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中國奇譚》,奇在哪兒?

作者:由 北晚線上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1-24

起始地點是指的哪兒

近日,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B站聯合出品的動畫《中國奇譚》以濃郁的中國畫風、獨特的美學設定、“我想離開浪浪山”等經典臺詞,讓許多網友直呼“上頭”。

俠客島微博邀請了《中國奇譚》總導演陳廖宇、第二集《鵝鵝鵝》導演胡睿參與直播,講述爆款背後的創作心路。

《中國奇譚》,奇在哪兒?

《中國奇譚》海報 圖源:網路

1、俠客島:《中國奇譚》表現出的“中國風”直擊人心,也能看出主創團隊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了不少資源。你們如何處理傳統與創作的關係?

陳廖宇:任何一個導演的創作都承載著過往經驗和文化積累。具體到《中國奇譚》,我們下了更多功夫。除了現在大家討論較多的《小妖怪的夏天》和《鵝鵝鵝》明顯能看出取自古代故事外,後面的《鄉村巴士帶走了王孩兒和神仙》表現了現實的鄉村生活,導演為了創作,回鄉做了大量採風工作;《小賣部》講北京胡同故事,兩位導演平時就住衚衕,素材積累很多;《小滿》的導演們從中國古代繪畫、民間年畫等作品裡研究了很多古代兒童穿著、家庭擺設等……這次大家熱議的“中國風”,一靠此前積累,二靠有針對性的考察研究。

《中國奇譚》,奇在哪兒?

《中國奇譚》海報 圖源:網路

胡睿:《鵝鵝鵝》取材自南朝志怪小說《續齊諧記》中的《陽羨書生》,也叫《鵝籠書生》。“鵝籠書生”已成為一個典故,指幻中出幻、人心多變。我讀到這篇小說時特感震撼,近1600年前的古人能用頗具現代意識的手法、類似西方戲劇“三一律”去創作,講的不是簡單的怪談奇觀,而是很有思想性的趣事,不諷刺誰也不侮辱誰,只是單純呈現就已非常高階。這個故事我們先後改編了4版。一開始我覺得改編就要讓大家看到技法多麼精巧、結構多麼複雜,結果前3版把原文改得面目全非,但越看越覺不對勁,把傳統文化那種大象無形的大氣搞丟了,就剩一些小技巧。第4版我下定決心,基本就用原著附加一點改動,讓主人公從旁觀者變成親歷者,這樣反而給故事在視覺表現上贏得了很大空間。

2、俠客島:《中國奇譚》裡有很多讓大家津津樂道的情節,比如打工人“毛都禿了”的自嘲,野豬媽媽讓小野豬“多喝水”的嘮叨,《鵝鵝鵝》裡的那隻耳墜等等。還有哪些細節是你們埋下希望觀眾挖掘的?

陳廖宇:還有很多。比如《小妖怪的夏天》裡,小妖怪跑向唐僧師徒時,喊的是“別過來,這裡有危險”。原本配音喊了兩次,兩次都喊出了聲,後來我建議,把第二次喊聲去掉,讓孫悟空直接一棒打下來。這樣就留了懸念:大聖究竟是沒聽清它喊什麼,直接把它打死了?還是說已經聽清了原委?我們希望觀眾心裡“咯噔”一下,心存疑問,這是一個細節設計。

胡睿:很多網友注意到《鵝鵝鵝》片尾的“小貓廟”,原型取自四川綿陽雲臺觀的“譚貓殿”。我當時發現這座廟時特別驚喜,覺得貓的造像很“對”,就是咱們中國的東西。加上了小貓廟後,好多網友私信說,知道這個廟在四川綿陽。其實將貓作為文化符號還真不是日本特有的,中國一些古畫會畫貓,配上花和蝴蝶,取諧音“耄耋”之意,寓意健康長壽。這次我們成功把中國的貓文化融入動畫,也得到了觀眾認可。

3、俠客島:動畫短片的製作難度不亞於長片,你們在創作中遇到過哪些挑戰?

