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3步拆解活動案例,指數級提升活動效果

作者:由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2-02

航班管家怎麼使用

在日常做專案過程中,我們自以為學習別人的經典運營案例,想要在自己負責的這個專案上進行應用,結果發現根本不知道怎麼來用,或者用是用了,但是效果很差。那麼我們該怎麼解決這個困境呢?

3步拆解活動案例,指數級提升活動效果

很多時候,當我們舉辦一場營銷活動或者開展新模式時,都喜歡借鑑一些行業內已經成功的模式。學習別人已經成功或者失敗的經驗固然是件好事,但是如果錯誤理解了別人成功或者失敗的核心要素,並且應用於自己的專案中,你可能會遭受更大的失敗。

道理雖然簡單,但是很多人在實際運用中都會時不時掉到這個坑裡面,“你”可能也不例外。不信咱們試試?

你知道背水一戰的含義嗎?上過九年義務教育的廣大中國青年都會脫口而出:面對遠勝自己多倍兵力(或者實力遠遠超過自己)的敵方時,給自己不留後路,拼死一戰,發揮自己最大的潛力戰勝對方。

如果你也是這麼認為的,並且認為這個策略無懈可擊,那麼請接著往下看。在背水一戰的這個案例裡面,三國時期的魏將於禁也是想效仿當年韓信“背水一戰”,於是他將兵馬沿著河岸一字排開,與蜀軍對決,結果呢?數萬大軍被殺的全軍覆沒,于禁自己也丟了性命。曹操聽了這個訊息,也是勃然大怒,大罵于禁是知其然,但是不知其所以然。

那麼于禁到底是犯了什麼錯誤呢?

原來當年韓信選擇背水一戰的方式時,並不是把所有兵力都佈局在河岸一側與趙軍死磕,他還另外佈局了兩支軍隊,一支部隊是作為支援部隊在主力與趙軍主力死磕時從旁提供協助與支援,也給正在戰鬥的軍士以積極的訊號。

另外一個是在趙軍大營的後面佈局一隻奇兵,等到雙方交戰正酣,趙軍主力傾巢而出時,突然冒出殺進趙營,拔掉趙軍的大旗然後聲稱趙軍敗了。前線的趙軍聽到這個訊息後軍心渙散,發生了大潰敗。韓信就是用這個方法以兩萬大軍戰勝趙軍的二十萬大軍。

所以說,有的時候我們面對一個貌似很熟悉的事物,以為我們已經掌握了事情的全部狀態。其實,我們只是掌握了這個事情的做法或者手段,但是對於這個事情是在什麼條件,基於什麼背景下發生的卻一無所知,以致於我們在做另外一件事情的時候,誤以為和目前發生的是一件事情,可以採用同樣的手段,結果做完了發現效果不理想才開始感嘆:做好的都是別人家的活動,自己的活動從來都不行。

其實,一個事件的發生往往是由多個條件的影響所共同決定的。

比如背景、目標人群、風險準備等,就拿上面背水一戰的案例舉例。

首先這個事件發生在古代,古代的戰爭由於通訊裝置很差,所以行軍打仗往往會靠“士氣”,每個人都只能看到自己前後幾排人的表現,所以一旦有不利於戰局的訊息傳出,結果就會演變成各自逃命的大敗局。

我們日常做專案過程中這樣的場景也很多。我們自以為學習別人的經典運營案例,想要在自己負責的這個專案上進行應用,結果發現根本不知道怎麼來用,或者用是用了,但是效果很差。那麼我們該怎麼解決這個困境呢?

要素拆解法步驟一:拆解活動或者專案到要素級

從上面的描述中想必你已經瞭解到,直接複用別人做的比較好的手段很難起到作用,但是如果將手段進一步拆解成要素來看在什麼要素下面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方式是有效的,可能會是一個學習的重要方式。

要素拆解法其實是把一件事情按照不同的要素進行劃分,主要包括應用人群、應用的目的,應用的產品型別、應用的隱含條件、應用的方式、達到的效果這幾個維度。

拿新世相活動來舉例,如果你只是把它當成一場面向一線城市人群販賣焦慮的爆款活動進行復制、模仿,基本上很難成功,最後只能感慨爆款內容、活動都是別人做的,為什麼自己販賣焦慮卻無人問津。

