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資治通鑑》解讀4:智伯索地,聰明的獵人往往偽裝成獵物出現

作者:由 衡山老徐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2-01

後必且復索之奈何

周紀一(卷一)

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403年)

原文:

(1)又求地於魏桓子,桓子欲弗與。

任章曰:“何故弗與?”

桓子曰:“無故索地,故弗與。”

任章曰:“無故索地,諸大夫必懼;吾與之地,智伯必驕。彼驕而輕敵,此懼而相親。以相親之兵待輕敵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長矣。《周書》曰:‘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主不如與之以驕智伯,然後可以擇交而圖智氏矣。奈何獨以吾為智氏質乎!“

桓子曰:“善。”復與之萬家之邑一。

(2)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於趙襄子,襄子弗與。智伯怒,帥韓、魏之甲以攻趙氏。

譯文:

(1)智瑤大喜,又向魏桓子提出了索地要求,魏桓子不想給。

魏氏的家相任章問:“為什麼不給呢?”

魏桓子說:“智瑤無理來要地,我不想給。”

任章說:“智瑤無緣無故強索他人領地,一定會引起其他家族的警懼。如果我們給了智瑤領地,智瑤一定會更加驕橫。智瑤會因驕傲而輕敵,而我們會因為都對智瑤警懼而互相親善,幾家再用精誠團結之兵來對付狂妄輕敵的智瑤,智氏命運一定長久不了。《周書》說:‘要打敗別人,需要先暫時聽從他;要從別人那得到利益,必須先給別人一些好處。’主公您不如先答應智瑤的要求,讓智瑤驕傲自大,然後我們可以選擇盟友共同圖謀智氏,又何必單獨讓魏氏充作智瑤的靶子呢!”

魏桓子說:“你說的對。”於是也交給智瑤一個有萬戶的封地。

(2)智瑤又向趙襄子要蔡和皋狼這兩個地方。趙襄子拒絕了。智瑤勃然大怒,率領韓、魏兩家甲兵前去攻打趙氏。

背景:

智瑤即位後,也當上了晉國的執政,總領晉國軍政大事,對韓、趙、魏三家有發號施令的資格。

智瑤執政前期,四大家族總體上維持了鬥而不破的局面,沒有發生大的火併。但這種平衡局面是脆弱的,四大家族遲早要再次開啟大戰,走向新一輪兼併,同時,由於晉國長期內鬥不休、力量分散,晉國霸權有衰微的跡象。

不論是為了振興晉國霸權,還是為了削弱韓趙魏以鞏固自身權威,智瑤打出了四大家族各自出一塊領地以供奉晉國公室的旗號,並帶頭交出了領地,隨後,智瑤先後向韓、魏、趙三家索要領地。

圍繞著智伯索地,四大家族鬥智鬥勇,掀起了無數血雨腥風,並最終成為了晉陽之戰的導火索。

本文引用的史料,即智瑤向魏、趙兩家索地時魏、趙兩家的反應,因韓氏與魏氏的迴應基本一致,本文省略了韓氏的篇幅。

多方博弈歷來充斥著無數的陰謀與陽謀。我們需要逐一站在各方視角,分析各自最優解,來複盤整個智瑤索地。

《資治通鑑》解讀4:智伯索地,聰明的獵人往往偽裝成獵物出現

解讀一:智瑤真的做錯了嗎?

