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漢代儒學是如何被多方面確立地位的?

作者:由 阡陌怡史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12-21

漢代新儒學新在哪裡

在中國歷史長河之中,儒家思想綻放了極盡的光輝,貫穿我國古代史,根據《史記》和《漢書》記載,儒家在漢代帶來的影響深遠,最早孔子提出時,遵循的主張是:

以仁為

核心、以政為德、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民貴君輕的儒家思想,到了秦朝時期,秦始皇一統六國,實現全國統一,君主獨權專制,儒家思想在當時與秦始皇管理的思想產生了很大的衝突,於是便有了“焚書坑儒”事件的發生。

轉眼到了漢代時期,董仲舒在孟子的儒學理論基礎上提出了“春秋大一統”的思想

,強調了儒學作為國家的哲學基本,漢武帝採用了他的思想理論,從那時候起,儒家成為了正統思想,四書五經也成為了需要學習的內容。

漢代儒學是如何被多方面確立地位的?

一、多方面確認儒學地位

漢代時期,儒學是透過很長一段時間才在當時被確認為國家的文學思想,也經歷了許多的改進。漢武帝當朝之後,需要加強中央集權的控制,之前的思想已經不能在漢代大範圍的使用,急需新的思想取代之前的舊思想,那麼漢代時期皇帝從哪幾個讓儒家思想成為頂流的呢?

1.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漢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這是最先奠定儒家思想正統地位的舉措。漢初,在政治思想上主要遵從黃老學說,漢武帝繼位之後,想要強化中央集權制度,黃老學說明顯已經不能滿足皇帝所需要的政治需求,而儒家大一統的思想剛好適合漢代當時的發展。

漢代儒學是如何被多方面確立地位的?

但儒家思想從根本上比較古板,需要有一定的改進才能夠完全符合當時的社會需求,這個時候董仲舒提出了新的儒家思想:“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宜”,正中漢武帝下懷,他建議:“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這便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緣由,讓儒術完全成為封建王朝的統治思想,因而道家等諸子學說在正史上遭到了貶黜,也是儒學在漢代之後的歷史中居於統治地位的標誌。

2.興辦學院

漢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議,以儒學思想為尊,後又在官員的建議下,創立了太學郡,創路之初,太學郡中只有幾十人,

但是隨著後來的發展,學員越來越多,最後不得已只能下令擴大太學郡的規模

,讓更多的學員去學習儒學思想。再到後來,太學院的容納量有限,滿足不了眾多學子的入學要求,於是地方官學開始發展。

漢代儒學是如何被多方面確立地位的?

漢代時期總共頒佈了三次興學詔令,分別是在漢武帝、漢元帝、漢平帝三位帝王在位期間,史書中記載,從漢武帝到漢元帝期間,興建了9處學院,到漢平帝時期,此次頒佈的詔令意在讓更多的學院建立在鄉縣,讓更多的百姓可以接觸到學院,此次建立學堂的工程量很大,但是當時朝堂動盪,社會不安穩,所以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

但史書中有記載,從當時的統計資料看,這些地方的學院還是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學生入校之後要先從經書開始學習,

《孝經》、《論語》都是需要學習的內容,這也是儒家思想在漢代能夠深入民心的原因之一

3.科舉內容使用儒家思想

漢代儒學是如何被多方面確立地位的?

科舉制度是朝堂選舉官員的重要途徑之一,儒家思想能夠能夠在漢代站穩腳跟,科舉制度在其中發揮的作用不可缺少,可以說是為儒家思想制度化最為核心的設計。漢武帝“舉孝廉”科的實施是以儒家作為取士的標準,經過長時間不斷的改革,最終到隋唐時期形成了完美的科舉制度。

參與科舉考試的學子,要確保熟悉儒家思想,才能夠在當時的社會中優先獲取資源,讓儒家思想成為當時的唯一,

學子唯有懂得儒學才能夠有進入仕途的機會,與當時皇帝想要推行的制度不謀而合。

以儒學作為選舉的標準,讓人們對儒家的瞭解成為當時改變命運的唯一條件,透過科舉考試,就可以成為朝堂中的官員,促使人們去接受儒家思想,所以我們稱科舉制度是儒家思想能夠在當時被社會接受的核心因素,起到了很強的凝聚力。

漢代儒學是如何被多方面確立地位的?

