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憑良心講,這本書不應該人手一冊嗎?

作者:由 湛廬文化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3-01-29

曾獲最高榮譽怎麼填

憑良心講,這本書不應該人手一冊嗎?

憑良心講,這本書不應該人手一冊嗎?

憑良心講,這本書不應該人手一冊嗎?

難以想象,在現代化的城市中,如今還有誰沒刷過短影片?有誰從未看過購物直播?有哪家公司不想利用抖音、快手、B站和影片號的流量來賺個盆滿缽滿?

直觀、感性、輕鬆、奇觀、震撼……影像的誘惑顯而易見,

我們點贊,我們評論,我們消費,我們分享,我們參與

……從廣告到新聞,從宣傳到娛樂,影像敘事的力量無人可擋。

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路影片(含短影片)使用者規模達9。75億;網路新聞使用者規模達7。71億;網路支付使用者規模達9。04億。

在今日對電影院開業的陣陣呼喊中,在崛起的影片平臺及影片創作者的席捲中,我們的情緒隨著影像波瀾起伏,我們毫不猶豫且不假思索地邁入了“影像發聲的時代”!

憑良心講,這本書不應該人手一冊嗎?

為什麼圖片比文字更吸人眼球?如果人人都能用影片爆火15秒,我們該怎麼做呢?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做短影片?我們是如何被影像操控的?現代人(包括孩子),該如何提升對影像的認知?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電影觀眾……

誰在利用影像操控這一切?

我們是如何被影像利用的?

我們又該如何用影像獲利?

答案就在斯蒂芬·阿普康所著的《用影像發聲的時代》一書中。

憑良心講,這本書不應該人手一冊嗎?

對於影像觀眾來說,這是不可多得的百科全書;對於從業者來說,這是一本實用指南和教戰手冊;對於網際網路一代來說,這就是必須掌握的核心素養。

美國電影社會學家,導演、編劇、製片人馬丁·斯科塞斯傾情作序!《沉默的羔羊》《費城往事》導演喬納森·戴米,《萬箭穿心》導演王競、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徐慨等聯袂推薦!

#滑動檢視《影像發聲的時代》目錄#

推薦序 影像也是一種語言

中文版序 視覺媒介的力量和其應承擔的責任

引言 視覺素養是新時代的潮流前沿

#滑動檢視《影像發聲的時代》目錄#

新媒體影像成功的秘訣

新媒體影像的崛起是一場革命

影象是人們獲取知識的重要方式

“視覺素養”概念的重塑

第一章 整個世界是塊大熒幕

“素養”的三重含義

從口頭故事到影像語言

人類書寫的歷史就是一部權力鬥爭史

影像科技的發展將人類帶入新時代

讀懂電影語言是一個刻意練習的過程

第二章 什麼是新時代的“素養”

我們主要透過視覺感知世界

人類85%的神經元與視覺系統有關

影像資訊的輸入與映象神經元的啟用

希區柯克是一位神經科學家嗎?

“神經電影學”究竟有多神

第三章 大腦最先看到影像

“看”的權力:從精英到大眾

鏡頭是一種無形的力量

取景和剪輯的主觀性

影像往往以情感而非理性影響觀眾

第四章 觀眾的進化

廣告世界是影像實驗的圖書館

沒有文字的說服藝術

熒幕改變了我們的溝通方式

打官司的新技藝

用影像講故事

第五章 影像是一樁大生意

用影像講故事的手段

“視覺素養”的核心 前期準備

畫面 展示你的故事

聲音 你的秘密武器

剪輯 必不可少的組裝工具

技術提示:不必恐懼

用影像講述你的故事

第六章 影像時代的語法、節奏和韻律

“視覺素養”的批判性和創造性

“視覺素養”的表演性

在影像時代,怎樣彌合數字鴻溝

雅各布·伯恩斯電影中心的教育實驗

另一個範例:霍夫曼和他的學生們

第七章 青少年教育離不開“視覺素養”

新媒體影像改變了傳統的影片傳播模式

影像時代資訊傳播的規律

用影像講故事源於人類的文化基因

憑良心講,這本書不應該人手一冊嗎?

憑良心講,這本書不應該人手一冊嗎?

【湛廬旗艦店】用影像發聲的時代 視覺影片傳播 影像敘事技藝 重新塑造視覺素養,不做多屏世界裡的文盲

¥

39。95

京東

購買

第八章 影像時代的生存指南

這是不可多得的百科全書!

本書從文化史的高度鳥瞰人類視覺想象的演化,用神經科學的方法證明影像發聲的力量。間或以政治社會學的基本探討,印證大多數激進理論家都有著對影像統治的憂慮。

這是實用指南和教戰手冊!

本書解析了影像在現代商業中的成功案例,指導你如何進行案頭準備、指令碼創作、影像拍攝和後期製作。這是作者身為紀錄片導演以及電影製片人的本能,讓你收穫流量,也收穫掌聲。

這就是必須掌握的核心素養!

本書充分考慮到了“數碼一代”,基於十幾年的影像教育經驗,作者在書中多次闡釋“視覺素養”:“影像語言”的習得是一個刻意練習的過程,多屏時代,我們理應給孩子補上這一課。

作者:斯蒂芬·阿普康

憑良心講,這本書不應該人手一冊嗎?

