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語言的謀略(二十六):改變他人意志的智慧(1)

作者:由 鍾百超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1-27

趙國何求而不得也句式

語言的謀略(二十六):改變他人意志的智慧(1)

語言的謀略(二十六):改變他人意志的智慧(1)

第八輯 改變他人意志的謀略與技巧

文\鍾百超

說服人的一個奇巧就是設法找到對方的致命弱點,並以此作為殺手鐧令其就範。每個人都有痛處或難言之隱,如果抓住了這一點,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了使範睢自動退位而將秦國丞相之位讓給自己,蔡澤從四時更替作為自然規律來暗示範睢,指出其退位好處,並以秦國的商君,楚國的吳起,越國的文種作為例子,說明如果功成而不退,必將身不得其死來嚇唬範睢,最後向範睢提出三種選擇。範睢聽了蔡澤的話,嚇得一身冷汗,不得不急流勇退,讓位於蔡澤;呂不韋欲使張唐相燕,張唐拒絕從命。甘羅以應侯使武安君攻趙,武安君不肯行,應侯一怒,將武安君遂出咸陽而死於杜郵作為例子來警告張唐,張唐果然害怕,不得不赴燕為相;為了博取秦王信任,荊軻想以樊於期的頭顱來獻秦王,乘接近秦王之機將之刺殺。荊軻見到樊於期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樊於期果然拔劍自刎…。只要做到有的放矢,就能達到說服對方的目的。

一 恐嚇加利誘

每個人既有優點,也有不足。既有成功,也有潛在的危險。所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因此,每個人每時每刻都要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與人為善。既看到自己的優點,也要注意自己的不足;既要享受成功的快樂,也要防止自高自大,甚至居功自傲。成功的時候想著找一條好退路。做到急流勇退,就要認清形勢,適可而止。但是,一旦遇到狂妄自大的人,就要找到他的弱點,以及潛在危機,透過分析利弊,加以恐嚇,必要時給與一定的利益作為誘物,那麼,他就會乖乖就範。

1.蔡澤以利害說服範睢讓相印

時有燕人蔡澤者,博學善辯,自負甚高,乘敝車遊說諸侯,無所遇。至大梁,遇善相者唐舉,問曰:“吾聞先生曾相趙國李兌,言:‘百日之內,持國秉政。’果有之乎?”唐舉曰:“然。”蔡澤曰:“如僕者,先生以為何如?”唐舉熟視而笑,謂曰:“先生鼻如蠍蟲,肩高於項,魋(追)顏蹙(促)眉,兩膝攣曲,吾聞‘聖人不相’,殆先生乎?”蔡澤知唐舉戲之,乃曰:“富貴吾所自有,吾所不知者壽耳!”唐舉曰:“先生之壽,從今以往者四十三年!”蔡澤笑曰:“吾飯梁齧肥,乘車躍馬,懷黃金之印,結紫綬於腰,揖讓人主之前者,四十三年足矣!尚何求乎?”及再遊韓、趙不得意,返魏,於郊外遇盜,釜甑(贈)皆為奪去,無以為炊,息於樹下,復遇唐舉。舉戲曰:“先生尚未富貴耶?”蔡澤曰:“方且覓之。”唐舉曰:“先生金水之骨,當發於西。今秦丞相應侯,用鄭安平、王稽皆得重罪,應侯慚懼之甚,必急於卸擔。先生何不一往,而困守於此?”蔡澤曰:“道遠難至,奈何?”唐舉解囊中,出數金贈之。蔡澤得其資助,遂西入咸陽。謂旅邸主人曰:“汝飯必白粱,肉必甘肥,俟吾為丞相時,當厚酬汝。”主人曰:“客何人,乃望作丞相耶?”澤曰:“吾姓蔡名澤,乃天下雄辯有智之士,特來求見秦王。秦王若一見我,必然悅我之說,逐應侯而以吾代之,相印立可懸於腰下也。”主人笑其狂,為人述之。

