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LONG展覽 | 趙剛:天下無事

作者: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1-11

天下無事是什麼意思

LONG展覽 | 趙剛:天下無事

2021年夏天,趙剛在上海龍美術館(西岸館)舉辦了個展“煮夫的焦慮”。一年多後,他再度歸來,將在龍美術館舉辦第二個個展“天下無事”。不過,展覽的地點從上海移到了重慶,展期從9月24日持續至12月4日。

此次展覽由三組作品穿插而成:第一組是靜物,第二組是藝術家的自畫像,第三組是混合了不同題材新舊作品的“派對”。這些靜物大多取材自工作室、廚房,趙剛的處理並無定法,有時很古典,有時候則很現代,但有一點是一致的,即大部分靜物被他刻意放大至數倍乃至數十倍,其尺度遠遠超出我們的經驗。放大並不是為了凸顯物和畫面的細節,而是為了賦予這些日常之物(包括果蔬、肉、排骨、豬頭、酒具、花瓶、燭臺等)以神聖的位置,或者說,是為了拉開其與我們之間的距離。顯然,有了這樣的尺度和距離,我們目光所及的不再是熟悉的身邊之物,而彷彿是我們自己處境和命運的映象。繪畫也不再是一個欣賞的物件,而是現實本身。

LONG展覽 | 趙剛:天下無事

趙剛,《富貴夢》

布面油畫

280×400cm

2021

圖片由藝術家及星空間提供

與之對應的是一組藝術家的自畫像。畫中人物的大小與他本人相當,影象底本有的是虛構的,有的來自舊照片,透過畫中人物的服飾,可以看出這裡含括了紳士、流浪者等多個不同的身份。延續了以往他關於自我身份的追尋和探問,此處他雖然身著不同身份的服飾並擺出相應的姿勢,但不變的是他已然老去的面孔和身型。和靜物畫一樣,毋寧說趙剛在這裡是將他所描繪的諸種身份(包括作為藝術家的自己)視為同樣正在朽壞的客觀之物——當然,也許他是想以繪畫的方式留給他們最後一絲尊嚴。

LONG展覽 | 趙剛:天下無事

趙剛,《外交官》

布面油畫

250×180cm

2022

圖片由藝術家及星空間提供

第三組“派對” 混合了歷史、地景、征服等多個主題,更像是前面兩組作品的背面或註腳。

這些畫面充滿了調侃和玩世不恭的意味,卻又彷彿一片虛空和茫然;它們看似無關時世,卻又透著某種無奈和沮喪。“天下無事”並沒有讓趙剛獲得絲毫寧靜,憤世嫉俗的他依然焦灼不安,他開始懷疑繪畫,覺得繪畫成了一種毫無意義的努力,他懷疑藝術這個行業,覺得這種持續的工作興許是在加速藝術的衰亡,他也懷疑自己的身份,而這隻會讓他的內心變得更加分裂和絕望。

LONG展覽 | 趙剛:天下無事

關於藝術家

LONG展覽 | 趙剛:天下無事

趙剛,圖片由藝術家趙剛提供

作為中國先鋒派最早和最穩定的支持者之一,趙剛從未停止重新發掘自己。作為“星星畫會”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最年輕的成員,他先後以一個銀行家,出版人,電影製片人和藝術家的身份在紐約學習、工作和生活。趙剛多方面的工作和大膽的人物角色奠定其成為了中國的“壞畫”教父。

關於策展人

LONG展覽 | 趙剛:天下無事

魯明軍,圖片由策展人魯明軍提供

魯明軍,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青年研究員。OCAT深圳館學術總監。近年策劃《疆域:地緣的拓撲》(2017-2018)、《在集結》(2019)、《沒有航標的河流,1979》(2019)、《街角、廣場與蒙太奇》(2019)、《繆斯、愚公與指南針》(2020)等展覽。在《文藝研究》《美術研究》《二十一世紀》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近著有《目光的詩學:感知—政治—時間》(上河卓遠文化·河南大學出版社,2019)、《美術變革與現代中國:中國當代藝術的激進根源》(2020)等。2015年獲得何鴻毅家族基金中華研究獎助金。2016年獲得YiShu中國當代藝術寫作獎。2017年獲得美國亞洲文化協會獎助金(ACC)。同年,獲得第6屆中國當代藝術評論獎(CCAA)。2019年獲得中國當代藝術獎(AAC)年度策展人獎。

原標題:《LONG展覽 | 趙剛:天下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