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孫權:當兒子變成自己最反感的那種人,該咋辦?

作者:由 南京快報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2-06

孫權建了什麼國

孫權:當兒子變成自己最反感的那種人,該咋辦?

作者:握中懸璧,授權讀史釋出。百年東吳連載46

在魏蜀吳三國中,或多或少都出現了立儲風波,但曹魏(曹丕&曹植)和蜀漢(劉禪&劉封)分別只涉及到兩人,而東吳在這一問題上則非常複雜,孫權的七個兒子中前後有四人捲入了這場爭鬥。

也就是說,在諸子爭位這件事上,東吳的激烈程度要遠超過魏蜀兩國,而且後果也嚴重得多。

究竟為何如此呢?這還得從孫權的妻室說起。

早年間,孫權之母吳夫人為他娶了會稽大族謝氏之女為正妻,孫權對其也非常滿意。不很快事情就發生了變化,孫權又有了新歡。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孫權骨子裡的涼薄。

在他的擇偶觀中,姿色是最為重要的,至於對方的出身基本不在考慮之中。比如潘夫人就是就是死刑犯之女。

然而,美人終有年老色衰的一天,這一擇偶觀導致孫權的愛來得快去得也快。

原配謝夫人逐漸恩寵不再,孫權很快又娶了徐夫人。

這一舉動還是頗有些離經叛道的,因為徐夫人的祖母是孫堅的妹妹,雖然兩人的血緣關係沒那麼近,不屬於近親結婚的範疇,但論輩分孫權卻高了一輩,如此無視封建禮法,難怪三國志評價孫權“閨庭錯亂”,真是一點都不冤枉。

不過,按照孫權喜新厭舊的秉性,徐夫人也高興不了多久。

當初孫策掃蕩廬江時抱得美人歸,而孫權也沒少了好處,他發現在俘獲的數萬人中,有一位淮陰步氏的姑娘,此女和步騭同族,生得美貌出眾,孫權一眼就將其相中,從此步夫人得寵,而徐夫人也步了謝夫人的後塵被打入冷宮。

孫權:當兒子變成自己最反感的那種人,該咋辦?

實際上,孫權前三個寵愛過的妻妾都沒能為他生下兒子,他的前兩個兒子孫登和孫慮生母不詳,但可以確定身份非常卑賤,連妾都算不上,或許只是個奴婢,而孫權對其應該也不會多喜愛,否則按理說應該抬高她們的位置,而不會讓她們連名字都未被記載於史冊。

儒家思想在立嗣方面講究嫡長子繼承,孫權沒有嫡子,但繼承人終究還是必須要確定的,因此只能無嫡立長了。

因為孫登生母地位過低,因此在成為繼承人後,必須要為他找個體面一些的養母才行。當時徐夫人還沒有失寵,而且在身份上也是孫權的正妻,因此便做了孫登的養母。

徐氏被打入冷宮後雖然境遇悲涼,但至少還有一個兒子,這也是她活下去最大的勇氣。

後來孫權接受了曹丕的冊封成為吳王,立太子的問題擺在他的眼前,當時孫權只有孫登和孫慮兩個兒子,依然沒有嫡子,因此只能無嫡立長了,孫登就這樣成為孫權的第一個太子。

孫權對這個兒子還是非常喜愛的,當時孫登是一個十二歲的少年,孫權對他的教育非常重視,為他精心挑選了老師。

出於讓孫登全面發展的目的,孫權不僅讓他學習儒學,而且還重視史學等實學的學習,因為當初孫權接受的就是這樣的教育。

比如孫登早期的太子太傅程秉,此人師從大儒鄭玄,才學出眾,孫權因此徵辟他教導太子。而另一位太子太傅張溫,他出自江東大族吳郡張氏,亦有大才,因此這兩個人應該負責的就是孫登在儒學方面的教育。

孫權又讓精研漢書的張昭將心得體會傳授給兒子張休,之後又讓他轉授給太子,其實相當於讓張昭做了太子的老師。

孫權:當兒子變成自己最反感的那種人,該咋辦?

