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漫步在青春的河畔》,聆聽少時的你我……

作者:由 光說頻道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12-19

漫步在什麼

《漫步在青春的河畔》,聆聽少時的你我……

林清玄先生前不久離開了我們,有評論表示“他不是離開了世界,只是走出了時間。”這算是一句安慰。

但也僅此而已。

於大人而言,是世間少了一名世事洞明的學者,與孩子而言,卻失去了一位諄諄善誘的老師。

2018 年,先生最後編選了兩本自己的作品集,親擬書名,親定新篇,準備送給青少年。

他還親筆撰寫了兩封書信作為序言,字裡行間充滿了愛、善與美,是他對少年最好的祝願。

《漫步在青春的河畔》,聆聽少時的你我……

這兩本書,一本是已經推薦過的《盛開於繁花的季節》,另一本便是《漫步在青春的河畔》。

序言與緬懷

關於少年時代的求學立志,林清玄在《漫步在青春的河畔》這樣寫道:

我的少年時代,一開始的顏色是慘綠的。

為了求學,十四歲離開了家鄉,為了生活,四處尋找打工的機會。為了省錢,租住在農人廢棄的倉庫,經常一天只吃一個饅頭。

唯一支援我的信念是,我要成為一個作家。為了成為作家,我什麼苦都可以忍,什麼事都願意做。

我要比別人更努力、更奮發!我要比別人讀更多書、更敏於思想!

《漫步在青春的河畔》,聆聽少時的你我……

從小學時代,我激勵自己,每天要寫五百字的文章;初中開始,我每天寫一千字的文章。我期許自己,要讓手、眼、心連成一線;也磨鍊自己,要把生活、觀點、思想熔成一爐。

我從不放逸,每天清晨五點,與我的農夫房東一起醒來,整裝寫作。我開啟稿紙的時候,農夫正走過窗前,準備下田。

看著農夫的背影,我總是痴痴地想著:

“農夫終日下田,努力耕作,一年能有三熟,我只要把稿紙當成田地,努力耕作,有一天一定會豐收的!

為了自我勉勵,我畫了一幅畫貼在牆上。

一根凌空的枯枝,枝上沒有樹葉,只有一條黑色的毛蟲,努力向上爬動。

在畫上,我題了兩句話:“今日踽踽獨行,他日化蝶飛去。”

《漫步在青春的河畔》,聆聽少時的你我……

這是我的自嘲自況,也是自期自許,我生在偏鄉,祖先歷代都是農夫,是鄉間的小人物,正如毛蟲一樣平凡。

我不甘於平凡,我要蛻變成一隻彩蝶,飛向青春的原野,飛向藍色的天空,飛向詩歌與彩虹的國度。

故事與忠告

《漫步在青春的河畔》是林清玄給少年的啟蒙課。

全書圍繞一個“思”字,和少年朋友們一起探討自處、共處、空間和時間。並從中感知善良與從容,領悟生活的美與真。

書中選取《紅心番薯》曾為中考語文試題,也收錄有《清歡》《清淨之蓮》等經典代表作。《櫸樹與香樟的牽手》為 2018 年的新作品。

他寫給兒童:

及時及地,即心即美,錯過了,就失去了,不會再有彩虹臨空的童年。

感悟生命的珍貴與精彩,成長為一個真、善、美的人。

《漫步在青春的河畔》,聆聽少時的你我……

他寫給少年:

人這一生,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一個個“我能感同身受”的故事,教會少年愛與成長。

他在《嚮往一切幸福的可能》中,教會如何跟自己相處。

想到我出生的偏鄉,自己正是一粒小小的油麻菜籽,嚮往山林、河海、藍天,嚮往美好、深 情、優雅,嚮往廣大、深刻、細膩……

他在《期待父親的笑》中,教會如何跟他人相處。

世上沒有不辛勞的農人,我是在農家長大的, 為什麼不能像農人那麼辛勞?

最好當然是像父 親一樣,能終日辛勞,還能利他無我,這是我 寫了十幾年文章時常反躬自省的。

《漫步在青春的河畔》,聆聽少時的你我……

少時急著長大,錯過了最純真的年華。成年後忙於生計,又開始懷念那簡單的美好。

每個孩童需要有人來引領他們發現手邊的美好,每個大人也需要有人來喚醒他們藏在記憶深處的童趣。

生命中最初的美,是無意間在古董店尋得的一根蓮花湯匙,是童年玩耍的河畔,是父親帶來的兩個紅心番薯。

每一個平凡的物件不僅僅是一個物理實體,而是一個承載著愛與回憶的情感載體。

每個成人在記憶中尋尋覓覓的,也不過是那份難以再覓得的溫暖罷了。

禮物與約定

林清玄先生的親筆信中,脈脈溫情藏在字裡行間,需要細細品味。

聆聽大師的跨時空寄語,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漫步在青春的河畔》,聆聽少時的你我……

此外,這一版書裝幀精心設計,圖文並茂,大號字型,舒朗版式,打造舒適的閱讀體驗。

書籤雙面四色印刷,並貼出“林清玄”字樣,獨具匠心。

正如八個字一般:

人間無我,見字如面。

林清玄的文章總有著這種讓人穿梭時空的力量。

無論是仍在讀書的學生、仍與孩子打著交道的老師,亦或是與數字打交道的金融工作者、與文字朝夕相對的媒體工作者、救死扶傷的醫務工作者、公務員、自由職業者,都能從林清玄的文字裡發現曾經的自己。

《漫步在青春的河畔》,聆聽少時的你我……

願人間美好,你我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