概依法處置。也就是說,這些存在造反可能的王公貴族們一旦生事兒,首先就會被國家的法律所制裁,根本沒有機會掀起大風浪。

這個時候的秦國,才只是剛剛起步而已,秦朝開始真正展現霸主姿態是在秦穆公時期。可以說,秦朝的家業是秦穆公辛辛苦苦一手打下來的,為嬴政以後統一六國打下了一個完美的鋪墊。

如若沒有嬴政,秦國能否一統

2、秦國能統一六國的第二個要點

秦國非常重視人才,不論出身,不看國別。因此不論是哪個國家的人,只要有能力有才華,不論是普通的平民百姓,還是流落他鄉的流浪者,在秦國,都有發揮才華的地方。因此,到了秦襄王的時候,秦國攻打別國,已經是擁有著凌駕於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的實力了。尤其是經過長平之戰之後,秦國坑殺了趙國整整四十萬大軍,徹底打出了威名。從此之後,再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能力有勇氣敢和秦國的軍隊正面交鋒!

3、秦國能統一六國的第三個要點

分裂久了必然會合並,合併太久必定會分裂,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天下大勢。當時的每個國家都淪陷在戰火之中,上到君王,下到百姓,都過得痛苦不已。這個時候,即使沒有秦國,也會有別的國家被歷史推出來,完成這個事情。而秦國,其實只是順應天命,剛好出現在這個時候。

如若沒有嬴政,秦國能否一統

因此,秦國能一統六國,如果說功勞全在嬴政,這自然是不符合事實的。在嬴政統一六國之前,經過了商鞅的秦國,實力已經達到了別的國家所不能及的高度,凌駕於任何一個國家之上。想要征伐哪個國家,只是時間問題而已。就算征伐失敗也不要緊,秦軍退回秦國,修養生息一段時間之後,繼續攻伐也就是了!而且,如果不是當年長平之戰後,信陵君目光長遠,知道趙國亡了之後下一個就是自己,為了保住魏國,冒險伸出援手,救了趙國,秦襄王其實已經可以統一了六國。

總結:

所以說秦國能夠統一六國,靠的不僅僅是嬴政的功勞,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向。但是卻也不能因此而漠視了他的貢獻,就算是歷史所趨,也不能改變他在位期間立下的偉大功績。比如修建長城抵禦外敵,統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