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為何漢末、晚唐和明朝宦官之禍這麼嚴重?

作者:由 俇攘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1-28

徵方臘時曾身穿龍袍亂闖的是誰

眾所周知,我國曆史上有過很多著名的大宦官,從先秦時期的嫪毐,到將大秦帝國推向歷史深淵的趙高,還有影響唐代歷史走向的李輔國、魚朝恩,還有對後唐開國有不朽之功的張承業,以及明初七下西洋揚我國威的鄭和,還有明代臭名昭著的王振、魏忠賢、劉瑾等人。

其實,宦官之禍在歷朝歷代都屢見不鮮,只是程度不同,相對而言,宋代和清代宦官對朝局的影響力稍微低一些。而宦官為禍朝局的淪陷深水區,自然就是著名的東漢末期,唐朝中後期,以及明朝的某些特殊階段。這三個階段,相對而言尤其以唐朝中後期最為嚴重,那個時候宦官掌握著大唐中樞,左右皇帝的廢立,在很多時候將皇帝視作了傀儡,對朝局的影響極其突出。

那華夏曆史數千年,王朝更迭,皇室變遷,無數個皇朝輪迴反覆,從秦皇漢武時代,到唐宋元明清,這麼長的時間跨度,這麼多個不同的歷史時期,那為什麼單單就這三個時期宦官之禍如此嚴重呢?接下來我們就簡單淺析一下,這三個特殊時代宦官之禍極為嚴重的原因。

為何漢末、晚唐和明朝宦官之禍這麼嚴重?

東漢宦官

1、東漢末年

提及東漢的宦官之禍,最著名的自然是十常侍之亂,作為三國演義這本著作中重點講述的章節,十常侍之亂直接毀掉了大將軍何進,遭致董卓進京平叛,自此開始權臣控制朝廷,東漢王朝自此走向無盡的深淵。

東漢王朝雖然是我國曆史上相對和平且外患最少的時代,但是歷史又何時曾消停過,沒有外患的王朝,自然會有很嚴重的內耗,東漢王朝自始至終都有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外戚專權,這主要是因為自漢孝和帝開始,東漢的皇帝都不算長壽,繼任者都相對比較年輕,年輕的皇帝對朝廷的掌握能力自然就很差,而面對這權力的真空,自然就會有野心之輩趁虛而入,這當中最有這個需求的自然就是皇帝的母親,也就是年輕的太后。

但是太后再強也無法掌控整個外朝,而能幫助太后掌握外朝的自然是其最信任的孃家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外戚,東漢歷史上最著名的外戚自然是竇家,把持朝政數十年,其中最著名的有東漢歷史上最著名的竇太后,還有就是手握燕然勒功的竇憲。接踵而至的外戚就是梁氏,專權近二十年,出了歷史上著名的大權臣之一的梁冀。再然後,還有何氏,出了漢末大將軍何進,就是他的死作為導火索,引發了東漢王朝的覆滅的一系列政治塌方。

為何漢末、晚唐和明朝宦官之禍這麼嚴重?

十常侍之亂

而外戚專權勢必會導致皇權受到嚴重威脅,皇帝勢單力薄,朝廷中四處都是這些權臣的黨羽,又不能明顯的串聯一些有識之士與外戚對抗,畢竟外戚一般只要權力而不是要皇位,但是逼急了,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所以可供皇帝選擇的餘地並不多,畢竟身邊就那麼些人,那麼就只能拉攏宦官,給宦官一定權力,去制衡這些權臣。於是,東漢末年的宦官,就這麼走上了歷史的舞臺。

東漢的宦官和外戚爭奪權力最尖銳的時期,應該是在漢靈帝時期,漢桓帝駕崩之後,竇太后及其家族迎立漢靈帝繼位,外戚勢力和宦官勢力對立,竇家不願意宦官勢力分權,於是密謀清洗宦官,在最初的行動中,

宦官管霸和蘇康二人死於非命,之後竇家打算對宦官勢力進行下一步清算,但是籌謀外洩,引發了曹節等宦官勢力的反撲,曹節先下手為強,入宮擒皇帝假傳聖旨,召集勢力和竇家血拼,最終是竇太后被擒,竇家滿門覆滅,從此之後,宦官勢力基本掌握了東漢朝廷。

為何漢末、晚唐和明朝宦官之禍這麼嚴重?

