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十三世紀初到查理四世時期

作者:由 楊曉雪說聞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2-06-22

查理四世一家受誰影響

普熱米斯爾王族統治末期,捷克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文化的繁榮。該王朝最後幾代國王,慷慨支援文學藝術的發展,將西方騎士文化——詩歌、音樂和考究的官廷生活方式引進我國。

十三世紀初到查理四世時期

捷克

十三世紀初到查理四世時期

十三世紀末與十四世紀初,捷克出現了對發展民族語言的文學更加有利的條件,由於上層貴族與日耳曼市民之間的經濟競爭,逐漸產生一種民族意識,由於貴族對最高統治者及其宮廷日耳曼文化的反感,這種意識得到進步增強。末代普熱米斯爾王族支援日耳曼民間口頭文學,理所當然地激起了捷克方面在文學上的競爭。

十三世紀初到查理四世時期

用本民族語言寫作的文學之所以得到發展,還在於除了以拉丁文為文學語言的僧但宗教界之外,貴族階層也開始從事文學創作,他們已不僅僅對宗教題材進行加工了。這類新作品的主人公已不只是聖徒,也有世俗人物、騎士和貴族。

我國著名的世俗敘事詩(亞歷山大大帝)就描述了這樣的主人公。這是首關於希臘國王亞歷山大大帝的詩作,中世紀基督教徒將他視為所有騎士美德的體現者。

十三世紀初到查理四世時期

亞歷山大大帝

我們不知道亞歷山大大帝的作者是誰,但他對於富裕市民的高傲態度、對農民的反感情緒、對狩獵的愛好,及對於騎士與軍事專門術語的通曉,證明他是貴族的一員。亞歷山大大帝的作者在其作品中已表達了愛國主義思想及對日耳曼移民的反感。

對於移居捷克的外國人不斷增長一事所表示的憂慮,也反映在捷克第一部詩體編年史即《達利米爾編年史》中。該書產生於十四世紀初,以其自覺的愛國主義精神而顯得出類拔萃。

與《亞歷山大大帝》一樣,這部編年史的作者也不為世人所知。我們只能估計他是一位貴族,對市民和外國人滿懷仇恨,頗有文學修養,對古老的捷克編年史造詣較高。直至下一個世紀,才誤將編年史的作者定為人們所不知道的達利米爾。

十三世紀初到查理四世時期

作者敘述的捷克史,始於捷克始祖到來之日,止於十四世紀初期。遠古史部分以科斯馬斯的記述為依據,但作者也熟悉其它編年史,並照顧到民間傳統,採用地方與家族傳說,最後幾章還從自身經歷與見證人的講述中吸收了材料。

作者對本民族及其光榮歷史的熱愛。他指責捷克貴族不關心本民族的過去。《達利米爾編年史》的作者也明確地表現了對外國文學題材如《亞歷山大大帝》的反感。

寫作編年史的初衷並不是為了描述過去,而是發出緊急號召;呼籲捷克人恢復傳統美德,表達對於捷克人民及其語言的熱愛。熱愛祖國,這對詩人來說是一種自然的感情:“讓我們每個人的心都為自己的語言而沸騰吧!”這種對祖國的愛,不應因為意識到本身的各種缺點而有所削弱。因而他又規勸道:“捷克人啊,自已梳洗吧,哪怕是你頭上的瘡疤,也別留給外族人!”他激烈反對貴族的媚外思想,警告他們不要慎仿外國的道德風尚,指責他們慳吝自私,他渴望伸張正義與享受應有的權利。

作者在其著作中,表達了對封建主與日耳曼富裕市民的排擠有切膚之痛的下層貴族的觀點,因此其指責的矛頭主要針對日耳曼市民和所有德意志人,但對最高統治者及上層貴族也不無微詞,主要指責他們模仿外國習俗。

當然,《達利米爾編年史》不像科斯馬斯編年史那樣是一部可靠的史料。作者對真實事件與傳說常常不加區分,將自己時代的觀點搬到遠古歷史之中,並屢屢藉助於虛構的幻想。

然而《達利米爾編年史》的意義,在於作者熾熱的愛國主義精神及其採用的易為廣大讀者所接受的形式。儘管受到出身等級的侷限,作者仍然在某些地方表現出一定的民主思想因素。

達利米爾編年史的寫作風格樸實無華,通俗易懂,不矯揉造作。作者喜歡採用一些民間的巧妙成語和比喻。達利米爾對本民族的熾烈感情,他對接受外國風尚、對祖國的敵人的反感,使他的編年史具有了現實性,若干世紀之後捷克讀者仍感到它很親切。大批的手抄本以及後來的增補與十五世紀的校訂,都證明讀者很喜愛它。在民族危亡的年代,它更是激發民族意識的進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