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0

作者:由 陝西大小事兒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2-07-14

金山銀山是指什麼

2021年,全面推行山林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改革,完成山林地調查確權工作,開展山林權類不動產登記工作,開展經營權抵押融資業務,山林權交易有序進行,林業服務管理體系基本健全,山(林)長制全面實施,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13。82%。

2022年,實現各類山林權應登盡登,山林地“三權分置”改革基本完成,社會參與度明顯提升,交易市場實現平穩執行,“以林養林”“以地換林”等新機制初步建立,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14。68%。

預計到2025年,各項改革目標全面實現,植綠增綠護綠成果顯著,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16。68%。

這張時間表,是銀川市深入推進山林權改革、植綠增綠設定的具體目標,而為了達成這專案標,銀川市自然資源局多措並舉,推進山林生態價值轉化增值、生態效益最佳化提升、生態環境持續好轉,加快植綠增綠護綠步伐,努力實現農民增收、林業增效、國土增綠,為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貢獻力量。

推進確權登記頒證,為山林權改革打好基礎

推進確權登記頒證,是山林權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據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局主要透過建設山林地一張圖基礎資料庫、完成集體山林不動產登記、開展國有山林地不動產登記等幾個方面推進確權登記頒證。

做好山林權登記頒證工作,需要建立自然資源統一登記機制和山林權綜合管理服務系統,而建立這樣一個系統,一個權屬清晰、四至明確、標準統一的市縣兩級山林地一張圖基礎資料庫必不可少。

為此,市自然資源局制定了《銀川市山林權調查確權工作方案》,依據第三次國土調查和已有林草調查資料,以縣(市)區為基本單元,劃清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權屬界線,界定林地、草地等山林資源地類界線,逐圖調查土地所有權,林木、草原所有權和使用權(含承包經營權、租賃、流轉)等基礎資訊。

在此基礎上,《銀川市集體山林權登記頒證工作方案》也應運而出,根據這一方案,集體林權類、草原類和特色產業類(葡萄、枸杞、靈武長棗)不動產權登記頒證,實現山林草各類資源應登盡登、應頒盡頒。“已頒發舊版權證的,動員權利人申請換髮統一樣式不動產權證,原有舊版權證未換髮的其權利依然有效。”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山林權改革試點城市靈武市,不少企業翹首盼望著確權的實施。寧夏銀湖農林牧開發有限公司,經過20年不間斷的治理,過去流動的沙丘已經成為一片挺拔的面積達1萬多畝的林帶,而確權能夠帶給該公司的,則是盤活數千畝經濟林。“可以貸款、可以融資,可以放到市場上去,用市場機制去盤活,對我們來說,無疑是打了一針潤滑劑。”該公司副總經理陳振說。

放活山林地經營權,促進植綠護綠

放活山林地經營權,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加入到植樹造林中,從而促進植綠護綠,是山林權改革的又一項重要內容。

放活山林地經營權,“三權分置”要先行。所謂“三權分置”,就是指分置和界定山林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後,農戶透過承包獲得承包權和經營權,依法享有對承包山林地的使用、收益、流轉及山林權抵押、擔保權利。經營權流轉分離後,新的經營主體在流轉期內依法享有佔有、種植並取得相應收益的權益,擁有經營權再流轉、融資、合作等權能,依法獲得經營性各類補償補貼。“同時,經營權流轉期五年以上的,經營主體可向登記機構申請經營權確權登記,保障經營者有穩定的經營預期。”該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三權分置之後,市自然資源局還將深入挖掘現有森林資源優勢,按照“保護為主、長久發展、近期得利、長期得林”的思路,進一步促進植綠護綠,而要做到這一點,“以林養林”的新模式和“以地換林”的新路徑,是兩個重要“法寶”。

什麼叫“以林養林”呢?據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所謂“以林養林”,就是對那些可以進行資源所有權、管理權和經營權分離的自然公園、植物園,允許社會資本透過特許、轉讓、承包、租賃、合作等方式投資生態旅遊專案,將這些公園建設成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示範園區。

而“以地換林”,則是指社會資本投資國土綠化、荒山造林、荒沙治理、生態修復、廢棄工礦地整治,達到一定造林綠化規模,就可為其配套相應比例的便利建設用地,如果因為處於生態旅遊、森林康養等綠色環保經營活動整治範圍內,無法進行配套,也將按照相應規定異地配套建設用地。“這樣做主要是為了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到植樹造林中來,為植綠護綠盡一份力。”該相關負責人說。

健全交易體系,讓綠水青山成金山銀山

山林權確權,盤活了企業和農戶手中的林地資源,提高了他們植綠護綠的積極性,而植綠護綠的人多了,綠水青山也終成金山銀山。因此,一個良性的交易平臺和政府回購機制顯得尤為重要。在相關方案中,這項工作預計在2023年12月底完成,屆時,山林權交易將納入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和6個縣(市)區的農村產權交易中心。而相應的山林權回購機制,也將在2024年底建立起來。

“山林權交易平臺和政府回購機制的建立,實際上就是由政府來給經營主體兜底,保護他們的主體性和積極性。”靈武市自然資源局工作人員李巖說,以靈武市為例,山林權交易平臺建立後,經營主體可以將手中的山林權進行交易,而平臺也會為其提供資源評估、政策指導、法律諮詢、抵押融資、風險防控等服務,確保交易規範、安全、有序。

而對於那些經營不善的經營主體,政府回購機制也可以為其兜底。“如果經營主體經營不下去想要退出,我們可以以保護價格回購,再向市場主體流轉,確保山林權可進可退,流轉順暢。”李巖說。

記者手記

讓植綠護綠的積極性更高

這次採訪,印象最深的就是在靈武市的見聞,靈武市靠近毛烏素沙漠,防沙治沙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歇,除了我們所熟知的寧夏靈武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外,還有不少的經營主體,包括企業、農業合作社、農戶等,都為防沙治沙作出了重要貢獻。

與毛烏素沙漠相鄰的地方,曾經是一片一片的不毛之地,有人來了,受不了風沙的肆虐又走了,開墾複開墾,撂荒復撂荒。但經營主體們沒有放棄,他們採用“平整沙丘—黃土層壓沙隔強度蒸發—移動式噴灌—育苗移栽—保苗栽培”的綜合治沙模式,將灌溉方式從渠道地面灌變成了田間滴灌,由人工施肥變成水肥一體化,有效解決了沙地蒸發量大,滲漏嚴重等問題。

對於這些為防沙治沙、植綠護綠付出心血的經營主體們來說,山林權改革是他們翹首以盼的,畢竟,對於他們來說,如果大片的林地不能作為資源投入市場,不能用來融資和盤活,就無法可持續發展。而山林權改革恰好解決了這個問題,交易平臺和政府回購機制的建立,將給他們吃下一顆定心丸,讓經營主體們植綠護綠的積極性更高。

(記者 吳璇)

【來源:銀川日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