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如何看待“富”與“貧”?藏富於民就是藏富於國,談宋代的保富論

作者:由 鏘鏘文史局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1-19

豈欲富乎貧

如何看待“富”與“貧”?藏富於民就是藏富於國,談宋代的保富論

“保富論”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保護富人的利益,

其核心觀點是提倡保護富民

,反對侵害富民利益,反對“奪富予貧”。

到了宋代

,一部分士人明確主張保護富民,

他們普遍認為富民是社會的中堅力量

,將富民視為國家和州縣的根本,主張貧富相資相養,認為富民能夠為國家守財。

“保富論”促進了宋代社會觀念的變化,也對後世如我國元明清時期對待富民的政策和態度有直接的影響,且豐富了我們對整個中國古代社會“藏富於民”思想的認識。

一、宋代“保富論”興起的原因

1、“保富論”興起的直接原因

由於國家與“富民”的利益

衝突損害了富民的基本利益

,導致“保富論”興起,

具體表現在富民面臨國家稅收政策調整的侵奪

。宋代,隨著三冗問題的形成,政府財政入不敷出。政府為了解決財政赤字,想法設法擴大稅收,如擴大商稅、酒稅、鹽稅的徵收。客觀上來講,政府擴大商稅、酒稅、鹽稅的徵收雖不是完全針對富民,但也直接侵犯了富民利益。

王安石變法時期

,為了增加稅收,扭轉積貧積弱局面,青苗、免疫、方田均稅等

都對富民利益有所侵犯

,遭到“保富”思想家們的強烈反對。北宋末年開始“折變”“和買”越發依照戶等。南宋於戰亂中建立,而且這些變相加稅只增不減,

給“富民”造成極大壓力,動搖了國家的統治基礎

,因而思想家們極力為富民伸張。

如何看待“富”與“貧”?藏富於民就是藏富於國,談宋代的保富論

2、“保富論”興起的思想基礎

中國古代社會“重本抑末”的思想非常濃厚,商業一直受到政府的輕視

,商人地位更是居於“四民”(士、農、工、商)之末。到了宋代,由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對思想文化領域產生了重大影響,商業開始頗受朝廷和士人的重視,重商思想隨之興起,這為“保富論”興起提供了思想基礎。

范仲淹認識到商品流通離不開商人的貢獻

,因此他說“商賈不通,財用自困”,主張朝廷改革抑商政策,“使天下之財,通濟無滯”。蘇軾也說過:“與商賈爭利,豈理也哉?”南宋陳亮將官、民、農、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農商相互依存,這無疑使

重商思想完全超越了本末觀念

,認為農商皆本,足見他對商人的重視。這些都反映了宋代士大夫重商思想的主張。宋代商業繁榮程度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朝代,

思想領域重商思想的興起為“保富論”中提倡保護商人的觀點提供了理論依據

3、“保富論”興起的現實原因

宋代富民階層崛起後,在社會中發揮了許多積極作用

,這使人們開始重視富民,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保富論”,為“保富論”興起提供了動力支援。富民廣泛參與民間災荒救濟。翻檢宋代史書,富民參與災荒救濟的資料非常之多,無論是主動參與民間救濟,還是朝廷“勸分”政策,他們在災荒救濟上的作用不可抹殺。

如何看待“富”與“貧”?藏富於民就是藏富於國,談宋代的保富論

富民還吸納了大量的破產流亡之民為佃戶

,起到了穩定社會的作用。同時,富民在國家有動亂時,還常常為國輸財,甚至召集基層社會力量自覺維護社會的安定;富民投身教育事業,出資興辦學校,積極發展地方文化教育,推動了地方文化的發展;

富民在地方上興修水利、賑濟災荒

,對生產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穩定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保富論”事實上肯定了富民階層在社會發展中發揮的積極作用。

二、“保富論”的基本內容

1、富民是國家與州縣之本

蘇轍說富民“州縣賴之以為強,國家恃之以為固”,

蘇轍認識到了“兼併之家”的實質,但他仍舊將富民看成國家穩固富強的依靠

。遇到饑荒之年,國家勸諭富民出資救濟,盜賊之歲,借用富民之力捍敵。從這個角度講,富民確實發揮了很大的積極作用,而這些作用都是基於富民擁有巨大財富的條件之上。

發展到南宋時期,這一現象就更加明顯

。南宋葉適將富民視為國家和州縣之本,在他看來,下至鄉村小民,上至國家,都要依靠富民,儼然將富民看成了社會的中心。富民在社會中發揮了許多積極作用,因而富民的付出應當得到回報。

2、貧富相資相保

富民擁有更多生產生活資料

,而貧民擁有勞動力,貧民必須依靠富民提供的生產資料才能維生。

富民和貧民可以彼此相保以為生。

貧富相資相保是一種互惠互利的關係,這一關係中,富民和貧民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如何看待“富”與“貧”?藏富於民就是藏富於國,談宋代的保富論

朱熹明確認識到,

鄉村小民大多不具備基本的生產生活資料

,需要依賴富民的幫助,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主佃相資、貧富相養的目的。南宋後期,主張“貧富相資”的呼聲越來越高。陳宓勸農詩勸貧富相資曰:“舉債當知濟汝窮,取錢須念利難供。富人心要憐貧者,貧者身全仰富翁。”

