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道德經》第十六章 觀復就是悟道 自然就是行道

作者:由 李書僮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1-03

歸根曰靜 靜曰覆命 什麼意思

致*虛#極,守&靜*篤,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道德經》第十六章 觀復就是悟道 自然就是行道

這一章講如何修*道。

一章前半部分講的是如何知道。後半部分講的是如何從知道到行道。

致*虛#極,守&靜*篤,

虛和靜是人的心境原本空虛明靜的樣子,各種慾望和心機讓內心充滿不安,所以,首先要把內心的慾念摒除。達到極度靜虛的境界,摒棄一切心機和成見。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世間萬物蓬勃生長,我從萬物的生成演變過程中觀察其中迴圈往復的執行規律。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芸芸眾生,各自回到各自的本源。塵歸塵,土歸土。

歸根曰靜,

迴歸本源歸於寂靜,

靜曰覆命。

完成一生的使命。

覆命曰常,

萬物各自覆命就是規律,這就是道(常)。

知常曰明,

知道這個規律就叫做智慧(明)。

不知常,妄作,兇。

不知道規律,就會妄為而遭遇災禍。

萬物攜帶著天賦和使命,生成,生長,演變,從弱變強,達到頂點之後再衰落,直到消亡,歸於沉寂。這一個過程是萬事萬物完成各自使命的過程,道家稱為覆命。透過觀察萬事萬物覆命的過程就可以瞭解道。這就是悟道。在悟道時,首先要讓自己進入一個極度靜虛的境界。因為慾望和原有的各種成見會矇蔽我們的心,讓我們看不到真相和規律。

《道德經》第十六章 觀復就是悟道 自然就是行道

瞭解了道之後,還要學習如何行道,這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知常容,

知道規律就能理解包容萬事萬物,知道了規律,就能看懂周圍很多的人和事,明白他們之所以那麼做是被規律所左右,就學會了包容。

容乃公,

能理解包容萬事萬物,處事就能夠公平客觀,學會了理解和包容,就能夠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做事情才能做到客觀,有公心,才能做到公平。

公乃全,

能做到公平客觀才能做到周全,方方面面都能做得很好。 做到公平客觀之後就方方面面都考慮到,張三關心的,李四關心的都能放到一起考慮。這樣就能做到周全。

全乃天,

做到周全就達到了自然的境界,最大的周全莫過於自然,一花一草都考慮進去。當然我們人做不到自然的境界,但我們可以在所面對的問題範圍內做到最大的周全。也就是在一定的範圍內達到了自然的境界。

天乃道,

達到自然的境界就能順應規律做事,達到自然的境界之後,就能自然而然地順應規律做事了。

道乃久,沒身不殆。

順應規律做事才能長久,終生不會遭受危難。

這就是從知道到行道的過程。

《道德經》第十六章 觀復就是悟道 自然就是行道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