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鸞語之謎(民間故事)

作者:由 溜溜球的春天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1-01

王笑而不言的而是什麼意思

鸞語之謎(民間故事)

清朝年間,一次恰逢大比之年,同村的六個秀才約好了到時一起結伴趕考。

這六個人中,有兩位是父子。父親已過不惑之年,考了多次都沒能中舉,這次他抱著最後一搏的心情,決定厚著臉皮和十八歲的兒子同進考場,再碰碰運氣。

考期臨近,六個秀才聚到一起,討論起今年的考題來。你一言我一語,東扯葫蘆西扯瓢地侃了一晚上,也沒個定論,最後大家決定扶鸞。他們求鸞語的內容有兩個,一想問考題是什麼,再就是想知道,六人中誰能考中。

扶鸞已畢,得到了兩句鸞語,考題的那句鸞語是:出門問老王;誰能考中的那句鸞語是:河邊問女子。看著這兩句鸞語,大家如同狗啃刺蝟無處下口,誰也猜不透其中含義,只能暫且不理。

出發這天,六人約定一早在村口會合。說來也巧,六人剛在村口聚齊,鄰村賣豆腐的老王挑著擔子迎面而來。一個秀才便說:“咱求的鸞語說‘出門問老王,看,這老王不是來了嗎?”於是他大聲問道:“老王,你說咱們去考試,今年的考題是什麼?”

賣豆腐的老王為人忠厚,但目不識丁。聽到秀才的問話,他心想,你們明知我不識字,還拿這樣的話來問我,這不是明擺著取笑人嗎?他有心說兩句不好聽的,又怕影響了秀才們趕考的心情。於是老王裝作什麼都沒聽見,只對秀才們笑了一笑便擦肩而過,進村賣他的豆腐去了。

幾個秀才相互看看,都是一頭霧水,心想:這老王一句話都沒說,考題到底會是什麼呢?難道是鸞語有誤?

六人一路前行,來到一條小河邊,河面無橋,水又不深,大家便脫鞋水過河。

這時,有一個美貌少婦正巧也在水過河,見幾個男人走近,少婦特意向下游又多走了幾步才上岸。那時的婦女大多裹足,最忌諱男人看到自己的小腳,所以少婦過河後背對著六個秀才,坐到地上準備穿鞋。

見此情景,六人中又有人發言:“鸞語說,誰能考中,須得‘河邊問女子,這不機會來了?”

但派誰前去問話呢?大家你推我讓,誰都不願意去。最後大家把那對父子中的兒子推到了前面,因為他年齡最小,去問話比較合適。

小夥子硬著頭皮來到少婦面前,此刻少婦的一雙小腳剛剛擦乾,還沒纏上裹腳布。小夥子不識時務地伸著頭,上前問道:“大嫂,俺是去趕考的秀才,你說俺六人當中誰能考中?”

少婦做夢也想不到,小夥子問她話是因為鸞語的指示,沒有別的意思。她只當小夥子有意戲弄自己,頓時惱羞成怒,開口罵道:“中你,中你孃的漢子!”

小夥子見問事不成還捱了罵,只好紅著臉灰溜溜地退了回來。

大家見小夥子回來了,忙問他少婦是怎麼說的,小夥子實話實說。大家聽後開懷大笑,有人還開玩笑地說:“這次你爺倆一定會高中了。”

等進了考場,六人一看考題,先是一愣,然後才如夢初醒。原來題目是《孟子》中的一句話:“王笑而不言”。考畢發榜,父子二人果然同登紅榜,中了舉人,其餘四人名落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