漢末宦官

自從竇家垮臺之後,再也沒有其他勢力能對宦官集團造成威脅,在漢靈帝后期,就形成了十常侍當朝的局面。漢靈帝去世之後,漢少帝繼位,何太后和大將軍何進當朝,何進又準備對宦官進行清洗,同樣引發了宦官勢力的反撲,最終的結局就是何進被宦官所誅殺,董卓趁機進京,奪取了漢室朝廷的權力,這才基本將宦官勢力清理乾淨。在東漢時期,為了加強皇權,很長時間是不設定丞相的狀態,將原本丞相的權力分給三公,而為了防止三公做大,將實務交給了臺閣。

這樣一來皇權就得不到制衡,當如此大的權力集中在一個人的身上,這對皇帝的能力就有了很高的要求,如果皇帝能力強,比如光武帝、漢明帝、漢章帝這樣的自然是好事,可是東漢中後期,經常是少主繼位,皇帝掌握不了這麼大的權力,自然會被那些依附皇權的勢力所利用,也就是外戚和宦官,而兩者在無數次的刺刀見紅之戰中,宦官佔據了上風,東漢整體而言,就是對相權削弱得太嚴重。

為何漢末、晚唐和明朝宦官之禍這麼嚴重?

唐朝宦官專權

2、唐朝中後期

歷史上宦官禍亂最嚴重的時代,當屬晚唐時期。唐朝被後世譽為我國封建帝國時代的發展巔峰,但是這只是針對從貞觀時代到開元盛世時代,大唐王朝彷彿被安史之亂橫刀斬斷,中晚唐一百四五十年,除了幾個少數時期,基本上就是政局混亂,黨爭不斷,藩鎮割據尾大不掉。

而中晚唐時期,最嚴重的政治塌方,當屬宦官當朝,唐朝前期的幾代皇帝質量都很高,所以不存在宦官掌權的情況,唐代宦官的崛起,應該是在唐玄宗時代,唐玄宗在勵精圖治二十多年之後,到了晚年,覺得大唐盛世,值得享樂,於是就轉變了治國思路,開始放權給下面,將朝政大權給了李林甫,為了制衡外朝,唐玄宗也將很多權力給了身邊的宦官,

當時凡是大將出徵,為了對將士在邊境的行為進行監督,朝廷就會派一名隨行的宦官,而且京城的防衛也交給了宦官。

為何漢末、晚唐和明朝宦官之禍這麼嚴重?

李輔國

不過在唐玄宗時期,宦官還不足以涉足朝廷政務,只是充當一個協助皇帝做一些比較雜的事務,相當於為皇帝減輕負擔。而隨著安史之亂的爆發,皇帝對外臣的信任度進一步下降,對宦官的信任度愈發上升,而宦官抓住這個機遇,瘋狂的對皇帝諂媚,進而不斷獲取特權,而且在安史之亂後,恢復唐朝朝政穩定發揮了比較重要的作用,所以更受唐肅宗等人的信任,漸漸就凌駕於眾多朝臣之上。唐代宗當朝之後,

宦官擔任內樞密使,掌管機密,承宣詔旨,已經可以參與朝政了。

經過中唐時期的皇帝放權,宦官集團在朝廷的局勢愈發強勢,最重要的是,宦官掌握了軍權,這對皇權的威脅太大了,當然,面對宦官做大,唐朝皇帝也不是全無動作,真正讓唐朝皇室陷入深淵的,唐文宗時期的甘露之變,這次事件也被後世當作了中唐和晚唐的分界線。

為何漢末、晚唐和明朝宦官之禍這麼嚴重?