3、富民為國家守財

宋代已有人認識到

藏富於民就等於藏富於國,富民是在為國家“守財

。陳傅良在《歷代兵制》中引用宋太祖的話:“富者連我阡陌,為國守財耳。緩急盜賊竊發,邊境騷動,兼併之財樂於輸納,皆我之物。”蘇轍也堅持認為富民是在為國家守財,財富在城郭民戶手中和在國家手中沒有分別,所以他

主張“安富”

,認為“能使富民安其富而不橫,貧民安其貧而不匱。貧富相恃,以為長久,而天下定矣”。

三、宋代“保富論”的影響

1、促進了宋代社會貧富觀念的轉變

保富論推動了唐宋以來中國社會價值取向的轉變

。在人類社會中,如何看待“富”與“貧”、如何看待“富人”的社會作用,從來都既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價值觀念問題。

“保富論”的出現,促使人們對“貧”與“富”有了新的認識

。傳統的“富者”即為“貴者”,“富者”與“貴者”等同。這一觀念在宋代有所改變,

宋代社會的富人須承擔更多的徭役

,富人轉徙流亡者也不在少數,“所以人戶懼見稍有田產,典賣與形勢之家,以避徭役,因為浮浪,或縱惰遊。”由此可見,“富者”有時候也是一個弱勢群體,也需要保護。

2、出現反傳統的“義利觀”,強調“義利統一”

“保富論”形成以後促使人們對“富”有了新的認識,對於富人逐利也有了新的認識。

義利觀是一種經濟倫理思想

,傳統儒者多講究“重義輕利”“先義後利”。孔子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宋代理學將傳統倫理觀念發展到了一個新高度,但思想界卻出現了一種反傳統的“義利觀”,他們強調“義利統一”,公然言利。

如何看待“富”與“貧”?藏富於民就是藏富於國,談宋代的保富論

司馬光反對與商賈爭利,曾言:“公家之利,舍其細而取其大,散諸近而收諸遠,則商賈流通矣。”蘇洵主張對百姓“利而誘之”,強調義利統一。

反傳統的功利主義思想是

商品經濟發展的反映

,從思想觀念上促進了社會的發展。明清之際的

王夫之

進一步

發展

了這類觀念,甚至把“利”

提高到富民、救民的高度

。新義利觀的形成與宋代“保富論”的出現密不可分,提倡對“利”的追求,一定意義上也是對“保富論”觀念的發揚。

3、本末觀念的轉變

到了宋代,本末觀念開始轉變,

人們一改傳統的抑商思想,開始提倡保護商人、重視商業、農商並重

。社會出現了對金錢的崇拜,並且商人地位也不斷提高。李之彥在《東谷所見》中說:“錢之為錢,人所共愛。” 開始公然談錢,可見本末觀念在這一時期轉變之快。工商入仕者增多,官僚經商者也不在少數。這些都表明在宋代,人們本末觀念已經發生轉變,

社會上對商人和商業態度都發生巨大變化

,甚至連官僚階層,也開始經營商業。

4、奠定了後世“保富論”的基本發展方向

保富論要求保護富民,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要求保護當時社會上最具活力的一股發展力量。我們可以肯定的是,

富民已成為社會經濟關係的核心,已成為社會穩定的中間層

。這是歷史發展的趨勢和主流。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富民,就難以談得上社會的真正發展與進步。

從更深的層面上來說,富民是在唐宋以來經濟力量崛起的背景下興起的社會階層,

它代表著財富的力量,代表著經濟的力量。

這股力量是社會進步與發展的最根本動力。所以,保富論強調保護富民,實則是要求保護社會上最具活力的一股發展力量,這是一個重大的歷史進步。

明清以後這樣的觀念越來越普遍

,但總體上和宋代沒有太大區別,

多認為富人是貧民的依靠,反對奪富予貧

。明清之際的王夫之也持有類似觀點。王夫之明確反對侵犯富人利益,同時他強調了富人在國家中的地位,“國無富人,民不足以殖”。明清時期的“保富論”也是基於反對抑制兼併的基礎上,提倡對富民進行保護,

同時視富民為國家的根本

,從而主張藏富於富民和安富。這些內容大多是對宋代“保富論”的繼承和發揚。

如何看待“富”與“貧”?藏富於民就是藏富於國,談宋代的保富論

四、總結

在宋代,“富國”和“富民”漸趨一致,

民富則國富

,而擁有巨大財富的富民階層在推動這一走向的過程中發揮著巨大作用。

“保富論”的出現對宋代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甚至對後世也產生了巨大影響。

它促使宋代貧富觀念和金錢觀念發生變化,

同時也促進了人們對商人和商業態度的轉變,宋代的政治、經濟、文化都有了大的發展,

促使思想領域出現了許多新的觀念

,“保富論”就是其中之一。同時,宋代出現的反傳統的義利觀,以及農工商並重的觀念,都與“保富論”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共同構成了宋代繁榮的經濟思想。

參考文獻:

1、《宋史》

2、《陳亮漆俠.宋代經濟史》

3、《中國古代的“保富論”》

4、《試論宋代士大夫階層的保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