孫登就這樣受到了非常全面的教育,孫權本身就是博覽群書的,自然希望兒子能像自己一樣。

同時孫權又為孫登安排了不少優秀的賓客,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諸葛恪、張休、顧譚、陳表四人,被稱為太子四友。

諸葛恪是諸葛瑾之子,張休是張昭之子,陳表是陳武之子,這三人雖然出身不盡相同,分別出自士人和武人家庭,但畢竟都是淮泗人,只有出自吳郡顧氏的顧雍之孫顧譚來自江東。

孫權對江東大族的態度一貫是矛盾的,為了統治江東他必須和大族合作,但又唯恐他們得勢後綁架自己的政權,因此他的政策出現了既警惕又妥協的兩面性。

在太子四友中,淮泗人是佔優勢的,這些人明顯就是孫登將來登基後的基本班底,孫權希望讓淮泗二代繼續成為東吳上層中的主流。

而其他賓客而謝景、範慎、刁玄、羊衟等人中,只有刁玄一人是江東人,其他人都是北方人,而且刁玄還不是出自什麼大家族。

另外孫權為孫登選擇的太子妃是周瑜之女,一樣擁有淮泗背景,種種跡象都表明孫權是絕對不想讓江東大族對太子產生什麼影響的。

其實孫權雖然和曹操鬥了十多年,但兩個人既是對手又是知己,曹操稱讚孫權“生子當如孫仲謀”,而孫權在某種程度上對曹操也有一種崇拜之感。

有一次虞翻在宴會上觸怒了孫權,孫權揚言要殺他,並表示說:“曹孟德當初就殺了孔融,我難道不能殺虞翻嗎?”可見他其實是將曹操視為自己的榜樣。

後來有一次他又跟諸葛瑾表示,曹魏政治以曹操時代最好,之後就一代不如一代。

曹操是“攬申、商之法術”的,那麼孫權自然推崇的也是法家治國了。而在對於世家大族的防範和利用方面,兩個人也有頗多類似之處。

對於太子孫登,孫權希望他不僅在思想上延續自己的風格,同時也能處理好和世家大族的關係,既不像孫策時期那樣冷淡,同時又不能太過倚重。

經過多年的培養,孫權或許認為教育已經成功了,一個二十一歲的成年人,世界觀價值觀大機率已經定型了,因此才在稱帝並遷都回建業後,讓孫登留守武昌。

然而,事情的發展卻大大偏離了他的預期。

在武昌,孫權命陸遜輔佐太子,可以說他是孫登的另一位老師。

孫權如此安排,應該一方面是希望一個成年的太子可以對陸遜形成一定的制衡,不讓他在荊州無所忌憚,同時也讓孫登跟陸遜學一些治軍的本領。

可憐天下父母心啊,自己軍事素質不佳,自然希望兒子能彌補這個遺憾了。

孫登最終也確實從陸遜這裡學了不少東西,可惜卻完全不是孫權想要的。

當時太子賓客謝景提出先禮後刑是無法教化民眾的,劉廙倡導的先刑後禮才是對的,這明顯是孫權喜愛的法術思想,孫權也一直讓這種思想去影響孫登。

然而陸遜聽說此事後對其嚴厲批評道:“劉廙就是詭辯,扭曲先賢的真意。你作為太子賓客應該幫助太子樹立良好的道德,那種歪理就不必多說了。”可見陸遜是個傳統的儒家士人,對法家學說不屑一顧。

或許是陸遜的人格魅力過於強大,孫登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他最終還是跑偏了,沒有成為孫權那樣的人。

在陸遜的影響下,孫登已經完全不像孫家人了,孫權身上那種不拘泥於禮法,兼具些許衝動和任性,同時又冷酷無情且崇尚權術的特點在他身上絲毫沒有體現,孫登成了一個德行俱佳的謙謙君子。

