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王凌:鹹有匡魏室之謀,夢中“帶走”司馬懿

作者:由 作家鄧海春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1-23

紀綱真有那麼大權力嗎

當司馬懿打敗了政敵曹爽後,能與他共同分享勝利果實的太尉蔣濟卻因為自己沒有保住曹爽的命而慚愧去世。由於蔣濟曾讚賞王凌為“文武俱贍,當今無雙”,於是大權在握的司馬懿積極拉攏王凌,將他提拔為新的太尉。暗藏禍心也好,忠於魏室也罷,王凌在手握重權之後,開始謀劃誅殺司馬懿,廢除魏帝曹芳,另立楚王曹彪為帝,掀起了雷聲大雨點小的淮南一叛,最終落得晚節不保。

一、名門之後,中興之臣

“天子感慟,百姓喪氣”,誅滅董卓有功的司徒王允死在他最有權勢的五十六歲時,不解氣的李傕、郭汜等人還殺光了長安城內王允的兒子和宗族,唯有王允哥哥的兩個兒子王晨和王凌逃出生天,回到了太原故地。在強大的家世背景扶持下,王凌憑藉舉孝廉出任幹縣縣令,然而一縣之長不是那麼好當的,“遇事,髡刑五歲,當道掃除”,要不是曹操拉了他一把,可能王凌就這麼泯然眾人了。

王凌:鹹有匡魏室之謀,夢中“帶走”司馬懿

曹操早年曾隻身刺殺董卓,心裡佩服扳倒董卓的王允,在得知王凌是王允之侄,又是因功獲罪後,當即委以驍騎將軍主薄之職,後拜中山太守,因為勤政有功,王凌又得以出任丞相掾屬,被曹操引為心腹幹吏。曹丕取漢而自代之後,王凌進一步得到重用,歷任兗、青、揚、豫四州刺史,皆有績效。“佈政施教,賞善罰惡,甚有綱紀,百姓稱之,不容於口”。

王凌:鹹有匡魏室之謀,夢中“帶走”司馬懿

二、文武俱贍,股肱元老

除了文治,王凌打仗也是一把好手,他曾與名將張遼等人共戰孫權的心腹大將呂範,大敗之,戰後因功封為宜城亭侯,加號建武將軍。石亭之戰,大司馬曹休貪功冒進,魏軍慘敗,王凌拼死突圍,為曹休賺得一線生機。正始二年(241),吳大都督全琮與王凌鏖戰於芍陂,吳軍來勢洶洶,而魏軍卻因為沒有提前準備陷入了困境,“時州兵休使,在者無幾”。頑強抵抗一段時間後,王凌與時任揚州刺史的孫禮合兵一處,這才反敗為勝。此戰雙方損失慘重,東吳中郎將秦晃等十餘人戰死,毫無準備便遭到襲擊的魏軍孫禮部也死傷過半。

王凌歷仕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朝,從曹操的提攜之恩開始,王凌因為文治武功得以高遷,輔佐曹丕、曹叡期間屢建功勳,更是得到了曹爽、司馬懿的先後拉攏。正始初年(239),大將軍曹爽拜王凌為徵東將軍、假節、都督揚州軍事,王凌就是在這個時候與光明磊落的孫禮共事,並且在之後合力擊敗了全琮。高平陵之變後,王凌接到了司馬懿的橄欖枝,升遷為司空,位列三公,顯赫至極。

三、暗謀廢立,晚節不保

就在司馬懿剷除曹爽,培養同黨時,王凌也在進行著自己的謀劃——改立新帝。不知故意還是無意,王凌並沒有被拿掉都督揚州軍事的權力,他的侄子令狐愚出任兗州刺史,兩人一起統兵於淮南。有親緣關係,又曾共同在曹爽帳下做事,加上楚王曹彪的封國在令狐愚的管轄之內,王凌和令狐愚於是拍手既合,邁出了改立新君的第一步。然而司馬懿真的沒有防備嗎?當令狐愚遣親信張式前去聯絡曹彪,謀劃邁出第一步時,令狐愚很“巧合”地病逝了,其幕僚楊康貪生怕死,告發了眾人在淮南的謀劃,使得司馬懿提前有了防備,派遣親信自己的黃華出任兗州刺史。

王凌:鹹有匡魏室之謀,夢中“帶走”司馬懿

種種跡象都暗示了廢立之事不可為,就連王凌的兒子王廣也從洛陽來信提醒父親事難有為,“今司馬懿情雖難量,事未有逆,而擢用賢能,廣樹勝己,修先朝之政令,副眾心之所求”。王凌為什麼沒有收手呢?原來是他等到了一個絕佳的機會:吳國封鎖塗水,想必是吳帝孫權大限將近。於是王凌向中央求情調兵虎符,假託教訓吳國,實在發動政變。老謀深算的司馬懿自然不會給王凌這個機會,不令興兵,並於親率中軍討伐。比大軍先一步到的,是赦免王凌之罪的皇帝赦書和司馬懿的勸解信,讓王凌以為自己還有戴罪立功的機會。

然而等王凌放下警惕後,司馬懿與數萬大軍已經來到了壽春城前。到這時,王凌都還抱有最後的僥倖,他寫下告罪書,向司馬懿交出官印和儀仗,並自縛表示投降。在最後司馬懿都不忘“攻心”,派人為王凌解縛,並交還王凌之前交出的官印、儀仗,等到王凌歡天喜地請求拜見司馬懿時,司馬懿卻不願見他,“卿非肯逐折簡者故也”。王凌就這樣被押解到了洛陽,服毒自盡。

是真心維繫魏室,還是覬覦司馬懿能夠獨掌大權,王凌的真實所想已經無從可知,“君子平情論事,不能以成敗相繩”,但相比司馬懿識破王凌之謀劃後的所作所為,王凌的引頸受戮彰顯了義士忠臣之風:一人投降換百姓無災;作《與太傅司馬宣王書》表面心境;路過魏國名將賈逵廟前大呼:“賈梁道,王凌固忠於魏之社稷者,唯爾有神,知之”。可惜人生的最後一刻已經沒有一人為王凌發聲,在他死後,司馬懿常夢到賈逵、王凌化作厲鬼作祟,加上自己患病,把王凌暴屍三日後的他沒過多久也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