從表面看,似乎是智瑤為人囂張跋扈,處處得罪人,把韓、魏逼到了趙氏一邊,埋下了智氏滅亡的禍根。

但這是從事後勝利者的角度看,如果站在事前,從智氏的立場出發尋找最優策略,智瑤的行為,其實是非常正確的,可以說智瑤已經將陽謀做到了極致。

四大家族,論實力和底蘊,智氏最強,趙氏其次,韓、魏墊底。

大有大的難處,智氏雖強,卻也容易樹大招風,如果讓韓、魏、趙都感覺到智氏的威脅,三家聯手以三打一,這種局面無疑是智氏的噩夢。

因此,作為最強的家族,同時又是晉國執政,智瑤要開戰,就必須找到一個合理的由頭,能讓中間方接受,不至於給人恃強凌弱的口實。

《資治通鑑》和《史記》都記載了智瑤在各種場合輕言侮辱韓康子、趙襄子的故事,以此說明智瑤的囂張跋扈,而韓康子、趙襄子都選擇了隱忍,沒有對智瑤拔劍相向。

從開戰角度分析,智瑤侮辱韓、趙,有很大可能是為了故意激怒韓、趙,逼韓、趙主動向智氏開戰。而韓康子、趙襄子也明白這一點,智氏是不能隨便就開第一槍,而韓、趙是根本不敢開第一槍。

在逼韓、趙先開槍的策略失敗後,智瑤又選擇了索地的策略。

這個策略的妙處在於,首先大義上是絕對正確的,四大家族此時都是晉國卿大夫,向晉國國君貢獻土地是忠臣之舉,誰也挑不出錯來。其次,智瑤第一個交了領地,其他家族如果不跟,就會理虧,智氏就有理由打壓,如果也跟著交領地,那麼智瑤作為晉國執政,得到最大好處的當然是智氏。

這是徹底的陽謀,逼韓、魏、趙要麼割肉認慫,要麼造成理虧事實,給智氏開戰由頭。

在開戰對手上,作為老二的趙氏對智氏威脅最大,先把老二幹掉無疑是智氏的最優策略,趙氏一倒下,晉國統一就不是難事了。

而透過索地,韓、魏都選擇了認慫,讓趙氏來當出頭鳥的策略,智瑤成功的將韓、魏繫結在自己這邊,老大帶著老三老四去打老二,這個局面無疑是智氏最理想的情況。

至少直到晉陽之戰翻盤的前夜,智瑤的策略都完全符合智氏的最優解。

解讀二:韓、魏的高明之處在哪?

站在韓、魏立場,作為最弱的一方,如果出現了單獨硬槓智氏或者趙氏的局面,無疑是極其危險的。

所以,韓、魏的最優策略是選擇一個強者,來抗衡另一個強者,在兩虎相爭中,儘可能地坐山觀虎鬥,而到了兩虎兩敗俱傷時,再出來撿便宜。

在智瑤索地中,韓、魏都選擇了對智氏認慫,並跟隨智氏攻打趙氏。

韓、魏為什麼不站在趙氏這邊對抗智氏呢?從博弈角度,弱者相互聯合對抗強者,才是生存之道,但韓、魏卻反其道而行之。

任章對魏桓子說的話很清楚地解釋了原因。

“主不如與之以驕智伯”,透過乖乖交地,向智氏認慫,可以麻痺智瑤,讓智瑤更加驕傲、大意輕敵,這是第一層目的。

“然後可以擇交而圖智氏矣”,然後聯絡其他對智氏不滿的勢力共同圖謀智氏,這句話就很明確地表明,魏氏從一開始認定的最大敵人始終都是智氏,包括其跟隨智瑤攻打趙氏,也同樣是身在曹營心在漢。

“奈何獨以吾為智氏質乎”,如果魏氏來當這個出頭鳥,單獨對抗智氏,魏氏這個小胳膊小腿的扛不住智氏的揍啊。

所以,智氏最猛烈的攻擊,只能由趙氏來承受。

跟隨智氏打趙氏,韓、魏的加盟會讓智氏放手一搏,不留餘力,而趙氏為了保家也會誓死相抗。

智氏和趙氏留的血越多,對韓、魏的倚重就越大。

所以,在後面晉陽之戰中,智瑤的謀臣建議智瑤防範韓、魏反水,智瑤卻反而故作大度地向韓、魏開誠佈公,無非就是必須籠絡住韓、魏而已。

而趙氏被圍攻長達三年,也絕不會坐等到晉陽幾乎被攻破,才去爭取韓、魏反水,在此前勢必會努力過很多次。

而韓、魏的最優策略,本來就是透過趙氏來消耗智氏,透過智氏來打壓趙氏,如果過早反水、站在趙氏這邊,等於是要一起分擔智氏的炮火,最後即便贏了,韓、魏自身的損失也會很大,而且還要面對一個更加強大的趙氏。

