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孝文帝改革:既是北魏騰飛的基石,也是帝國崩潰的禍根

作者:由 古今興衰多少事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1-10-13

魏主採取了什麼改革措施

公元471年,因獻文帝拓跋弘與掌握朝政大權的馮太后矛盾激化,獻文帝為了徹底掌權,遂選擇了以退為進,將皇位禪讓給了年僅五歲的太子拓跋宏,是為北魏孝文帝。自己便成為了太上皇,順理成章地從馮太后手中奪得了大權。

當時天下動盪,北方強敵柔然多次進犯北魏,國內又因為北魏統治階級的壓迫,民眾暴動此起彼伏,太上皇拓跋弘多次御駕親征,對外擊敗強敵柔然,對內鎮壓起義,隨後又施行了一些獎勤罰懶、減輕徭役賦稅的政策,但卻收效不大。

公元476年七月,太上皇拓跋弘在平城皇宮永安殿之中暴斃,時年二十三歲。在獻文帝拓跋弘死後,孝文帝的祖母馮太后再度臨朝稱制,改元太和,拉開了一場對來說北魏意義非凡的改革序幕。

孝文帝改革:既是北魏騰飛的基石,也是帝國崩潰的禍根

從公元477年,也就是太和元年開始,那位被譽為“女中堯舜”的馮太后借小皇帝拓跋宏的名義有意識地針對北魏的社會風俗、政治、經濟以及軍事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在公元483年,嚴令禁止同族婚娶;在公元484年,改革北魏俸祿制度;在公元485年,頒佈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均田制;在公元486年,頒佈三長制,使得自太武帝拓跋燾之後,國力日益衰退的北魏帝國得以重現生機。

祖母馮太后的種種改革舉措以及堅定不移的改革決心,這就在年幼的拓跋宏心中埋下了一顆改革的種子,這顆種子隨著拓跋宏的長大而開枝散葉,繼而成為了支撐拓跋宏畢生信念的參天大樹。

孝文帝改革:既是北魏騰飛的基石,也是帝國崩潰的禍根

公元486年,當年那個牙牙學語的小皇帝拓跋宏已經到了弱冠之年,在這年的正月初一,文明太后親手為拓跋宏穿戴整齊,讓他始服袞冕,接受文武百官以及屬國君王的朝拜。從這時開始,馮太后言傳身教的教導孝文帝處理朝政大事,同時也在有意識地將北魏的朝政大權移交給孝文帝。

看著孫兒日益成熟,已然有了明君氣象,馮太后親手寫下了三百餘章的《勸戒歌》以及十八篇《皇誥》,希望孝文帝能夠以此作為日後的行為準則。

公元490年九月,馮太后在太和殿中病逝,時年四十九歲,孝文帝得知祖母死訊痛不欲生,在五日之內滴水未進,而後一手敲定了祖母的諡號“文明太皇太后”,強烈要求將馮太后的陵寢拓寬六十步,使之達到了北魏君王陵寢的規格,又一反常態地以國葬之禮,要求天下縞素,送別馮太后。

在馮太后下葬之後,孝文帝更是在她的陵寢不遠處修建了壽宮,準備自己日後也埋葬於此,以此表達自己的孝心,永生永世陪伴在祖母左右。

孝文帝改革:既是北魏騰飛的基石,也是帝國崩潰的禍根

在為馮太后風光大葬之後,時年二十四歲的孝文帝正式親政。他繼承了祖母的遺志,繼續重用漢族士人,深化改革,將太和改制推向了另一個高潮——全面漢化。

孝文帝親政後,他開始效仿漢族王朝的禮儀,設立太廟,實行漢族的禮儀制度,又仿照漢人官制改革北魏官制,廢除了一系列殘酷的刑罰。

公元493年九月,孝文帝拜辭馮太后永固陵,率文武百官與數十萬將士打著南征的旗號遷都洛陽。隨著政治重心的南移,北魏孝文帝為了進一步整合帝國力量,全盤廢除鮮卑舊俗、禁止說胡語,全面推行漢服、漢姓以及漢語,對北魏帝國進行全面的漢化。

在孝文帝“太和改制”的影響之下,北魏帝國在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得到了極大地發展,北魏帝國得以中興,並且達到了歷史的頂點。

孝文帝改革:既是北魏騰飛的基石,也是帝國崩潰的禍根

但是,也正是因為孝文帝的改革,為北魏帝國埋下了滅亡的禍根……

公元499年四月初一,孝文帝病逝於南征途中,時年三十三歲,太子元恪登基即位,是為宣武帝。

宣武帝即位之初,因當年那一批輔佐孝文帝改革的大臣尚在,在他們的輔佐之下,宣武帝頒佈了一系列措施,鞏固了漢化成果,但也只是鞏固而已,孝文帝在改革中尚未解決的問題,能力不足的宣武帝也沒有給出妥善的處理辦法。

隨著一眾老臣的凋零,宣武帝開始驕奢淫逸起來,使得北魏社會黑暗,民族矛盾再度激化,再加上孝文帝時期懸而未決的“六鎮問題”並未得到妥善解決,六鎮的鮮卑軍民掀起了反漢化的“六鎮起義”,使得北魏帝國走向了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