但是如果應用要素拆解法我們再來分析下呢?新世相活動是面向90後人群(應用人群)為了引爆裂變分享(應用目的)而舉辦的內容性質(應用產品型別)的活動,透過焦慮感營造(應用方式)結果成功引起目標人群的討論、分享傳播(應用效果1),但是從訂單效果來看航班管家訂單提升不明顯(應用效果2)。

活動的隱含條件包括:與航班管家合作分攤活動成本;活動此前可能經過無數次的內部最佳化測試(隱含條件)。

要素拆解法步驟二:將要素應用點與效果歸因匹配

這麼拆解下來以後接下來你需要做的就是進一步將要素應用點與結果匹配,找到是什麼要素應用點導致的這個結果。

比如新世相這個活動,拆解來看焦慮這個點確實是生活在一線城市年輕人的心理共鳴,因為可以看到很多參與的使用者都會討論這個點;同時新世相媒體自身的使用者也有很大比例參與了初始的活動裂變,說明新世相使用者的屬性和活動的調性是匹配的,同時初始裂變人群的基數也很重要(以上可以基於資料分析結果觀察)。

但是,新世相的使用者成單不多很可能也恰恰是因為使用者焦慮的點和最後購買飛機票出行兩個步驟之間存在脫節,因為使用者焦慮自己的生活可以有多種方式解壓,不一定非要買機票出去旅遊。(以上可以透過使用者訪談或者其他方式瞭解,我只是提出一種可能的意淫)

因此,你需要意識到的是,無論一個活動做得有多麼成功,也不是裡面全部的要素都值得借鑑。相反,無論一個活動做得多麼失敗,裡面也會有值得借鑑的要素。

所以我們要做到的是面對一個活動,拆解活動中的要素,並且將要素與結果進行深度匹配來判斷哪些好的要素是值得我們借鑑的,哪些差的要素實現方式是值得我們規避的。

要素拆解法步驟三:將自身專案或產品按照步驟一進行拆解匹配

確定影響該專案的重要要素是哪個或者哪幾個,進而找到該要素的有效應用點,無縫植入到使用者不得不用的核心產品環節,形成產品獨特的USP。

當然,做到了上面兩步,也只是能夠做到零零散散的吸取部分經驗,在面對自己的活動要怎麼做這個系統化問題上,我們還是顯得無從下手。

這時候第三步就需要我們建立系統化的要素構建模型,將之前拆解學習到的要素經驗吸收進入這個模型裡面,才能形成自己面對具體問題時的具體應對方法。

我們再舉一個實際的例子,高德地圖和百度地圖是地圖領域裡面的兩個歡喜冤家,長期以來相愛相殺。後面高德地圖創新性的做了名人語音這個功能,林志玲和郭德綱兩個版本迅速獲得了大家的喜愛,也為高德地圖貢獻了很高的增長。

其實細細品味這個功能,按照之前的要素拆解法來看是針對大眾追星心理(應用人群)基於增長目標(應用目標)面向工具類產品,透過產品的明星化植入(應用方式)實現了使用者的高度增長(效果)。

如果用要素對應效果的角度來看其實這個功能是把市面上已經驗證的應用方式要素特徵(明星代言產品銷量高、大家認可度高、娛樂屬性強)無縫植入到了使用者不得不用的核心環節裡面(即導航語音)形成高德獨特的USP。

如果要思考這個結果呈現的過程,可能是這樣的。

首先地圖使用人群比較寬泛,也需要一個面向寬泛人群的應用方式來抓住使用者,這個時候明星代言這個應用方式對於各類人群來講都存在著吸引力。當然類似的普適性方式還包括利益性、熱點性等,但是利益性方式也意味著更多的成本支出,熱點性方式時效性比較低,相對而言明星代言確實是一個長期有效的泛人群觸達方式。

當然只確定了這一點還是不夠的,下一步我們需要確定如何將這一方式自然的展現給使用者。這裡面最有效的策略不是沒有需求創造需求,而是如何自然的把應用方式植入到使用者不得不用的產品路徑裡面,高德地圖的做法是把“明星”應用方式成功植入自身產品語音裡面,讓這一方式成為使用者在導航語音場景下自然的展現,從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當然,類似的策略還有很多產品為了彰顯產品或者服務速度很快,所以做的模仿火箭上升式的視覺圖形體驗,也是把“火箭=快”這一大家達成共識的應用方式無縫對接應用於產品中,進而達到目標的方式。

當然,你可能會說,以上例子都是一些比較簡單的產品或者活動可以借鑑的。如果我的產品本身就很複雜,那麼我該怎麼應用要素拆解法呢?