所以,站在韓、魏角度,必須一開始助智氏打趙氏,也必須等到趙氏已經硬抗了智氏三年,智、趙都已消耗巨大,都要求著韓、魏相助的時候,韓、魏反水,才能得到最大利益。

從事後,智氏身死族滅,趙氏慘勝如敗,魏氏引領三晉長達一百多年,韓、魏特別是魏氏才是真正的最大贏家。

韓、魏的高明之處在於,無論是前期跟隨智氏攻趙,還是被趙氏拉攏反殺智氏,韓、魏在表面上都是被迫的,但最後結果都是韓、魏得利!他們一手捧殺了智瑤,讓智氏在攻趙中損耗太多,又一手打殘了趙氏,還要讓趙氏跪著求他們反水。

真正厲害的獵人,往往都是以獵物的形式存在!

解讀三:趙氏為什麼只能硬槓到底?

分析完智、韓、魏的最優策略,趙氏在四方博弈中的角色就註定了,很悲慘的是,趙氏雖然是老二,卻沒有可以挑選劇本的資格。

老大智氏決定了對趙氏開戰,趙氏就只能應戰,韓、魏可以裝孫子認慫,趙氏想裝孫子認慫都不行。趙氏雖強,卻已無路可退,已經被逼到了晉陽老巢!

韓、魏決定了讓趙氏當肉盾,不把趙氏打殘,他們是不會出手“救”趙的。在趙氏山窮水盡之前,無論趙氏怎麼勸說、怎麼利誘,韓、魏都不會反水。

明明是韓、魏助紂為虐,最後趙氏卻得求著韓、魏,承認韓、魏對自己有存亡續斷之功,讓原本的小弟,有了和自己平等對話的資格。

晉陽之戰,看似是趙襄子主角光環,上演了驚天絕地的大翻盤,但趙氏損失太大是不爭的事實,此後一百多年,趙氏(趙國)都默默無聞,而魏氏(魏國)卻成了中原霸主。

或許正是由於晉陽之戰趙氏慘勝,把趙氏家底拼光,以至於趙氏內部對趙襄子意見很大,趙襄子臨終前不得不將家主之位還給了伯魯的後代。誰不想把家業傳給自己兒子呢,這也實在是不得已吧。

解讀四:覆盤

智瑤索地,幾家的結局如下。

最強的智氏,智瑤身死,智氏慘遭滅族。

次強的趙氏,幾近崩潰,慘勝如敗,元氣大傷,不得不和韓、魏簽訂城下之盟,三家之首讓給了魏氏。

最弱的韓、魏,以四兩撥千斤的巧力,以相對弱者的身份,決定了智、趙兩大強者的生死命運,逼其一死一殘,成為了最大贏家。

陽謀用到了極致,是讓對方明知道是陷阱,也不得不乖乖地鑽進去,而且還得求著鑽進去!

閒扯:

最精明的獵人,往往是以獵物的形式出現。在生活中、在職場上,其實都有很多類似情形。比如,屢見不鮮的理財騙局,“銷售”們透過各種造勢與謊言烘托,讓受騙者對獲利深信不疑,明明是被騙,還要求著對方賣產品給自己。

再比如,兩性關係中,相比猴急的男性,很多厲害的女性才是有耐心的獵人,雖然表面上都是男性在主動推進和升級兩性關係,但往往每一步其實只是女性的默許、鼓勵與暗中放水,看似是男性得手了,實不知真正的獵物是自己。當然了,這種獵物,大部分男性都是心甘情願的。

作者按:

智伯索地是《資治通鑑》裡最燒腦的情節之一,四大家族陽謀陰謀盡出,限於現存資料,其中真相究竟如何,四大家族又扮演何種角色,已很難完全摸清。本文的分析只是提供一種可能的解釋邏輯,並不一定正確,如有不足之處,請讀者朋友們見諒啊。

End。

本文是徐九力《資治通鑑》解讀系列第4篇,喜歡《資治通鑑》的讀者,歡迎關注我,全網同名:徐九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