甘露之變

事情大概是這樣,還算精明的唐德宗晚年將禁軍全權交給宦官,從此禁軍歸宦官成為了定製,即使強如唐憲宗,也因為晚年脾氣暴躁,引發宦

官不安,也被

宦官

陳弘志

等害死。之後的唐敬宗,因為喜歡

蹴鞠和打夜狐,許多宦官因為沒有陪好這位貪玩的皇帝,被降職,此舉引發了宦官集團的不滿,最終唐敬宗也被宦官害死了。

唐敬宗死後,宦官王守澄立文宗為帝,唐文宗隱忍數年,勵精圖治,暗中圖謀,只為了能夠替唐朝解決為禍多年的宦官之禍,唐文宗重用宰相宋申錫,提拔

御史

大夫

鄭注、李訓等人,暗中扶植力量。文宗以李訓之謀,杖殺曾參與殺害唐憲宗的宦官陳弘志,不久又以李、鄭之謀賜王守澄死。但是在有小成之後,鄭李二人爭功,導致了大好局面出現了逆轉,再加上鄭李二人為了獨享功勞,沒能團結更多的朝臣,一眾大臣對二人的謀劃不知,以至於勢力不夠強,給了宦官反撲的機會。

可是在準備發動前,卻因為密謀外洩,導致了宦官提前做了準備,宦官一波反推,唐文宗數年籌謀化作一空,自己也淪為了宦官控制的傀儡。甘露之變後,宦官一直牢固地掌握軍政大權,君主的廢立、生殺也是掌握在宦官手中,宦官當權一直延續到了唐朝末年的唐昭宗時代,各地軍閥實力已經完全超越了朝廷能控制的範圍,朱溫領軍入長安,宦官連帶著大唐很多大臣都被清理。

唐朝宦官為禍,主要是因為唐玄宗開始,放任各地節度使坐大,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這種情況下,皇帝對大臣更加不信任,不能將軍權交給大臣,只能把軍隊交給太監監管,而手握軍權之後,太監完全可以架空皇帝,將皇權握在手中,直接與大臣對接,甚至可以將大臣換成自己的黨羽,自此全面掌控。

為何漢末、晚唐和明朝宦官之禍這麼嚴重?

明朝宦官

3、明朝中後期

明朝雖然出了很多震撼史冊的大太監,但是相對於唐朝和東漢,明代宦官之禍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嚴重,在明朝,宦官更多時候只是皇帝的助手,只能依附於皇權。明朝初年,因為皇帝很強,所以能壓住宦官,但是等到朱瞻基英年早逝,繼任的朱祁鎮年幼,就給了宦官崛起的機會。

自此之後,明代大宦官一個接一個,王振首當其衝,接著有汪直和劉瑾,再然後又有馮保以及明末最著名的魏忠賢。特別是魏忠賢時期,親手拉起的閹黨更是將觸角伸至了全國各地的各行各業。

明代宦官之所以能夠如此做大,那是因為明代管理體系同樣存在很大缺陷,朱元璋洪武后期,因為胡惟庸案而廢除了丞相制度,加強中央集權,皇帝直接面對六部,處理具體的事務,雖然加強了權力,但是也使得皇帝很累,事情很多。朱棣時期,因為精力不如朱元璋,於是便設立內閣處理協助處理事務。文官開始做大,而為了掣肘文官集團,設立了西廠。

為何漢末、晚唐和明朝宦官之禍這麼嚴重?

明朝宦官之禍

但是隨著內閣體系的完善,內閣越來越龐大,掌握的權力也越來越大,形成了明代特有的文官集團,皇權和文官的平衡天平自此失衡,文官的崛起,嚴重威脅到了皇權。而為了能制衡文官,皇帝不得不找幫手,找來找去,只有身邊的宦官能用,於是就提拔宦官與文官對抗,宦官因此崛起。

那為什麼明代宦官無法威脅到皇權呢?簡而言之,就是文官太強大了,勢單力薄的皇權和政治鬥爭等級很低的宦官都不是文官集團的對手,皇帝需要宦官作為爪牙和家奴去制衡文官,為宦官則需要皇帝這個巨大的保護傘,要沒有皇權罩著,宦官哪裡是文官的對手。就在這種畸形的政治形態下,大明王朝存在了二百多年,差一口氣就打破了唐朝的存續記錄。

而為什麼這三個時期宦官勢力如此猖獗呢?總的來說,這三個時期,有著嚴重的管理機制上的缺陷,給了宦官集團充分的政治舞臺,東漢相權削弱,外戚專權,皇帝需要宦官。唐代軍閥橫行,皇帝需要宦官掌軍掣肘,免得成為光桿司令。明代廢除丞相制度,導致文官集團做大,皇帝需要宦官幫助自己對抗文官勢力,這就是這三個時期宦官集團橫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