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蕭條淡泊 閒和嚴靜——陶淵明《飲酒(其五)》賞析

作者:由 天增歲月人增壽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2-07-31

淵明東籬菊下一句是什麼

蕭條淡泊 閒和嚴靜

——陶淵明《飲酒(其五)》賞析

婁元華

陶淵明的《飲酒》詩共二十首,學者們把它列入“詠懷詩”,是頗有道理的。儘管詩人在《序》裡講得分明,“既醉之後,輒題數句自娛,紙墨遂多,辭無詮次。聊命故人書之,以為歡笑爾。”但“此未必意真在於酒,蓋時方艱難,人各懼禍,惟託於醉,可以粗遠世故。”(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引《石林詩話》語)阮籍就曾有效地採用這種手段逃避政治迫害(見《晉書·阮籍傳》)。《飲酒》詩結尾處“但恐多謬誤,君當恕醉人”之意,與阮籍故作醉態,同出一轍。

蕭條淡泊 閒和嚴靜——陶淵明《飲酒(其五)》賞析

《飲酒》(其五)共十句,全詩是: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詩一開篇就交代了詩人生活環境的特點。造屋人間,本應是世事繁複,萬聲嘈雜,他卻獨無車馬喧囂,幽居閒靜之地。一、二兩句用一“而”字連線,轉得突兀,把兩句間的距離陡然拉長,形成鮮明對照,使詩人雖處人間,但不同凡俗的品格一開始就得到充分體現。同時,又以此巧設懸念,在兩句間留下一片空白,讀者不禁追問:他為何能於濁世間獨得清靜?三、四兩句自問自答,以實寫填補上兩句之間的空白。想要超脫塵俗,獨處僻靜之所,關鍵的是心境必須高遠,胸懷必須寬闊,目光必須展放。這兩句既是詩人經驗的結晶,又是詩人人格的體現。因為前者,使人感到真實可信;因為後者,詩人才充滿了自信。設問句式的運用,不僅增添了詩句的迴環美,而且突出了詩人悠適、高遠的胸襟,加強了詩句的感情力量。那麼怎樣才能做到心境高遠呢?

蕭條淡泊 閒和嚴靜——陶淵明《飲酒(其五)》賞析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詩人最愛菊花,因而到東籬下采菊是他的正常活動。他穿行在幽雅的菊花叢中,花與人相互輝映,融溶和諧,是一幅多麼富有詩意的畫面!菊香盈袖,菊花滿懷。在這裡,人為花使,花令人醉。在詩人的腦海裡,塵俗的迷霧,宦海的陰霾,已經纖毫無存,一切都是那麼晴和、雅適。詩人的心境,早已像一池清靜的湖水,盪漾著碧綠的、甜甜的春意,唯其如此,方能在採菊之時,悠然舉首,偶見遠方青山。那隱隱約約的重巒疊嶂,那鬱鬱蔥蔥的蒼松翠柏,喚起了詩人多少奇異的遐想和人生的意趣。不見猶可,一見則如平靜的湖面投入了一顆晶瑩的鵝卵石,擊起了層層波浪。詩人再也無意於籬邊採菊,而是放眼遠眺,展開了想象的翅膀。

蕭條淡泊 閒和嚴靜——陶淵明《飲酒(其五)》賞析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這時青山彷彿推近了許多,他不僅能清晰地看到了山中氣象,而且分明眺見了青山以外的斜陽。火紅的晚霞染赤了天邊,映紅了蒼翠的山坡,給山尖鑲上了一道閃光的金邊。這多像一個美妙的童話世界啊!然而更妙的還不是夕照下青山靜穆的形象,而在於山中充滿了青春的話力,躍動著無數的生命。不信,請看那其中一對飛鳥,也許剛剛旅遊歸來,現在正結伴飛行,準備回到山上的家裡去。可以想象,當它們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時,該有多少它們的同類和友好近鄰出來迎接,那裡不正匯聚著一股生命的洪流嗎?而飛鳥的形象又是多麼悠閒,富有詩情畫意,它以流動的態勢給人以無盡的美的感受。詩人正是捕捉到這一美的形象,將其融入廣闊的背景中,創造了高遠的境界,從而把他那不同流俗的人格展露出來。看到這裡,詩人忽然從沉醉和奇想中省悟過來,驚歎道:

蕭條淡泊 閒和嚴靜——陶淵明《飲酒(其五)》賞析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大意說:這裡面蘊藏著真理,但這真理到底是什麼呢?當他想要辨別的時候卻忘掉該怎樣表達了。所謂“真意”,是指對人生真正意義的認識,這裡既包含著詩人對“車馬喧”的仕宦生活的痛苦回憶,也有詩人對現實世界還普遍存在的“大偽”的冷靜思索,萬千思緒,一齊出現在殘留著昔日創傷的詩人心靈,其中深情幽意,只有淵明自己能夠領會,又何必去辨別和用言語去表達呢?所謂“忘言”,非真正忘掉了要說的話,而是有話未說,欲言又止。因為他既已意會,則無須再言傳了。言之則太直露,不言,卻蘊籍盡致,餘味曲包。不說“不言”,而曰“忘言”,更多一層婉曲,寫情述志可謂別緻,精妙無雙。

蕭條淡泊 閒和嚴靜——陶淵明《飲酒(其五)》賞析

宗白華先生說:“蕭條淡泊,閒和嚴靜,是藝術人格的心襟氣象。這心襟,這氣象能令人有‘事外有遠致’,藝術上的神韻油然而生。陶淵明所愛的‘素心人’,是這境界。”(《美學散步》)楊龜山雲:“陶淵明詩,所不可及者,衝澹深邃,出於自然。”(《詩林廣記》)蘇東坡亦曰:“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同上)諸家所見,悉中肯綮。淵明詩“看似尋常實奇崛”,最能於平淡處見精奇,衝澹處寓深邃。這首《飲酒》詩被譽為“空靈美”的典範之作,道理也在這裡。尤其是詩的五、六兩句,更以其獨具的自然美贏得了千古讀者的賞譽。過去有些版本將詩中的“見”字改成“望”,使許多詩人和評論家感到深深不滿。因為就只一字之差,大大損害了原詩的自然美,歪曲了詩人的本意,而給人呈現出不可思議的畫面。《雞肋集》引東坡語講得極透徹:“陶淵明意不在詩,詩以寄其意耳。‘採菊東籬下,悠然望南山’,則既採菊,又望山,意盡於此,無餘蘊矣,非淵明意也。‘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則本身採菊,無意望山,適舉首而見之,悠然忘情,趣閒而累遠。此未可於文字精粗間求之。”可見淵明詩“功夫在詩外”,純是一片天籟,非有雕飾之痕。欣賞者當以詩為媒,而至詩外去探尋詩人的“真意”。

蕭條淡泊 閒和嚴靜——陶淵明《飲酒(其五)》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