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很難適應住校的生活,怎麼辦?

作者:由 明鏡365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1-11-16

吳耀漢午馬演的鬼片是什麼

很難適應住校的生活,怎麼辦?

圖畫:焯焯

生活案例——

我今年12歲,性別女。家庭幸福美滿,家境殷實,學習成績優異,考進了重點中學,以往並無心理障礙。今年九月份我步入了初一,每天在學校我都想家想到哭,特別是躺在床上的時候。第一天老師跟我說第一天不太適應是正常的,過幾天就好了,可現如今已經過了差不多兩週的時間,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嚴重了。到現在為止,我更想家,更想父母。每天都很壓抑,心裡很沉重,對任何事都提不起來興致,也不願與他人交流,心情也很煩躁不安。每晚閉上眼就想哭,根本睡不著。但沒影響到學習,剛開始簡單,到後面可就不一定了,這也是我擔心的一個點。現在正是週末,想到要返校我就很想哭,心底很壓抑、煩躁,甚至還有恐懼害怕,無論是住校還是回到學校,以前我很熱愛學習,我現在對學習已經產生了一種抗拒之感,我和爸爸媽媽也溝透過,我也努力改變自己的心態,把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之中,但我做不到,這使我很累,從而更想回家,並且我不善於交朋友,和班上的人沒有共同話題,只交到一個朋友,但有朋友也會感到孤獨。我應該怎麼辦?

明鏡解析……

人對於環境的適應程度和速度與自己的原生家庭有一定關係,同時,還有自身的經歷。比如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會更快地適應任何環境,因為這是他的應激反應;一個被照顧得無微不至的孩子,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到任何一個陌生的環境都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才適應,因為他覺得沒有安全感,或者是被拋棄的感覺,恐懼反而大過了好奇。這是兩個比較特殊的情況,大部分的孩子會在“左手棍棒,右手糖果”的環境中長大,也就是現在的家庭教育模式,有的家長並不知道怎樣教育孩子是系統的,合理的,忍得住的時候就“和顏悅色”,忍不住的時候就“惱羞成怒”,孩子也是在觀察父母的變化中長大的,所以,適應環境的程度和速度相對比較適中,不長不短,不強不弱。

12歲獨立住校是一次分離焦慮的挑戰,尤其是對一個一直沒有離開家獨立生活過的孩子來講,可能就會加深加重對依賴感的感受性。如果能在住校前經歷一些相關的體驗,至少在心理層面也會有心理建設或心理預防的作用,不至於太過敏感,因此,當孩子出現極度不安全或恐懼時,父母就不適合再鼓勵和支援了,需要先調整心態,弱化負面情緒所帶來的種種不好的感受,也就是說,需要父母心理干預或者找專業心理師干預,確保孩子可以平穩過度,最不合適的做法就是“自欺欺人”地告訴自己:沒事的,一切都會好的。如果當下“不好的感覺”持續了半個月或者更長的情況下,一切都會越來越糟,這就是忽視和矇蔽的後果,嚴重的會造成心理病或情緒病,那時就更麻煩了。

總結,出現不適應是很正常的情況,適應力再強的人也有不適應的時候,同時,適應力是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所經歷的訓練出來的,所以,多接觸不同的人,不同的環境,會提升自己的適應力,當然,一切都是心甘情願的,不是被迫強逼的,逼迫可能會使人成長,但不是絕對,需要根據自己的整體心理狀況而定,有的人適合推動,但有的人就適合引領,還有的人適合自我調節,這就是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了。心理難受,其他的都免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