二、儒學成為正統思想

孔子提出的儒學適合當時的封建社會思想,提倡“德治”,重視“仁治”,無論人性善惡,都應當用道德進行感化教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他認為,人出生時候的本性是一致的,都是善良的,

之所以後來變得不同,是因生活環境不同,便是儒家思想最初的提現

,重視人們的道德發展,故而被封建統治者奉為正統思想。

1.肯定董仲舒的思想

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的學問,對儒學進行了最佳化和改造,增加了“君權神授”的大一統思想,在客觀條件上加強了中央集權的統治地位,不僅讓社會步入了穩定的狀態,也讓儒家思想得到了鞏固。

漢代儒學是如何被多方面確立地位的?

儒家的“仁政”之策有利於君主統治王朝,“大一統”的思想滿足君主的需求,故而一經提出,漢武帝便對董仲舒提出的儒家思想十分歡喜,

更是在後來接受了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治理論,之後開始大力推行儒學教育

,讓儒家思想佔據了封建社會思想的統治地位,成就了儒學獨一無二的思想體系。

2.啟用文人儒士擔任官職

儒家思想得到推廣以後,皇帝已經意識到,政治朝堂之中儒家思想也不可或缺,逐漸地對儒生敞開了仕途的大門,文人儒士可以透過科舉制度步入仕途。漢高帝晚年時期,已經開始徵用聖賢人士,啟用他們成為治國的依靠,詔書中曾有記載:“賢士大夫有肯從我遊者,吾能尊顯之”,到漢武帝時期,漢代的官僚體系對文人儒士的吸納已經成為了制度體系。

漢代儒學是如何被多方面確立地位的?

儒家思想推廣之後,許多儒士從之前的迂腐發生變化,能夠理解政治的文人越來越多,日益表現出對當時朝堂的適應。

儒家思想主要遵從的便是“以富民為先”,儒士在奉行孔子理論的過程中

,將之作為核心的政治觀念,漢武帝時期最著名的一名儒士名倪寬,他是漢代儒士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學文高深,被舉薦至太學,最後經過自己苦心孤詣發憤圖強,被漢武帝重用,成為一帶名儒,代表了那個時期的儒士群體。

皇帝啟用文人儒士參與朝政,從根本上奠定了儒學的基礎,他們在參政的過程中,把儒家思想的價值觀念滲透至政治的每個環節,讓更多人體會到儒家思想對治國的重要性。

三、儒學勝出的原因

漢代儒學是如何被多方面確立地位的?

儒家思想最終能夠在歷史中站穩腳跟要歸功於漢武帝和董仲舒兩人,史書中記載,儒學自孔子創立以來,

一直不被統治者看好,在實施中屢屢受到挫折,一直死守古代的政治經驗,

荀子曾經說過批評過儒家的思想過於迂腐,春秋戰國到漢代時期,社會的文化思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儒家真正能夠走向歷史舞臺,需要有人帶領的情況下做出改變,董仲舒和漢武帝便是領頭人。

1.儒家思想順應了大統一的要求

孔子推行的儒家思想是堯舜周公之道,只是對之前時代的總結,不能代表所有的思想,時代變化,儒家思想一直不變的情況下,便會被時代所淘汰。秦朝一統六國之後,從“焚書坑儒”到“諸子百家”

,是儒家思想停滯不前的時期,一直到漢代時候,儒家思想才又一次回到了人們的視野中

,董仲舒把儒學、道家、陰陽五行等思想進行糅合,創立了新的儒學思想。

漢代儒學是如何被多方面確立地位的?

他提出“君權神授”和“天人合一”等思想加強君主的獨權專治,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集中中央權力,提出“三綱五常”來規範人們的行為舉止和道德行為,順應了當時漢代統治者的需求,漢武帝對他提出的新儒家思想甚是賞識,便接受了他提出的“罷黜諸子百家”的建議,並開始實施。

2.統治者需要實現大一統

漢武帝時期,國家雖步入正軌,國力日益強盛,但依然有危機潛伏,諸侯國勢力膨脹,中央政權存在被威脅的危險境地。漢武帝找尋加強中央集權的方法,既要能夠適應當時經濟的發展,又要有積極的政治影響力,

能夠取代以前的“黃老之學”。董仲舒在這個時候提出的新儒學思想正中漢武帝懷中

,於是便接受了董仲舒提出的理論。

漢代儒學是如何被多方面確立地位的?

漢武帝肯定了新儒學的思想,實行積極推動的策略,實現了大一統的整治方案,大大提高了儒學的知名度,讓其得到了推廣,逐漸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取代了漢代之前的教育文化,成為漢代的唯一。

總結

總之,儒家思想的重要性體現於它為封建社會統治階級提供了整套的治理方案和社會理論的思想體系

,讓中國在之後的很多年曆史中運用儒家思想讓國家處於快速的發展時期,在全世界的發展程序中絕無僅有,映照了我國兩千過年的光輝歷史,也是中華民族現在和未來能夠在世界屹立不倒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