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再也不能這樣稀裡糊塗地過年了,有些東西我們得撿回來了

作者:由 路生說史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1-23

其可以為舟者旁十數是什麼意思

提示:像鳥兒一樣在枝頭準備好了日子,歌唱在哪裡,春天就會在哪裡。過年,春天的節日,抽空低下頭,就能看到路。春天,它就在那裡,等我們歌唱,一切就有新開始。

再也不能這樣稀裡糊塗地過年了,有些東西我們得撿回來了

人類從來沒有忘記過對未來世界的探尋,人類也對已經歷的事永不停息地忘記著。於是,探尋和忘記都成了一個漫長的過程,而探尋不一定要針對未來,也可以面向過去,撿拾被忘了的記憶,越碎片越珍貴。對於過年來說也是一樣的,當很多細節被稀裡糊塗地忘記,把它們找尋回來也便顯得非常有意義。

過年了,幾位好友來家做客,忽然聊到了社火,對於今天來說,它可能就是敲鑼打鼓地熱鬧一陣子,裡面的說法和學問大多已被忘記。春節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最早的社火也並非時下的樣子。社是社,火是火,社火之後才有娛樂。如果讓民俗學家去說,可能會講很多對當下來說已經沒有多少意義的傳說,我們只說這裡面的科學。

再也不能這樣稀裡糊塗地過年了,有些東西我們得撿回來了

民俗學家顧頡剛先生在《古史辨 · 第一冊首序》中是這樣記述社的: “社是土地之神,從天子到庶民立有不等的社。 ”複雜了,社其實很簡單,也根本不是什麼神,《禮記· 祭法》中載: “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為社。 ”丟開神威,社就是人們居住的村莊,或者更直接地說就是遠古的村莊裡,人們過年祭祀土地神的地方。

火就更簡單了,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火。在遠古的時代,人們都要在年三十的晚上,把家裡的火全部熄滅,要吃一頓無火的生飯,為的是不忘記火為生活帶來的便利,也有著對“火神”的感恩,因為火的出現,結束了人們茹毛飲血的荒蠻生活,人們對火奉若神明。第二天,人們再去取新火,鑽木取火,家家戶戶都要迎接新火,且要保證一年中,新的火種不熄滅。古人對火的神聖感,今天還流傳著的一句話很能說明問題,即是續香火,它是可以影響到子嗣繁衍的大事,沒火了就等於什麼也沒有了。

再也不能這樣稀裡糊塗地過年了,有些東西我們得撿回來了

這就是社火,沒有娛樂的,聚集在一起的人們在被稱為社的村莊裡,對火的重視和崇拜。在這裡面,有一個被當下已經忽略了的儀式,即古人在取新火前,都要祭樹,社樹。什麼是社樹呢,就是居住在村莊裡的人們植下的樹,大樹。《周禮》中說:“二十五家為社,各樹其土所宜木。今村墅間,多以大樹為社樹,蓋此始也。”這裡把社和樹都說得非常清楚了,各地的社樹是不同的,是適合本地生長的大樹。

《莊子·人間世》:“ 匠石之齊,至乎曲轅 ,見櫟社樹,其大蔽牛,絜之百圍,其高臨山,十仞而後有枝,其可以為舟者旁十數。”意思是:一個叫石的木匠前去齊國,到了曲轅,看見一棵被視為社神的櫟樹。這棵櫟樹樹冠茂盛碩大,樹蔭可以籠蓋幾千頭牛,用繩子圍著樹 幹測量,足足有十丈粗,樹梢碰觸山頂,在離地八十尺的地方才分出 枝杈,它能造十幾艘大船。

再也不能這樣稀裡糊塗地過年了,有些東西我們得撿回來了

可見,曲轅是以櫟樹為社樹的,夠大了。但古人為什麼要在過年的時候祭社樹呢?這是因為火來自木,而樹又是自己種下的,

其中包含著的是一種原始的生態文明,有著古人對自然的熱愛與敬畏。現在,人們應該把它撿回來,也應有一種保護與熱愛自然的神聖感。

南宋范成大《上元紀吳中節物俳諧體三十二韻》中說,民間鼓樂謂之社火,不可悉記,大抵以滑稽取笑。可見,至少是在這個時候,人們已經將社火看成了一種純粹的娛樂活動,甚至成了“樂子”,已經沒有古人的那份“嚴肅”了。但我得記在老家隴龍一帶的社火隊伍中,走在最前面的往往是儀程官,一個手搖羽毛扇說著一些儀程詞或順口溜的人, 他說或喝“儀程”,是傳統社火轉莊、巡演時特有的開場白。

再也不能這樣稀裡糊塗地過年了,有些東西我們得撿回來了

比方說,到了一戶比較闊氣的人家,他會說:“房上扣的琉璃瓦,牆上掛的金娃娃。前院騾子後院馬,子子孫孫顯榮華。”到了一戶做生意的人家,他會說:“財如曉日騰雲氣,利似春潮帶雨來。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一切都有隨機的,視情況而定,不過,有時候也“罵人”,比如,有的村裡路沒修好,他也許會說,生治村長當的好,就是路老修不了。如果來年路還不修,咱就把先人丟掉了。

儀程官又被稱作春官,幹嗎的?《周禮》分設天、地、春、夏、秋、冬六官,春官以大宗伯為長官,掌理禮制、祭祀、曆法等事。儀程官與春官的稱謂加在一起,將其職能作用說一個一清二楚。即在古人的心中,除了天地主是歲月,所謂春夏秋冬是也,春為歲月之首,代表的是禮,可見禮在古人心中的重量。

再也不能這樣稀裡糊塗地過年了,有些東西我們得撿回來了

荀子說,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不禮則不寧。大意是,人不守禮就沒法生存,做事不守禮就不能成功,國家不守禮則不安寧。這就是說,

古人心中的禮一定不全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文明禮貌。在西北民間,人們也把儀程官、春官稱為“三觀爺”,把他當“神”。這裡的“三觀”就是當下所說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我們是否都曾記得?

像鳥兒一樣在枝頭準備好了日子,歌唱在哪裡,春天就會在哪裡。過年,春天的節日,抽空低下頭,就能看到路。春天,它就在那裡,等我們歌唱,一切就有新開始。祝福朋友們新年快樂!(文/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