這在孫登對養母徐夫人的態度上有著明顯的體現,雖然她已經失寵,但孫登對她的感情一點都沒少。

當時受寵的步夫人因為沒有兒子,唯恐自己地位不保,於是拼命拉攏孫登,經常送他禮物。

孫登不敢拒絕,怕步夫人在父親那邊吹枕頭風,那樣自己肯定吃不了兜著走,因此只好接受了,不過也就僅此而已,不會多碰一下。

而徐夫人送來的衣服,他卻要沐浴後才會穿著,可見他還是心向徐夫人,一點趨炎附勢的心態都沒有。

後來孫登還冒著觸怒父親的風險為徐夫人求皇后之位,可見他極為重視孝道,這又是儒家思想的一個體現。

其實如果更加務實一點的話,孫登可以選擇拋棄徐夫人轉而和步夫人結盟,但他終歸還是沒有這麼做。

而孫登在執政方針上也與儒家思想高度契合,他不僅主張仁愛寬刑和輕徭薄賦,甚至在用人方面也主張全面實行舉薦制度,而不是像孫權一樣同時還重視自己從底層提拔人才,這明顯是儒學士大夫的作風。

其實作為一個統治者而言,顯然是孫權這種風格更加合適,但這明顯不是以陸遜為代表的儒家士子想要的。

這麼難伺候的君主,既不方便他們實現抱負,又會對他們攫取政治和經濟上的利益形成阻礙。如果能將太子改造成自己的同類人,將來不就是一片光明瞭嗎?

雖然孫登這種做派完全可以成為一個合格的守成之主,但孫權無法接受的是江東大族將太子綁上了他們的戰車,而更過分的是他們連自己的後宮之事也開始干涉了。

從徐夫人失寵開始,孫權就一直想把步夫人扶正,然而徐夫人有著繼承人養母的身份,這件事實在是不好處理。

後來孫權想立步夫人為皇后,然而她既沒有生男丁,又不是正妻,因此沒有什麼說服力。

群臣支援的是徐夫人,孫權和他們為此事鬥爭了十幾年都沒有結果,而究其原因就是太子孫登,群臣支援的表面是徐夫人,其實支援的是太子。

這下孫權是真的有些忌憚了。如今雖然已經稱帝,功業到達了頂峰,沒想到新的煩惱又來了,自己的太子卻成了江東大族的代言人,這和北方士族支援曹丕有什麼區別。

要知道孫權是很看不上曹丕的,他自然不想在自己百年後讓孫登成為第二個曹丕。

現在江東大族勢力強大,不好和他們公開對抗,於是孫權乾脆就冷處理,不立皇后總行了吧。

但不立皇后問題也很嚴重,沒有皇后就沒有嫡子,而沒有嫡子就沒有名分,大家都是庶子,誰比誰優越呢?這正是東吳立嗣之爭異常殘酷的主要原因。

不過孫權不在乎這些,在他看來立皇后一事可以這麼拖著,而太子問題卻不能不解決,面對江東大族的壓力,孫權絕不會坐以待斃。當初曹操大兵壓境尚且不懼,這些人又算得了什麼?

不過孫權雖對孫登越來越不滿意,但他清楚廢太子是不可能的,至少短期內不可能。

孫權稱帝后沒多久次子孫慮就病逝了,而除了孫登以外,年紀最大的兒子孫和也才不到十歲,年齡過小是一方面,在太子沒有失德的情況下將其廢黜也不可能得到支援。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孫權還得耐心等待。

因此在孫權稱帝之初,孫登的地位暫時還是安全的,真正的博弈還遠未開始。

就在這段時間,孫登曾經的老師張溫去世了,他孤獨地死在了自己的家中,無聲無息。

或許他的死毫無波瀾,但這卻涉及到數年前一樁大案。

這起案件雖然知名度不高,但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由此拉開了東吳中期殘酷政治鬥爭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