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叮出一個“石頭精”!

作者:由 湘湘帶你看社會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1-19

石獅嘴裡有珠子嗎

叮出一個“石頭精”!

叮出一個“石頭精”!

鎮湖蘇繡、東渚緙絲、 楓橋竹編、滸墅關草蓆、 蠶種、碑刻、箍桶…… 這些 非遺,大家耳熟能詳, 但你聽過這個稍顯冷門的非遺嗎?

金山石雕技藝

叮出一個“石頭精”!

“石頭精”原本只是一塊塊普通的山石,忽然有一天,一雙靈巧的雙手揮舞著工具在它身上叮叮噹噹地雕鑿,伴隨冗餘部分慢慢剝落,山岩逐漸呈現出清晰的輪廓。而被鑿出來的石頭或來到街頭,或臥在房前,或置於案上,從此成為流傳千年的藝術作品。

人類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演示上,並把岩石變成工藝作品的過程,就是石雕。

2007年,蘇州金山石雕技藝被列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

叮出一個“石頭精”!

01

高新區的“石頭精”

在清幽寂靜的山裡,小編 聽蘇州金山石雕技藝傳承人陶龍海老師,講述了非遺金山石雕的故事。

叮出一個“石頭精”!

你知道嗎?白馬澗龍池景區裡,藏著一個省級非遺傳承展示點,景區裡的龍池石碑、御道上的石牌坊、路邊的石欄杆……很多都是出自陶老師之手的石雕作品。也就是說,

大家在景區裡隨便一摸,可能就是一件非遺作品

,也太棒了~

叮出一個“石頭精”!

叮出一個“石頭精”!

作為江南石雕的集中縮影,蘇州石雕是中國雕刻藝術之苑的一朵名花。

金山石雕是蘇州石雕的一脈

,它並非一個藝術流派,只因使用的石料產自蘇州城西的金山一代,才有了這一名稱。

金山石主要分佈在城西的

楓橋

、木瀆、藏書一帶。我們生活中許多常見的石井、石磨等器具,其實都是金山石雕,最初,石雕便是為了生活日用。

叮出一個“石頭精”!

叮出一個“石頭精”!

02

“石頭精”,來頭大

對石頭進行雕刻,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

20萬年前的

舊石器時代中期

。此後,受到各個時代文化、藝術、宗教等各種因素的影響,石雕呈現出風格迥異的時代特色,也逐漸形成特色鮮明的各種流派。

叮出一個“石頭精”!

早在

漢朝末年

,吳人就已開始使用金山石。

宋代以後

,金山石開採範圍就擴大到了楓橋一帶。

金山石雕在明代達到一次巔峰。

明朝初年

,香山木匠和石匠帶人赴京建造紫禁城,功成後使蘇州石雕從業者大增。

叮出一個“石頭精”!

一塊石頭想要被打造成石雕,條件不可謂不苛刻。太硬難刻,太脆易碎,太軟又容易風化。恰好金山的花崗岩質地堅硬,極其精美,打磨之後色美如金,正合適用來製作石雕。

雕刻石頭手上的技術也必須把握精準,手勁太輕難以雕刻圖案,手勁太大又容易“打過頭”,導致石頭崩壞。所以,現在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每一座石雕作品,都是工匠們凝聚了數十年的心血匯聚而成。

叮出一個“石頭精”!

03

金山石雕的傳承

雕刻石頭,不僅手要穩、身要沉,更要有一顆“菩提心”,

用內心與石頭對話

。小編覺得,他們太值得尊敬,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這樣的孤獨啊。

石雕的傳承者們,做到了。且隨著歷代累積,金山石雕逐漸形成了

幾大“絕技”

叮出一個“石頭精”!

一是採石劈石

經驗老道的採石匠可以用肉眼看出石山中隱藏的紋脈從而有效避開,儘量多出大料。完成採石後,在沒有機械的時代還可以把堅硬的大石準確地劈成理想大小,這都要靠工匠多年積累的經驗才能完成。

二是左右開弓

沒有機器,僅憑人力雕刻一對一模一樣的雌雄石獅,難度可想而知。

三是獅口含珠

蘇式石獅一般都口中含珠,金山匠人在刻獅嘴時要將獅舌雕成弧形,珠子雕得並非全圓。雕刻完畢後,用力將石珠敲進口中,要嚴絲合縫,分毫不差。

是斷柱接柱

金山石匠能夠將兩根長度不足的石柱透過雕作榫卯結構,從而天衣無縫地合二為一。

叮出一個“石頭精”!

良好的聲譽帶來豐厚的回報。20世紀80年代,楓橋石工的收入成為

“農村五匠”之首

,最高峰時境內石雕從業者達

400餘人

,石雕作品遠銷

21個

國家和地

,成為享譽全球的品牌。

叮出一個“石頭精”!

叮出一個“石頭精”!

叮出一個“石頭精”!

金山石雕,或許再難重現往日的繁榮

但是我們相信

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

金山石雕技藝

會作為我們身邊的生活器具和藝術品存在

會,一代代地傳承下去

Review

踏 青 攻 略!

絲竹之聲,響徹四海!

素材來源:非遺之萃

稽核:張寒楓、王莉

編輯:王鶴軒

感受石雕的魅力!!

【來源:蘇州高新區旅遊局】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