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三國名士虞翻的“直”與“痴”!

作者:由 甬說歷史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2-06-25

為什麼人們都拜關羽

諸葛亮舌戰群儒,江東的這些謀士挨著個兒地為難諸葛亮,諸葛亮以言相對,這是《三國演義》的名段。

頭一個說話的就是張昭,第二個說話的就是今天說的這位虞翻虞仲翔。

虞翻問諸葛亮:現在曹操兵百萬,戰將千員,要滅劉關張,因為劉備現在在江夏呢,你諸葛亮以為如何?

三國名士虞翻的“直”與“痴”!

諸葛亮一看,是虞翻,就說你笑的太早了,試想劉皇叔以數千仁義之眾,怎麼能抵擋百萬殘暴之眾,然而我軍上下一致齊心抗敵,雖歷遭慘敗,任浴血拼殺。而今江東兵精糧足,又有長江天塹,可有人卻勸說其主屈膝投降,不顧天下人恥笑。

當年你虞翻在王朗手下身為功曹之職,曾經勸王朗拒嚴白虎以順孫策,不想如今歸順東吳,又要勸主降曹,看來是舊病復發。

看來諸葛亮來之前應該也是做足了功課,深知翻舊賬的威力,而虞翻就成了這隻出頭鳥。

今天說到虞翻虞仲翔,也就在舌戰群儒之時吃了點虧,他從小到大都是他訓別人,別人是不可以違抗他的。

三國名士虞翻的“直”與“痴”!

年紀輕輕太猖狂

虞翻年輕好學,從小就有志向,好強不服弱,擱現在話說就是誰也不服。

舉個例子,有一回,他哥哥的朋友去看他哥哥,虞翻在這兒站著呢,多大?十一歲。

他哥哥的朋友看了他一眼,過去了,理都沒理他。

虞翻氣壞了,心說:你看我小,看不起我。拿起紙來“噌噌噌”寫了幾句話,追上去往前一遞。“先生請看。”

這位拿起來一看,上邊寫的是文言“虎魄不取腐芥”,老虎不吃腐爛的東西;“磁石不受曲針”,吸鐵石不吸彎曲的針,吸的是直針;

“你過而不存,不亦宜乎”,你從我身旁經過,瞧都不瞧我一眼,太過分了吧?

嘿!他哥哥這朋友低頭一看,心說:這小孩兒不簡單。

他趕緊過來一抱拳:“少爺,您好。”跟他握了握手。

別說我瞧不起你,我趕緊瞧得起你吧。

這就說明虞翻從小心就特別盛,這人從小能看到老。

三國名士虞翻的“直”與“痴”!

勸主投降顯功勞

長大後的虞翻,認為自己是個名仕,在王朗帳下任職。

嚴白虎兵敗,來投奔王朗,王朗調兵一萬,要幫著嚴白虎打孫策,虞翻知道了,來找王朗,說:

“孫策孫伯符興的是仁義之師,戰敗了東吳德王嚴白虎,嚴白虎是殘暴之眾。現在他前來求救,您要幫著嚴白虎抗孫策,那您就錯了,您應當把嚴白虎捉住,送到孫策的面前,歸降孫策,以保百姓平安。”

王朗氣壞了:“轟出去!”愣把虞翻轟出去了。

三國名士虞翻的“直”與“痴”!

就這樣,嚴白虎的殘兵敗將就跟王朗的人馬兵合一處。

可結果真如虞翻料想一般,孫策孫伯符跟周瑜周公瑾帶領的人馬是王朗無法匹敵的。

王朗無路可走,只好投降。

孫策遂自兼會稽郡(浙江省紹興市)郡長,仍任用虞翻當人事官(功曹),把他當作老友。

虞翻於是成為會稽大族中最早進入孫氏政權的成員,得以保護家族。

孫策對虞翻一反常態地敬重,可能是看在虞氏為會稽首望,意圖透過虞翻來緩和與會稽大族的矛盾。

三國名士虞翻的“直”與“痴”!

情商太低嘴太臭

但在江東政局穩定之後,孫氏對虞翻終未重用。

而且虞翻性情直率,經常口出狂言,並屢屢在孫權面前犯忌。

孫權曾跟張昭在一起談論神仙,虞翻當時也在座。

虞翻突然指著張昭對孫權說:“他自己都是死人,還談什麼神仙,世上哪有神仙(彼皆死人,而語神仙,世豈有仙人)?”

三國名士虞翻的“直”與“痴”!

虞翻這些怪誕行為讓人費解,按說他是個極聰明的人,也不是禰衡那種為耍酷而耍酷的二貨青年,他一再招惹孫權,確實難猜其意。

史書對此解釋說,這是因為虞翻生性耿直,而且容易酒後失禮(翻性疏直,數有酒失)。

有一次在酒席上,孫權起身行酒時,虞翻裝作喝醉癱在地上,孫權行完酒,虞翻卻跟沒事人一樣重新坐起,這太不給老闆面子了。

孫權當時也是喝得醉醺醺了,提起寶劍就要殺虞翻,還好被大司農劉基勸阻了。

酒品重要,看來酒量也很重要,虞翻其實沒有什麼問題,他不反對孫權,不然當初就跟王朗、華歆一樣應曹操召喚跑到許縣任職去了。

三國名士虞翻的“直”與“痴”!

他既不是孔融那樣的老憤青也不是禰衡那樣的小憤青,他是一個有真才實學也樂意建功立業的人,但就因為臭脾氣和一次次酒後失言,斷送了自己的前程。

還有一次,孫權和于禁騎馬並行,被虞翻看到了。

虞翻口才很好,但他的脾氣比較臭,攔住于禁大罵:“你不過是個投降過來的俘虜,怎麼敢跟我家主人並排騎馬(何敢與吾君齊馬首乎)?”