斯蒂芬·阿普康,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美國佩斯大學榮譽博士,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倡導“

Stephen Apkon

”,

面向21世紀的視覺素養

致力於青少年影像教育

其建立了知名的非營利性機構雅各布·伯恩斯電影中心

。雅各布·伯恩斯電影中心的常任理事有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羅恩·霍華德等電影界巨頭。

作為紀錄片導演兼電影製片人,其作品曾榮獲

聯合紐約州公立教育機構共同制定並推進“媒體素養”教育標準

羅傑·艾伯特人道主義獎

特拉弗斯城電影節最佳外國紀錄片

,以及

觀眾票選大獎

等多項大獎。

柏林國際電影節“和平電影獎”最佳紀錄片

湛廬君從書中摘選了以下19條內容,有些是沉溺短影片時,我們忘記的常識,還有是一些在觀看特定影像時,未曾料到的“陷阱”,當然更有專業視角的影像發聲路徑以及面對這個時代,我們應該提升哪些“視覺素養”。

高等教育的壁壘蕩然無存,甚至連文盲都能觀看電影,因為這種依靠“視覺素養”的形式易於理解,甚至存在於所有人的本能之中。

1.

攝像機是“觀眾的眼睛”,是觀眾在影院能夠獲得資訊的唯一來源,好好地運用它能有效地衝擊人類的情感。

1.

在很大程度上,觀眾已經成為被電影人操縱的物件(操縱並不意味著貶低),而我們通常完全意識不到這一點。

2.

目前神經學家發現,在看見影象的150毫秒內,大腦便可以將影象進行分類和處理。

2.

人們眨眼的頻率每天平均為14000次,然而眨眼時產生的黑暗幾乎沒有對我們的視覺產生任何影響。

3.

我們觀看影象時,會將本來靜止的畫面連線起來,透過意識填充靜止的畫面之間的空白。這樣一來,畫面就“動起來”了。

3.

大腦中有上千億個神經元,而其中85%的神經元都與視覺處理系統有關。

4.

即使我們所見並不是真實的影象,映象神經元也會被啟用並做出反應。

4.

一罐百事可樂放在桌子上是沒有感染力的,不過若讓影星馬特·達蒙喝下去,並且把這個片段拍下來就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5.

鏡頭是一種無形的力量。也就是說,當我們盯著鏡頭時,我們會有意識地形成某種觀點。

5.

人們需要“看到”無情的毆打都落在一個倒下的男人身上——除非你是洛杉磯的審判員,否則你無權去否定這些影像材料的真實性。

6.

是影片使得一些事件變成了“事實”。

6.

我們不受所知事物的控制,而受所見之物的控制。

7.

如今,只要一部手機和一個創意,人人都能參與其中,這就是媒體去精英化的終極體現。

7.

內容是電影語言中一些恆久不變的規則,在好萊塢出現的第一天,它們就得到了證實。

8.

當一幢房子的外部畫面先於內部鏡頭出現,它就是在告訴觀眾:故事發生在這一特性建築物中。

8.

你越盯著夜空,就越會看到更多的星星,環境中的聲音也是如此。

9.

建議每個學生只有掌握瞭如下技能,才准許畢業:

·能夠為影片短片撰寫劇本;

·能夠利用正確的表達元素拍攝連貫的影片;

·能夠從原素材中剪輯影片,有力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能夠掌握傳播渠道,包括網際網路;

·能夠批判性地理解和解構視覺媒體。

9.

建議牢記的“視覺素養”核心理念:

·所有媒體資訊都是人為構建起來的;

·媒體資訊是透過一種創造性的語言按某種特定規則來構建的;

·不同的人對媒體資訊有著不同的感受;

·媒介包含有一定的價值和觀點;

·大多數媒體資訊都是用來盈利或者謀權的。

憑良心講,這本書不應該人手一冊嗎?

10.

但湛廬君想說的是,

10.

這是一本影像時代的生存指南。在影像敘事的創作和欣賞能力已經成為現代傳播者的一種“素養”,甚至未來可能成為一種“本能”的時代,這是一部經典之作。

11.

11.

這本書不僅建構了影像與科技或文學間的關係圖譜,還對人的認知路徑進行了新的探究。從某種意義上說,人作為“一串資料”正在被深度挖掘,而其沉浸於影像的生命會擁有怎樣神秘的體驗?請開啟此門。

12.

12.

13.

本書緊跟時下創作的熱點問題,特別是有關新媒體影像的創作及社會影響的問題。對影視從業者和普通讀者都具有啟發和借鑑意義,值得一讀。

13.

14.

教育體系裡對影像的運用與教學,依然固守於前影像時代的思維方式。斯蒂芬·阿普康的《影像敘事的力量》恰逢其時,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認真閱讀這本書。

14.

15.

堪稱21世紀大師級的作品,它關注視覺世界的一切。所有思考如何在當今的多屏世界中進行有效溝通的人都應該一讀。

15.

16.

16.

阿普康從石洞壁畫開始,帶領我們一路探索到 YouTube 及其他媒介形式,從古登堡到愛迪生再到希區柯克,透過這種方式,他讓我們清楚地瞭解到,文字與影像之間聯絡緊密,而非天差地別。

17.

17.

18.

影像在當今世界中的重要程度,還需要多做贅述嗎?斯蒂芬·阿普康順應時代的潮流,以準確的視角寫就了這本熱情洋溢的著作。

18.

19.

19.