首先,我需要說明的是,不管你的產品有多麼複雜,真正能夠打動使用者,讓你的產品和競品有所不同的,往往只有那麼一個到兩個要素特徵,其他的要素可能和你競品不需要有太大差異或者是你根據差異化的關鍵要素特徵衍生出來的。

面對複雜產品和專案,你首先需要將你的產品按照應用人群、應用的目的,應用的產品型別、應用的隱含條件、應用的方式、達到的效果這幾個要素進行拆解。找到在不同要素下面最有效的方式分別是什麼,這個方式既可以是你實踐出來的,也可以是別人廣泛應用達到效果的,比如上面提到的明星代言產品關注度高就是一個別人廣泛應用達到效果的方式。

然後你需要分析看在你這個專案或者活動裡面哪一個或者幾個要素最有可能成為真正打動使用者的增長點,最後將這一要素與自身的產品進行結合,形成專屬於你產品的USP。比如上面高德地圖的例子,高德團隊當時採用的是在應用方式這個要素上做創新,用名人語音來替代正常人語音進而獲得了巨大的增長。

如果我們針對應用人群這個要素進行創新,是不是也可以考慮針對二次元人群推出一個全新的應用版本,從介面到影象再到語音。講到這裡你可能發現了,我們可能面向使用者都推出了一個語音創新的手段,但是達成這個結果的初衷和考慮的角度可能是完全不一樣的。

不瞭解要素拆解法,你可能就會誤以為兩者是用了同樣的手段做增長,自然也應該是為了同樣的目標。透過將自家產品的要素拆解,再對號入座市面上已經被驗證的要素級應對方式(別人的產品及活動,以及大家已經達成共識的方法論),這樣做專案或者活動的成功率、轉化率相信都會有一定的提升。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做到以上這些只能保證我們用一個比較好的方法來向效果靠攏,對於最後的結果如何其實很大程度上還受限於另外一個因素:隱形玩家。

隱形玩家指的是在做一件事情時,沒有預料到的可能出現或應用的點,但是這些點對於所做事情的結果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比如上面提到的新世相可能在活動正式推出前已經進行過多輪的最佳化(舉例,實際情況未必如此)。所以在設計好上述要素之外,我們還要特別留意那些可能存在但是我們沒有意識到的點。

聽到這裡你可能就會問了,既然這些點都是隱形的,我都意識不到,那我該怎麼設計呢?這裡面比較重要的事情是,要擁有多想一步的思維,遇到事情的時候先想下是否有被忽略的點或者因為“顯而易見”反倒是“視而不見”的事物。

比如問題的前置條件,所在背景或者其他。只要能多想到一個可能發生的情形,在實際操盤的過程中就能少踩一個坑。這個“隱形玩家”的要素也同時提醒我們要做好打長久戰的準備,不要覺得你這邊都準備好了就一定會一步成功,小步、試錯、迭代、最佳化,結合要素拆解法不斷提升達成效果的機率才是落地一件事情的正確開啟方式。

總結

總結一下本文的內容,開篇我們花了大量的篇幅來給大家講了一個案例:背水一戰。讓大家理解了其實我們認為我們瞭解的未必是一件事情的全貌。只有擁有一種拆解手段為要素的能力,然後匹配歸因要素與效果的關係,才能更好的找到達成效果的有效要素應用點。

其次,在面對我們要解決的具體問題時,也還是要先把專案按照要素的方式進行拆解,確定影響該專案的重要要素是哪個或者哪幾個,進而找到該要素基於市場或者其他競品的有效應用點,無縫植入到使用者不得不用的核心環節,形成產品獨特的USP。

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注意的是,即便掌握了具體問題的有效解決方案,在面對具體問題時,我們依然可能受限於一些我們不太注意的隱形要素。所以需要我們在實際操盤的過程中多想一步,儘可能遍歷影響結果的全部關鍵要素,然後對號入座,找到最有效的要素影響因子。

如果還是無法完全考慮到全部的情形和可能,我們也要做好小步試錯迭代的準備,透過不斷最佳化要素以期在一個週期內達成我們的目標,一蹴而就畢竟是少數。

本文由 @王宇庭 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