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乾文言》“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的解讀

作者:由 明德自在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1-12-10

中不在人是什麼意思

歷史上對《易經

《乾文言》“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的解讀

·乾文言》:“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的解讀很少,這段話到底在講什麼呢。

首先來看這“剛”字。《司馬光·潛虛》“剛,天之道也”。《增韻》剛,堅也。《荀子·臣道》撟然剛折。《書·皋謨》剛而塞。兌為毀折,而心塞。《說文》剛,彊斷也。彊者,弓有力也。有力而斷之也。《左傳·昭公六年》斷之以剛。《詩經·烝民》人亦有言,柔則茹之,剛則吐之。維仲山甫,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強禦。《詩經》的解釋可能多有錯誤。看開篇的“保茲天子,生仲山甫”,震生艮山乃雷山小過,如老子說的“復眾人之所過”。艮山和兌卦陰陽錯。兌卦之兌換籌碼如同吐貨。《老子》柔弱勝剛強。對比“大哉乾乎,剛健中正”。兩者的所講的大小介面不同,不能斷章取義說老子講的錯誤,老子講的是“守中”而取天人之道,還是一致的思想,只是論述角度不同。

此處取意二重還是重視呢,過去都從二重講,但是重視“金剛”而忽視“得中”應該更符合本意。

對“中不在人”的解讀。《說文》中,和也。“中”從字形看兌為口而分左右,字意取“坎下之陰極而後金成,中偏右”,甲骨文“中”的字形就比較形象的偏右。只有到了彼岸,金成之右側才能謂得中。《易經》之三六爻互應,可參坤卦迵六“其血玄黃,利永貞”之意“中在人”也。《中庸》“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艮為時,為獨,對時育物,是故有時輪“得中”之意。參照老子“無之以為用”,“中庸”之當謂中空而非中段。《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注:舉中氣也。《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古同風)師雨師。《前漢·律曆志》春為陽中,萬物以生。秋為陰中,萬物以成。《儀禮·大射儀》中離維綱。《禮記·射義》持弓矢審固,然後可以言中。故盛算之器即曰中。巽為算。《尚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厥陰風木。巽為算。坎為一,故有水風井之相。可以參看《乾文言》“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疫,雖危無咎”。

常說:天、地、人之謂“三才之道”。而透過對《乾文言》“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的解讀是小蓄變卦之“上合志也”。應該講“六道輪迴”,乾和兌屬金,人間道分上人和下人,地分上地下地,合稱“六道輪迴”。坎為鬼,故謂“或”之。坎離陰陽錯,離為上,為明。是故“上合志也”乃昔之得一而取離明。

《乾文言》“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的解讀是兌卦,就是指在金剛界。如密宗之金剛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