陳廖宇:首先是專案總體要求和每個導演個性創作之間的平衡,其次是導演自身創新探索與觀眾接受度之間的取捨。作為總導演,在把握總體創作方向和創作質量的時候,我既要做到以特定標準貫徹執行,又不能讓這些導演覺得我束縛了他們,這不容易。

俠客島:聽說為了《鵝鵝鵝》的208個鏡頭,胡導還得了腱鞘炎?

胡睿:《鵝鵝鵝》所有鏡頭都用PS繪製,但有些概念圖是在紙上繪製的,為此我們研發了特製筆刷,一開始想透過工業化團隊或其他方式減少勞動量,試了多次都失敗,實在沒招,就用最笨最辛苦的辦法,一幀一幀繪製上色。腱鞘炎倒沒有,但手上始終有腱鞘積液。我聽過一段相聲,說爬珠穆朗瑪峰,只要後面追個大老虎,是個人都能上去。壓力大到一定程度,每個人都會增加膽氣,放手去做。中間也有幾回我覺得幹不下去了,都是陳導在旁邊盯著,看我實在要沉底了,拿個網又把我撈上來。

4、俠客島: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創作過眾多非常優秀的動畫作品,《大鬧天宮》《哪吒鬧海》《黑貓警長》《小蝌蚪找媽媽》等,是幾代人無法磨滅的童年記憶。兩位導演看過哪些印象深刻的國產動畫?這些經典如何成為你們的創作養分?

陳廖宇:這問題暴露年齡了(笑)。我想提的第一個名字是1956年的《驕傲的將軍》,它實際上確立了中國樣式的動畫風格;1964年的《大鬧天宮》,進一步將中國動畫表達方式系統化,包括美術設計、動作、音樂、敘事方式和鏡頭語言等,都是成系統的、中國化的。到了1979年的《哪吒鬧海》,藝術表現可謂登峰造極。

陳廖宇:對我來說,1983年的《天書奇譚》影響很深,前輩們又開創了一個方向,把娛樂性引入創作,使動畫更接地氣。觀眾看《大鬧天宮》《哪吒鬧海》會覺得“哇塞真棒”,那是仰望的姿態;看《天書奇譚》就會大笑,覺得太逗了,就是這種感覺。這幾部片子在各自歷史節點上都有著突出的代表性。

胡睿:我也是看上美影廠片子長大的。印象最深的是短片,《驕傲的將軍》當屬No。1。這部片子給我一種感覺,好像我和中國古代的某一段歷史直接產生了聯絡。後來我去國外學電影,研究很多影史人物,比如我看了日本導演黑澤明的《亂》之後再看《驕傲的將軍》,就覺得這部片子的氣象、對人物命運的表達,在藝術上真的達到了很高層次。長片中印象最深的是《天書奇譚》。隨著年齡增長,你會發現片中有一些很真切的、基於民族傳統才能創作出來的東西,特別可貴。國創動畫一定要往外走、往前走,不斷加速工業化,但往前走的同時,民族的東西也要往回找,這樣底氣才會足。《鵝鵝鵝》裡的狐狸公子,原型就是《天書奇譚》的阿拐,也是一種致敬。

5、俠客島:在二位看來,國創動畫未來最大的突破點在哪裡?

陳廖宇: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積累了很多傳統文化財富,但我們可能忽略的一點是,當今中國也是世界上最願意接受新事物、最具創新、最有活力的國家之一。國創動畫應該把這兩方面結合起來。我們要創新,但根在哪裡?是要做中國特色的東西,把中國文化展示給別人看。

胡睿:我的建議還是一句老話,“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中國有很多優秀的故事資源,不光是《西遊記》《封神演義》,還有話本小說、志怪小說……太多太多了,它們的版權都是公開的,你用就行了。你說你沒有影象不會畫,中國有那麼多傳統的山水畫、人物畫,都可以借鑑。當然,也要結合電影工業發達國家的表達方式,創作出既有自己特色又能引發地球村觀眾共鳴的好作品。我相信,國創動畫一定會走出去,不僅走出去,還會廣受歡迎。

流程編輯:tf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