應侯門客聞其語,述於範睢。範睢曰:“五帝三代之事,百家之說,吾莫不聞,眾口之辯,遇我而屈。彼蔡澤者,惡能說秦王而奪吾相印乎?”乃使人往旅邸召蔡澤。主人謂澤曰:“客禍至矣!客宣言欲代應侯為相,今應府相召,先生若往,必遭大辱。”蔡澤笑曰:“吾見應侯,彼必以相印讓我,不須見秦王也。”主人曰:“客太狂,勿累我。”蔡澤布衣躡屩(聶決),往見範睢。睢踞坐以待之。蔡澤長揖不拜。範睢亦不命坐,厲聲詰之曰:“外邊宣言,欲代我為丞相者是汝耶?”蔡澤端立於旁曰:“正是!”範睢曰:“汝有何辭說,可以奪我爵位?”蔡澤曰:“籲!君何見之晚也。夫四時之序,成功者退,將來者進。君今日可以退矣!”範睢曰:“吾不自退,誰能退之?”蔡澤曰:“夫人生百體堅強,手足便利,聰明聖智,行道施德於天下,豈非世所敬慕為賢豪者與?”範睢應曰:“然。”蔡澤又曰:“既已得志於天下,而安樂壽考,終其天年,簪纓世祿,傳之子孫,世世不替,與天地相終始,豈非世所謂吉祥善事者與?”範睢曰:“然。”蔡澤曰:“若夫秦有商君,楚有吳起,越有大夫種,功成而身不得其死,君亦以為可願否?”範睢心中暗想:“此人談及利害,漸漸相逼,若說不願,就墮其說術之中了。”乃佯應之曰:“有何不可願也。夫公孫鞅事孝公,盡公無私,定法以治國中,為秦將拓地千里;吳起事楚悼王,廢貴戚以養戰士,南平吳越,北卻三晉;大夫種事越王,能轉弱為強,併吞勁吳,為其君報會稽之怨;雖不得其死,然大丈夫殺身成仁,視死如歸,功在當時,名垂後世,何不可願之有哉?”此時範睢雖然嘴硬,卻也不安於坐,起立而聽之。蔡澤對曰:“主聖臣賢,國之福也。父慈子孝,家之福也。為孝子者,誰不願得慈父?為賢臣者,誰不願得明君?比干忠而殷亡,申生孝而國亂,身雖惡死,而無濟於君父,何也?其君父非明且慈也。商君、吳起、大夫種亦不幸而死耳,豈求死以成後世之名哉?夫比干剖而微子去,召忽戮而管仲生,微子、管仲之名,何至出比干、召忽之下乎?故大丈夫處世,身名俱全者,上也;名可傳而身死者,其次也;惟名辱而身全,斯為下耳。”這段話說得範睢胸中爽快,不覺離席,移步下堂,口中稱:“善!”蔡澤又曰:“君以商君、吳起、大夫種殺身成仁為可願也,然孰與閎夭之事文王,周公之輔成王乎?”範睢曰:“商君等弗如也。”蔡澤曰:“然則今王之信任忠良,淳厚故舊,視秦孝公、楚悼王奚若?”範睢沉吟少頃,曰:“未知何如。”蔡澤曰:“君自量功在國家,算無失策,孰與商君、吳起、大夫種?”範睢又曰:“吾弗如。”蔡澤曰:“今王之親信功臣,既不能有過於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踐,而君之功績,又不若商君、吳起、大夫種,然而君之祿位過盛,私家之富,倍於三子,如是而不思急流勇退。為自全計,彼三子者,且不能免禍,而況於君乎?夫翠鵠犀象,其處勢非不遠於死,而竟以死者,惑於餌也。蘇秦、智伯之智,非不足以自庇,而竟死者,惑於貪利不止也。君以匹夫,徒步知遇秦王,位為上相,富貴已極,怨已讎(酬)而德已報矣。猶然貪戀勢利,進而不退,竊恐蘇秦、智伯之禍,在所不免。語云:‘日中必移,月滿必虧。’君何不以此時歸相印,擇賢者而薦之?所薦者賢,而薦賢之人益重,君名為辭榮,實則卸擔。於是乎尋川巖之樂,享喬松之壽,子孫世世,長為應侯,孰與據輕重之勢,而蹈不可知之禍哉?”範睢曰:“先生自謂雄辯有智,今果然也。睢敢不受命!”於是乃延之上坐,待以客禮,遂留於賓館,設酒食款待。次日入朝,奏秦王曰:“客新有從山東來者,曰蔡澤,其人有王伯之才,通時達變,足以寄秦國之政。臣所見之人甚眾,更無其匹,臣萬不及也。臣不敢蔽賢,謹薦之於大王。”秦王召蔡澤見於便殿,問計兼併六國之計。蔡澤從容條對,深合秦王之意,即日拜為客卿。範睢因謝病,請歸相印。秦王不準。睢遂稱病篤不起。秦王乃拜蔡澤為丞相,以代範睢,封剛成君。睢老於應。[東周列國志第717頁]

【分析:為了使範睢自動退位而將秦國丞相之位讓給自己的目的,蔡澤採取了以下策略。第一,他從四時更替作為自然規律來暗示範睢今日可以退讓,並指出其好處,即安樂壽考,終其天年,簪纓世祿,傳之子孫,世世不替,與天地相終始。同時以秦國的商君,楚國的吳起,越國的文種作為例子,說明如果功成而不退,必將身不得其死,以此來恐嚇他;第二,他透過比較三種類型的歷史人物,得出了大丈夫處世的三種選擇,即身名俱全者,上也;名可傳而身死者,其次也;惟名辱而身全,斯為下耳。然後勸範睢急流勇退,並以此時歸相印,擇賢者而薦之。接著指出薦賢者的對於自己的好處,就是所薦者賢,而薦賢之人益重,君名為辭榮,實則卸擔。於是乎尋川巖之樂,享喬松之壽,子孫世世,長為應侯,從而避免蹈不可知之禍。範睢果然被他說服了,於是推薦蔡澤給秦王,自己辭掉相位,終得善終。 蔡澤透過類比,恐嚇以及提供選擇的方法迫使範睢乖乖退位,並將自己推薦給秦王並順利登上丞相的寶座。】

未完待續,敬請關注

語言的謀略(二十六):改變他人意志的智慧(1)

注:版權所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