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一定要明白,夏至並不意味著入伏

作者:由 微言微評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1-10

夏至和入伏是一回事嗎

今天,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

說起夏至,相信很多人首先會想起冬至。冬至也就是交九的開始,往往代表著嚴寒真正的到來。

那麼,夏至是不是就意味著入伏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夏至的出現,的確標誌著天氣逐漸變得炎熱無比。要不民間自古就有不過夏至不熱的說法。

更有意思的是,夏至也是白晝時間最長的一天。然後,很明顯地變短。

一定要明白,夏至並不意味著入伏

還有一個神奇之處,夏至前後的幾天,到了中午還可以看到立杆無影的現象。

具體成因也不是很複雜,因為這幾日的太陽幾乎直射北迴歸線,正午時分呈絕對(接近)直射狀。

不過,這種現象只有在北迴歸線以南的地區才能看到,一年中都有兩次太陽垂直射向地面的時刻。

目前的中國,已經有5處北迴歸線標誌,分別位於廣東的汕頭、從化、封開,廣西的桂平和雲南的墨江。身在這幾個地方的朋友,不妨親自體驗一下。

要承認,夏至和入伏還是有著密切的關係。常言說得好,夏至三庚入伏。充分表明入伏的具體時間是在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

一定要明白,夏至並不意味著入伏

或許有人詢問,什麼是庚日呢?

在曆法中,天干有10個,所以每過10天就出現一個庚日,比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由於一年的天數不是10的整倍數,每年的庚日都會有變化。

萬變不離其宗。每年入伏的時間各不相同,但是一般都保持在公曆7月11日至7月20日之間。伏天分為初伏,中伏,末伏,每伏為10天。

現在明白了吧,夏至和入伏不但相差一段時間,還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

但不管怎麼說,老百姓對於夏至的重視度從來沒有輕視過。特別是北方人,始終有著冬至餃子夏至面的習慣。

一定要明白,夏至並不意味著入伏

還清楚地記得,每年的夏至,母親總會親自動手做出一份精美的涼麵條。

麵條是手擀的,煮熟後一定要過涼水。這種方式不但消除了滾燙,便於入口,同時還保持了麵條的韌性,口感愈發的鮮爽。

至於涼麵條的滷,也很簡單。多是西紅柿和雞蛋,然後佐以黃瓜絲,荊芥,芝麻醬,辣椒油。共同攪拌均勻,當真是人間美味。

可惜,這麼多年我一直在外地工作,回老家的機會不多,尤其在夏至,壓根吃不到母親做的手擀麵。自己雖然能做,但總是感覺少了點什麼。

從夏至開始,天氣也進入了多雨季節。不過多是陣雨,期間伴隨著狂風雷電,雨量很大。雖然下的範圍有時候比較小,照樣能造成很多意外。

一定要明白,夏至並不意味著入伏

在北京,上海,河南等諸多省份,還會出現讓人非常難受的桑拿天。哪怕坐在那裡一動不動,依舊汗流浹背,猶如在浴池裡蒸桑拿。

起居方面,也不可有絲毫的懈怠,多休息,適量運動,更要保持好的心情,戒驕戒躁。如是,別說夏至,整個夏日也能輕鬆度過。對嗎?(文/孫新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