不光罵,虞翻揮鞭還要打,如果不是被孫權呵斥住,一代名將於禁就得挨江東名士虞翻的一頓鞭子。

還有一次,孫權在樓船上宴飲群臣,邀于禁出席。

三國名士虞翻的“直”與“痴”!

席間有人奏樂,樂聲勾起于禁的思鄉之情,不由得流下淚來,這一幕又讓虞翻看到了。

虞翻當場教訓于禁說:“哭什麼?你以為裝可憐就能免除一死嗎(汝欲以偽求免邪)?”

虞翻智商是一流的,但情商明顯不足,屬於又愣又硬的書呆子一類,

兩次向一名階下囚發難,不是他生性爭強鬥狠、以強欺弱,也不是他跟于禁有什麼個人恩怨,而是他內心裡儒家的節義思想太深,看見於禁這樣的人就來氣。

但孫權對外一直把于禁當客人,侮辱于禁就是不給孫權面子,所以孫權對虞翻的做法很不滿

虞翻屢次在公開場合對孫權進行冒犯,如此不討人喜歡,如不懲戒,怎能維護領導的權威?孫權最後下令把虞翻流放交州,除諸葛瑾外,其他人都不敢替虞翻求情。

三國名士虞翻的“直”與“痴”!

虞翻是研究《易經》的大家,據說他曾經透過占卜,預測出關羽的死期,被孫權驚歎為東方朔一般的預言家。

所以虞翻在交州也沒閒著,開班授課,學生常常有幾百人,大開嶺南學風,同時為《老子》《論語》《國語》作注。

等孫權終於想起遠在嶺南的虞翻時,他已經去世,享年七十歲。

三國名士虞翻的“直”與“痴”!

“耿直派名士”的定義

名士之所以叫做名士,是因為他們有名。

有名的原因也很多,比如出身名門望族,比如為人特立獨行,比如學問大得嚇人,總之是很受世人追捧,擁有眾多“粉絲”。

他們如果發表什麼意見,是可以影響輿論的。

這些人也喜歡發表意見,而且無論在朝在野,都以民間身份站在民間立場來發表,謂之“清議”。

由此可見,所謂“名士”,就是現代的“意見領袖”或者“公眾人物”。

三國名士虞翻的“直”與“痴”!

不過名士和名士也不完全一樣。

比如范文瀾先生的《中國通史》,就把漢末的名士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求名不求官”的,我們不妨稱之為“清高派”。

這類人一生不出仕,卻也一生獲大名。

因為他們每拒絕一次官府的徵召,聲望就提高一次。

越是不肯做官,名氣就越大,最後實際上的社會地位“抵得一個大官”。

第二類是“言行剛勁疾惡如仇”的,我們不妨稱之為“耿直派”。

他們有一整套自己的道德標準(基本上是儒家的),只要看不順眼,就毫不留情,痛罵痛批。

三國名士虞翻的“直”與“痴”!

所謂“清議”,常常由這類人來發表。

第三類是“迎合風氣”的,我們不妨稱之為“時尚派”。

他們往往根據自己對時局的判斷,來選擇自己的政治態度和政治立場,也樂意與當局合作,因此最受當局歡迎。

第一類名士雖不合作,卻也不添亂,不添堵。

最讓當局頭疼的,就是第二類——“耿直派名士”。

三國名士虞翻的“直”與“痴”!

“耿直派名士”太痴狂

虞翻就是“耿直派名士”。

陳壽說他是“古之狂直”,也就是狂傲任性,剛硬耿直。

這樣的人,一般都說話直來直去,還喜歡當面頂撞(犯顏諫爭),不給別人面子。

我們知道,東漢末年的名士,一般是有“道德潔癖”的。

這種“潔癖”,有的是真,有的是裝。

但不管真假,也都要表現出來。

虞翻就是這樣,他不止一次地表現出對那些降將的蔑視。

據《虞翻傳》,有一次,虞翻乘船與麋芳狹路相逢。

三國名士虞翻的“直”與“痴”!

我們知道,麋芳這個人原本是關羽的部下。

呂蒙偷襲荊州時,他和士仁獻出江陵、公安二城,投降了孫權。

這樣的人,虞翻哪裡看得起?當然也不會讓路。

不但不讓路,還要站在船頭痛罵。

結果麋芳躲在船艙裡,一句話不說,只是命令船工趕快給虞翻讓路。

虞翻這回是揚眉吐氣,也表現了他的道德感。

但可以肯定,這並不讓孫權高興。

三國名士虞翻的“直”與“痴”!

三國時代的小邋遢,誰都不喜歡他

實際上,不要說孫權,便是曹操、劉備、諸葛亮,也不會對虞翻的這種“道德潔癖”感興趣。

可見政治家和書呆子的觀點是不相同的。

書呆子的所謂“道德感”,也未必討他們喜歡。

比如孫權和于禁並馬散步,原本就是一種姿態,做給別人看的。

虞翻這時去討論于禁的身份,孫權能高興嗎?

此類人物到處都有,來敏就是蜀國的孔融,虞翻則是吳國的孔融。

此類人物走到哪裡都不受歡迎,三國主要領導人曹操、孫權、劉備、諸葛亮也都不喜歡他們,只不過處理起來寬嚴不一而已。

三國名士虞翻的“直”與“痴”!

參考文獻:

逆流而上;品三國;果麥文化;2017。1

東吳世家;列族的紛爭:三國豪門世家的政治博弈;北京唐漢之道圖書發行有限公司;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