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心理學:不好意思拒絕、不願意麻煩別人,屬於一種危險的人格

作者:由 心理學神奇小小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1-12

不好意思是一種什麼心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你身邊是否有著這樣一種人?他們總是被身邊的人需要,“幫我帶個飯”、“麻煩幫我打個水”,好像什麼人都可以麻煩他們,而他們也永遠不會拒絕。

這類人往往面帶善容,很好接近,對於身邊人的要求也總是照單全收,人們通常會給他們一個“好人”的稱號。

但這樣的好人卻有個統一的特點:

總是如活雷鋒般攔下所有瑣碎事情,但自己好像從來不會向他人尋求幫助。

他們認為麻煩別人是可恥的想法,但對於他人的求助,卻說不出“No”。你是否會在生活中遇見這樣的人?或者你自己就是這樣的人?

心理學:不好意思拒絕、不願意麻煩別人,屬於一種危險的人格

討好型人格

這類人被統一叫做“老好人”,心理學名為“討好型人格”。表面看上去誰都需要他們,但其實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之所以不拒絕,是因為自己的心理需要他人。

這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他們的內心極度敏感,以至於別人一句無心的話都能觸碰到他們柔軟的內心,引起內心的遐想。

人人都誇讚老好人,但都不願意成為老好人,因為老好人是沒有自我的。他們往往抬高他人,貶低自我,在討好型人格的眼中,他人永遠是閃閃發亮的,而自己永遠是卑微渺小的人群。

這也與他們的成長環境有關係,從小到大,他們的需求總會被忽視,很少得到他人的承認,甚至從小接受的是打擊式教育,做什麼事情都會被反擊。

心理學:不好意思拒絕、不願意麻煩別人,屬於一種危險的人格

因此,他們在小時候便養成了對自我的貶低:“我是沒用的”、“我做什麼都不行”。這樣的思維老是不自主地浮現,隨著年齡增長,在心底紮了根。

人是需要進行人際交往的,需要與被需要都是人最基礎的需求,即使是老好人也不例外,他們雖然認為自己沒有價值,但是內心比誰都渴望能得到重視。

於是,他們只能用一種最笨的辦法來表達內心訴求,認為無條件關注他人、滿足他人的需要便可以得到他人的承認,以此獲得價值感。

正因如此,他們不會拒絕,更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這樣真的可以獲得自我價值嗎?其實不然。

自我需求

現實生活裡,很多老好人都會被形容為善良,但除此之外再無其他。老好人並不快樂,因為他們漠視了作為個體最基礎的需求——自我需求。

心理學:不好意思拒絕、不願意麻煩別人,屬於一種危險的人格

人都應該圍繞著自己生長,你的價值並不是靠他人的一句話便能得到實現,這本身就是一種錯誤的思維傾向。

我們應該找準自己的定位,自己拯救自己,或許童年的經歷養成了如今這個有些許偏差的自己,但依然不能影響你成為自己的權利。

與其當一個人際交往中的討好者,不如先學著討好自己,直面自己的內心。你答應他人的請求真的是因為想做那件事嗎?還是為了做成那件事後,求一個內心安穩?

每個人都應該是獨立的個體,不依附於任何人生存,你成就的最終評價者也不會是他人。他人說你差,你就真的差到底了嗎?

很多成功者最開始都被人看不起,之所以仍舊能成功,是因為打從心底裡沒有放棄自己。

心理學:不好意思拒絕、不願意麻煩別人,屬於一種危險的人格

其次,與討好型人格相處其實沒有表面上那樣輕鬆。有時候,討好型人格也會給親近的人制造壓力感,他們會把這種錯誤的思維邏輯帶入親密關係,並對伴侶產生強烈的依賴感。

他們會打心底認為,一旦建立親密關係,對方就應該無條件理解、包容自己。他們更加渴望強調自己的中心地位,因為他們極度希望能有一個人拯救自己脆弱的心靈。

但這其實是對自己伴侶的一種隱形傷害。我們不應該把他人的愛當作理所應當,人的價值只有自己才能給予。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

[1] Mae, L。, Carlston, D。 E。, & Skowronski, J。 J。 (1999)。 Spontaneous trait transference to familiar communications: Is a little knowledge a dangerous th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7(2), 23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