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荀子文藝思想中的文藝審美論述

作者:由 喜歡文學的小翠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1-17

虛而不屈下一句是什麼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同時又兼收各家,其思想整體顯現出一種獨特的綜合性。荀子關於文藝的見解,除《樂論》一篇為專論之外,其他均散見於《荀子》各篇之中,往往是和其政治、哲學、美學等思想結合在一起的,需梳理剔抉才可得出。從文學批評的角度來看,荀子的文論具有開創性和系統性,對文學的內部規律和外部規律均有所涉及,對後世文論影響很大,並奠定了封建時代的傳統文藝觀。

荀子文藝思想中的文藝審美論述

審美問題是西方美學的概念,但荀子文藝思想中的“中和之美”“全粹之美”都非常接近審美理想的精神實質,是對儒家傳統審美理想理論的進一步發展。荀子的審美理念對孔子有所繼承,強調“中和之美”。《樂論》篇:“故樂者,天下之大齊也,中和之紀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強調音樂的中正和諧,和睦而不淫蕩,最終使社會和同,這顯然是對孔子“中和”思想有所繼承。

荀子文藝思想中的文藝審美論述

但荀子所闡釋的“中和”,是帶有強烈的目的指向性的。他所談的“中和之樂”在於引導人的情感走向正道,以絲竹之音引導人的道德,使君臣和敬、父子和親、長少和順,達到“天下之大齊”的最終理想,這種價值導向和價值判斷是荀子“中和之美”的顯著特點。

荀子文藝思想中的文藝審美論述

荀子繼承了孔子“盡善盡美”這一思想,將文學的真、善、美統一起來,並闡述得更加詳盡和完整,他進而提出了“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即“全粹之美”的觀點。“全粹之美”蘊含極大的包容性,這是一種廣闊而完美的境界。《勸學》篇中:“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天見其明,地見其光,君子貴其全也。”

荀子文藝思想中的文藝審美論述

荀子在這裡強調了君子要葆有道德操守,內心才能夠靜定,然後能夠應物自如。這才是完美的人,而君子貴在德行的純美。荀子以做學問為例,說明了君子要在人格上達到全、粹的至高境界,需要以“禮義”之道為標準,守住德行的操守,才能成為“全美”之人,而真正的美是涵括“真善”的全粹之美。

荀子文藝思想中的文藝審美論述

終荀子一生,他的文藝思想自始至終都與政治緊密聯絡在一起,荀子之所以用功利的眼光看待文藝,是因為他所處的時代使然,因而他投入了比孔孟更多的政治現實關注。荀子隆禮又重法,使他被視為儒學的“歧出者”,但這也正體現出了荀子對政治的關切和對人治制度的反思。荀子的文藝思想整體展現出一種儒學向政治靠近的趨勢,學術由邊緣走向政治中心,為封建集權政治服務的性質愈發強烈,他對於諸子各家的繼承與批判,歸根結底是希望能夠達到一統的目的,這是荀子文藝政治化的深刻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